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恩怨两千年》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生产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水平,也好让神仙明白,这长生不老药不白给,我们的皇上之所以不想死,不是因为贪生,而是为了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一席话说得秦始皇连连点头微笑,当场承诺调集全国最好最先进的工具给徐福,让他上蓬莱报喜去。
在对话快要结束的时候,徐福提出了最后的要求,不对,是神仙最后的条件:童男童女各一千五百人,外加工匠百余,至于是百余多少,这倒无所谓,看着给就行。
童男童女,这个好理解,神仙从来都好这个;而那工匠,徐福倒也有自己的说法,说是给神仙干活打杂用的,所以一定要选能工巧匠,决不能让大秦丢脸蒙羞。
对此,秦始皇表示如数照办。
就这样,徐福带着三千正太萝莉,外加几百个工匠几百个贴身护卫,还有够这几千人马吃上三年的粮食,以及各种农耕器具、金银财宝、五谷种子等物,再度准备出发了。
这实在是不太像找东西的,倒是像去开荒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既然皇上都同意了,那你是去找神仙的也好逃荒的也罢都无所谓了,总之,赶紧动身吧。
可这徐福也不知怎么搞的,自打拿了财宝收了预算之后就不动弹了,一连好几年都一直窝在琅琊,每次咸阳方面派人去问,他的答复永远都是还在准备中,请稍候。
一直到秦始皇东巡并且都巡到琅琊当地了,这徐福竟然还没启程,所以皇上挺着急,特地招他过来,想问个究竟。
永远有理的徐福这次也没让人失望,他很淡定地告诉秦始皇,自己之所以不走,不是因为想磨洋工,而是没法走,原因是在海里有一条又大又强又凶狠的怪兽鱼,挡住了船队的去路,如果不把这个怪兽给做了,那么根本就别想走。
秦始皇一听居然还来了当横的,当然是火冒三丈,立即派出精锐高手,配弓带箭出了海,别说,还真碰上了一条大鱼,于是高手弯弓搭箭连射数发,终于将这怪兽击毙在了茫茫大海之中。
现在,徐福终于再也没有话好说了,只得乖乖地带着他的人踏上了旅途。
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
渐渐的,徐福便成为了一个神话,一个传说,他究竟上了哪儿,数千年来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真正的答案,最为主流的观点是:徐福去了日本,并且还很有可能就是那地方的开国君王——神武天皇。
这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纯属民族主义者的精神胜利法,我们以后自会揭晓。现在你只需要知道两件事:
第一,无风不起浪,为何不讲他徐福去了美国去了英国而偏偏说他去了日本?这多多少少总得有点根据,也就是说,中日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这话其实很实诚,绝非官话套话。第二,故事说完了,该说正事咧。
换场景吧。

卷壹 第一章 东汉初年,倭国使者初次到访
时为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正值中国东汉光武帝刘秀当政的那会儿。
这一年,在帝国都城洛阳之中,突然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和普通的洛阳市民相比,这帮家伙不但显得穷酸破落,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而且脸上和手上还画着奇怪的文身,最引人注目的,是这群人那矮小不堪的身材。他们招摇过市的时候,几乎所有洛阳人都认定,这是歌舞团的。
汉朝流行让侏儒来表演滑稽剧,虽然今天看起来似乎不怎么人道,可在当时却是一大流行元素,这就叫做此一时,彼一时。
客人们最终走进了皇宫,不过他们并非来为皇家表演节目,而是作为倭奴国的外交使者,前来求见大汉皇帝。
刘秀在大殿之中摆下了盛大的筵席,接待了全体使者。
倭奴国,全称倭之奴国,简单说来就是由倭人在倭地所建立的一个被叫做奴的国家。
倭,便是当年中国对日本的称呼,同时也是日本的自称,但实际上,在汉魏那会儿,它真正的地理范围仅限于九州全岛外加本州岛的一小部分。
奴国,位于今天九州岛北部,虽然是叫“国”,但实际上也就是个村落,像奴国这样的行政单位在当时的日本九州岛有一百多个,从秦汉时期便开始相互之间混战,个个都想一统江山,成为真正的倭王。
不过由于当时生产力过于低下,那里几乎是连铁兵器都没有,所以打起仗来一般也就跟过家家似的,双方各自拿着石头乱砸,比现在的流氓斗殴还缺乏技术含量,于是这就造成了每次战争中都很少有人伤亡。
没人伤亡,自然也就很难分出胜负,就这样,倭国只能继续这么分裂着了。
在漫长的内斗岁月中,一些有识之士非常明白地认识到,光凭自己现在手里的那些个砖头石枪,是肯定不足以在一百多个势力中脱颖而出的,要想成为最终的胜者,那么唯一的手段就是找一个强有力的后台,一个足以帮助自己打败所有部落的强大后盾。
这说的显然就是中国了。
自西汉起,就不断有日本人坐船过海,带着各种礼物前来给中国方面上贡,想和汉王朝建交,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有日本人能够真正地踏上中国国土,绝大多数的使者都是在乐浪郡拜会中国的官员,上交他们的贡品,再拜领大汉的回礼。
乐浪郡,位于今天朝鲜境内。当时的朝鲜半岛跟日本差不多,也是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虽说没日本分得那么厉害,但情况却比日本更糟糕。因为日本再怎么分,这一百多个部落都好歹归日本人自己管,而那年头朝鲜半岛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都在汉王朝的掌控之下,像这乐浪就是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