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分类: txts3
得更为纯粹、更为宽广,也更能引起普遍的共鸣。
心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双和一单的对比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李清照那举世闻名的哀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最终落足于“闲愁”,对于和丈夫分居两地却感同身受的遥想固然使她得到短暂的快慰,然而浓云般的愁绪还是在片刻阳光之后再次聚拢。李商隐却不一样,他虽然恨自己身上长不出凤凰般的五彩羽翼飞到爱人身边,却很快从内心深处获得了感召和启示:因为相知之深,彼此的默契就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李商隐从痛苦中熬制出甜蜜,从寂寞中煎酿出期待,将相思的苦恼和心心相印的慰藉结合得天衣无缝,描摹出情致正浓却又不能继续相守的恋人间那种撩人心魄的痴缠。从陈旧典故中走出来的“灵犀”,凭着此处的千古名句成为了后世形容默契爱情的不二法门。
及至颈联,我们再一次随着诗人的记忆返回昨晚宾客众多、觥筹交错的客堂。树影下二人独处的曼妙依然历历在目,场景却早已随着镜头切换至夜宴的喧嚣深处。人们行酒划拳,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古老游戏,“酒暖”和“灯红”更是捎带出醉人的春意。在夜阑静处交互心意,甚至以吻封锁过的那位女子,此时或许正风情万种地坐在席间,与众多对她钟情的男子一起畅饮。她巧笑倩兮,八面玲珑,只有不时向诗人投来的目光透着点点羞涩和纯真。
无奈,狂欢终归是一群人的孤单,而南朝的王籍更是早就道出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真谛。饮宴越是热闹无忌,诗人便越是不舍这难得的欢愉;越是贪欢,不得不在更鼓报晓前离开的遗憾便越浓。一想到天亮还要去衙门当差,诗人就更加悲哀了,四处飘零、居无定所的差事就像近来蓬草般的人生际遇那样令人叹息。
所有的暧昧之处,诗人当然都没有说明。我们只能枚举种种臆测中的一番可能,甚至于到了最后还是要忍不住反问,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游离的梦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滚滚红尘和种种烦恼皆由心生,然而这也许就是多情善感之人西西弗斯式的宿命。李商隐若是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站在谜题之外,嘲笑诸君仍然于梦境的“当时”跌跌撞撞,步履蹒跚。
第2章 思求:十月白
你那不经意的笑,如同春风戏过水塘,漾起波纹,盈向我的心口。初遇时,我的心如乳白色的初酿,经过十月的发酵,渐如琥珀之澄澈。只是,酿成的酒再难回到最初的米。
只有你,是我思念的方向——《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在西方浪漫主义中,有一种“企慕情境”,钱钟书解释其为“可望而不可及,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企慕情境”放到中国美学中,《周南·汉广》就可作为其中的代表。
南山上满是高又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如盖,我却不可以在那树荫下歇息乘凉。汉水边上有一位女子是我的心上人,我却无法去追求她。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眼前这柴草丛里,杂草错杂丛生长得高,我埋着头,用刀不停地割下柴草荆条。我心爱的姑娘就要出嫁了,我得赶快喂饱她的马儿才好。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眼前这柴草丛里,野草错杂丛生长得高,我埋着头,用刀不停地割下蒌蒿。我心爱的姑娘就要出嫁了,我要快快喂好她的小马驹,驮着她去婆家。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诗中的男子所渴望、所追求的女子在对岸,与他一江之隔,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这是一种可以永远向往却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不过遥望过她在水边嬉戏的身影,他就知道自己是在爱了,然而,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因为她即将嫁给别人,然而,他依然爱得不声不响、无怨无悔,默默地割草,喂她的马,好让她顺顺利利出嫁。她即将成为别人的妻,而这般蚀骨的思念,便是他日后回忆的方向,留待往后日子中他一人独自品尝。也许这也是一项恩典。
电影《永恒的一天》中讲了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偶然遇见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少年,正是这次偶遇,让老人在离世前体会到了一种纯净的爱。片中的阿尔巴尼亚少年说:
我的小小生命之鸟,在陌生的地方暗自神伤,那异地因你的来临而丰盛起来,而我却为你日渐消瘦,我可送你什么?我送你一只苹果,它却腐烂,我送你一只梨子,它却腐烂,我送你白葡萄,它们却在路上腐烂,我送你我的眼泪,却在未见到你之前已被风干。
《汉广》中的男子和影片中的阿尔巴尼亚少年有着一样的内心,简淡无瑕,清净而无所求,他们给心爱之人难消逝、不腐朽的一切,纵使无望、纵使卑微。
这种卑微无望的爱情正如缪塞在《雏菊》中所写:我爱着,什么也不说,只看你在对面微笑;我爱着,只要心里知觉,不必知晓你对我的想法;我珍惜
