《中国历史的侧面Ⅱ:近代史疑案的另类观察》
分类: txts3
中国历史的侧面Ⅱ:近代史疑案的另类观察
作者:冯学荣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史是复杂和精彩的,有时又是颠覆的,这里的讲述,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一般历史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作者挖掘出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故事再次拥有震撼人心的温度与力量。 本书不仅彰显了历史巨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对于读者更有激发思考、助力当今的实际意义。
自序
<b>“历史”是一门学问。“历史”这门学问,不但需要举证,而且需要论证,甚至还需要咬文嚼字。正是因为如此,历史需要认真的人来做。问题是“历史”本身,同时又是一个公众话题,而每当“历史”走进公众的时候,则往往会遇到以下的问题:</b>
<b>1.三人成虎。一个历史事件,经过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之后,往往其原貌就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b>
<b>2.猜测臆断。研究历史需要举证,可是当公众谈论历史的时候,人们往往没有严谨考证的习惯,喜欢主观推断,这就难免会使历史“节外生枝”。</b>
<b>3.刻意改编。有不少电影、电视剧的编剧、图书的作者,为突出一些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或者更加丑恶,而对历史情节进行了“合理改编”,而一般的民众对于改编之后的历史,往往并不具备鉴别真假的能力。</b>
<b>这样一来,历史就难免以讹传讹,进而失真走样了。</b>
<b>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大量的历史爱好者,开始在网上写史、论史。这本来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许多作者为了使文字顺畅、易读,为了更有利于传播,甚至为了成就自己所谓“自成一家”的影响力,而忽视了原始史料的搜集,而将历史通俗地小说化。因此,在写史的时候,为了迎合读者口味,</b><b>很多人并没有做到忠于历史的原貌。于是,有一些历史,就更是越发远离事实的本真了。这本书是我多年以来对一些历史疑案进行思考和查证的结果,算不上什</b><b>么成果,也谈不上什么结晶,但扪心自问是做到了不预设立场,从第一手史</b><b>料出发,努力做到客观、中立,力求无限接近历史的真相。希望本书能给您带来一丝的参考价值,也请您批评指正。</b>
<b>冯学荣2014年9月21日</b>
第一章 回望历史
<b>中国近代史是复杂和精彩的,有时又是颠覆的,这里的讲述,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一般历史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作者让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故事再次拥有震撼人心的温度与力量,激发思考,助力当今,彰显历史巨大的魅力和诱惑力。</b>
<h3>邓世昌和他的“太阳犬”</h3>
<b>在甲午海战当中,邓世昌抱着他的爱犬一起沉入大海,这件事情到底是否真实?时过境迁,由于史料不足,目前已经很难还原事件原貌。当然,这也丝毫不影响邓世昌的英雄形象……</b>
<b>1894年9月17日,甲午战争中的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在战斗中,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杀敌,无奈“致远舰”中弹爆炸,邓世昌落水殉国。</b>
<b>在不少的历史读物中,关于邓世昌在 1894年“甲午黄海海战”中殉国的一幕,是这样描述的:</b>
<b>“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致远舰被日本海军发炮击中,正在下沉,邓世昌愤而跳入海水,当邓世昌浮在海面上的时候,他的‘太阳犬’游了过来衔住他,不让他下沉,邓世昌把他的狗按了下去,双双一同沉入水中,壮烈殉国。”</b>
<b>也就是说落水之后,邓世昌的爱犬游了过来,要救他,可是邓世昌决心</b><b>殉国,于是他按住了自己的爱犬,双双沉入水中溺亡……可是,邓世昌这个“按狗共沉”之说,是否真实?我想,还是让我们重新审视史料吧。首先,我们看看,书上所说的“按狗共沉”之说,出处是哪里?有一个出处是邓世昌殉国之后出版的《点石斋画报》,读者注意,这是</b><b>一本画报,不是一本严肃的史学著作。</b>
<b>这本《点石斋画报》,报道了邓世昌落水之后拒绝战友抛来的救生圈,喊救国口号,并按住自己的狗一同沉入海水中,壮烈殉国。</b><b>这份画报还配上了一幅想象的插图。</b>
<b>《点石斋画报》所描述的这一幕,有一点似乎是违反物理定律的:邓世昌落水后,如果没有救生物,如果他执意求死,则必然是迅速沉入水中,似乎并不可能凭空漂浮于水面良久,并完成了以下一系列的动作——摆手拒绝战友的救生圈,喊救国口号,按住自己的狗。</b>
<b>那么,《点石斋画报》的报道,又是来源于什么资料呢?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点石斋画报》只是一份画报,并非严肃的史料,不足以成为信史,更不能成为写史的依据。</b>
<b>于是,我们再来看看,李鸿章当年给朝廷的关于邓世昌殉国的报告:《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b>
<b>李鸿章的这份报告,是这样写的:</b>
<b>“……其力战阵亡之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