心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双和一单的对比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李清照那举世闻名的哀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最终落足于“闲愁”,对于和丈夫分居两地却感同身受的遥想固然使她得到短暂的快慰,然而浓云般的愁绪还是在片刻阳光之后再次聚拢。李商隐却不一样,他虽然恨自己身上长不出凤凰般的五彩羽翼飞到爱人身边,却很快从内心深处获得了感召和启示:因为相知之深,彼此的默契就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李商隐从痛苦中熬制出甜蜜,从寂寞中煎酿出期待,将相思的苦恼和心心相印的慰藉结合得天衣无缝,描摹出情致正浓却又不能继续相守的恋人间那种撩人心魄的痴缠。从陈旧典故中走出来的“灵犀”,凭着此处的千古名句成为了后世形容默契爱情的不二法门。
及至颈联,我们再一次随着诗人的记忆返回昨晚宾客众多、觥筹交错的客堂。树影下二人独处的曼妙依然历历在目,场景却早已随着镜头切换至夜宴的喧嚣深处。人们行酒划拳,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古老游戏,“酒暖”和“灯红”更是捎带出醉人的春意。在夜阑静处交互心意,甚至以吻封锁过的那位女子,此时或许正风情万种地坐在席间,与众多对她钟情的男子一起畅饮。她巧笑倩兮,八面玲珑,只有不时向诗人投来的目光透着点点羞涩和纯真。
无奈,狂欢终归是一群人的孤单,而南朝的王籍更是早就道出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真谛。饮宴越是热闹无忌,诗人便越是不舍这难得的欢愉;越是贪欢,不得不在更鼓报晓前离开的遗憾便越浓。一想到天亮还要去衙门当差,诗人就更加悲哀了,四处飘零、居无定所的差事就像近来蓬草般的人生际遇那样令人叹息。
所有的暧昧之处,诗人当然都没有说明。我们只能枚举种种臆测中的一番可能,甚至于到了最后还是要忍不住反问,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游离的梦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滚滚红尘和种种烦恼皆由心生,然而这也许就是多情善感之人西西弗斯式的宿命。李商隐若是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站在谜题之外,嘲笑诸君仍然于梦境的“当时”跌跌撞撞,步履蹒跚。
第2章 思求:十月白
你那不经意的笑,如同春风戏过水塘,漾起波纹,盈向我的心口。初遇时,我的心如乳白色的初酿,经过十月的发酵,渐如琥珀之澄澈。只是,酿成的酒再难回到最初的米。
只有你,是我思念的方向——《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在西方浪漫主义中,有一种“企慕情境”,钱钟书解释其为“可望而不可及,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企慕情境”放到中国美学中,《周南·汉广》就可作为其中的代表。
南山上满是高又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如盖,我却不可以在那树荫下歇息乘凉。汉水边上有一位女子是我的心上人,我却无法去追求她。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眼前这柴草丛里,杂草错杂丛生长得高,我埋着头,用刀不停地割下柴草荆条。我心爱的姑娘就要出嫁了,我得赶快喂饱她的马儿才好。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眼前这柴草丛里,野草错杂丛生长得高,我埋着头,用刀不停地割下蒌蒿。我心爱的姑娘就要出嫁了,我要快快喂好她的小马驹,驮着她去婆家。汉水滔滔又宽又广,想要游过去是不可能的;江水悠悠激流多,就算划着竹筏也很难通过。
诗中的男子所渴望、所追求的女子在对岸,与他一江之隔,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这是一种可以永远向往却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不过遥望过她在水边嬉戏的身影,他就知道自己是在爱了,然而,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因为她即将嫁给别人,然而,他依然爱得不声不响、无怨无悔,默默地割草,喂她的马,好让她顺顺利利出嫁。她即将成为别人的妻,而这般蚀骨的思念,便是他日后回忆的方向,留待往后日子中他一人独自品尝。也许这也是一项恩典。
电影《永恒的一天》中讲了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偶然遇见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少年,正是这次偶遇,让老人在离世前体会到了一种纯净的爱。片中的阿尔巴尼亚少年说:
我的小小生命之鸟,在陌生的地方暗自神伤,那异地因你的来临而丰盛起来,而我却为你日渐消瘦,我可送你什么?我送你一只苹果,它却腐烂,我送你一只梨子,它却腐烂,我送你白葡萄,它们却在路上腐烂,我送你我的眼泪,却在未见到你之前已被风干。
《汉广》中的男子和影片中的阿尔巴尼亚少年有着一样的内心,简淡无瑕,清净而无所求,他们给心爱之人难消逝、不腐朽的一切,纵使无望、纵使卑微。
这种卑微无望的爱情正如缪塞在《雏菊》中所写:我爱着,什么也不说,只看你在对面微笑;我爱着,只要心里知觉,不必知晓你对我的想法;我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