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应该是有城府的人。而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正如张贤所想的一样,这人确实有些谋略,而且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个人将成为他这一生中成败的关键。这个人就是十一师现任的副师长胡从俊。
  “这就是你所说的枪王?”胡从俊问着那个张连长。
  “是!”张连长点着头。
  “哦,那我倒想见识一下。”胡从俊道。
  方师长笑着阻道:“算了吧,老胡,我已经见识过了,你要见识就以后再说吧,我们都跑了一天了,也累了。”
  胡从俊这才尴尬地笑了笑,道:“对,我都忘记,属下已经为师长备下了接风的酒席,一来是为了迎接师长的回归,二来也是为了庆祝您晋升为少将。”
  “呵呵,酒席等儿再说。”方师长说着,指着张贤和王江道:“这两小鬼是我带来的娃娃兵,这个叫张贤,他就是枪王,这个叫王江,他们是同学。”说着,又对他们介绍着:“这位是十一师的副师长胡从俊。”
  “胡长官好!”张贤与王江同时向胡从俊敬礼。
  “这位是参谋长罗达。”他又指着胡从俊身后的一位军官介绍着。
  “罗长官好!”两人又向罗达敬礼。
  罗达还了一个礼,笑道:“师长亲自带这两个学生兵来,想来对这两个学生兵很看重呀。”
  方青摆了摆手,笑道:“这两个小鬼胆子不小呢,是他们自己搭上我的车的,可不是我去接来的。”
  “是!”张贤也不好意思地道:“我们当时也不知道这是师长的车。”
  “好了好了,既然同车而来,说明我们大家还是有缘的,呵呵,希望你们两个能在十一师里好好干。”说着,对张连长道:“这样好了,张连长,师部决定你们三十二团负责新兵训练,这两个小鬼就暂时跟你去吧,不过我可要告诉你,训练完后,师部会统一调配的,不是你想要谁不想要谁的。”
  “是!师长!”张连长连忙敬礼。
  ※※※
  张连长全名叫做张慕礼,是个湖南人,也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只是比张贤高了五界,当时他上学时,学校还在南京。张连长现年二十八岁,比张贤大了近十岁,在张贤和王江面前,他总是以大师哥自称,因为也是姓张,所以便把张贤认作自家小弟,照顾有佳。
  张慕礼是十一师三十二团一营一连的连长,在他的上面还有营长,团长。一营的营长叫做王元灵,三十二团的团长叫做杨涛,这两位长官张贤与王江还没有见过,不过却闻名已久,知道这两个人都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都是淞沪战役中的英雄,同时也是他们所崇拜的对象。而此时,营长王元灵在当阳之战中受了伤,处在后方医院治疗中,副营长战死而空缺,实际上,一营如今是由张慕礼代行营长之职。
  对于十一师来说,此时的战斗人员已经严重不足,就拿三十二团为例,按编制应该有三个营,每营辖四个连,每连再辖三到四个排,每个排又辖三个班,每班有十到十五名士兵,这个团满员最少也应该在两千人以上,这里面还不包括炊事班等后勤非战斗人员。在经过几次大战过来,尤其是近期的宜昌保卫战后,三十二团战斗人员急剧下降,伤亡人员去除,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不足一半。
  一营满员时有五百多人,而现在,虽说还是四个连,其实所有的战斗人员加起来也就不到两百人。当然,还有一百多个是伤兵,还在医院里治疗,就算是他们恢复了健康,还不知道能有几个人可以回到队伍里,按照民国的战时征兵法,伤残士兵应该就地复员的。
  为了尽快整合出一支能打仗的队伍,所以师长方青把十一师的骨干三十二团调出来训练新兵,而这个三十二团也不过七八百人,当然,在经过大战的洗礼之后,活下来的自然是一批军队中的骨干与精英。
  一营负责的是对一千多名新兵的培训,这对于只有两百多人的一营来说,无疑任务过于巨大了。
  
  第二章 壮丁(一)
  
  张贤成了新兵营的一名排长,张连长给了他五名老兵,要他在三个月之内,带出五十名真正的士兵。而这些被训练的新兵们,都是些十八到二十五岁间的青年,在他们被分入兵营之前,他们只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壮丁。
  说到壮丁,不得不提到那个悲惨岁月里的征兵法。民国之初,国家实行的是募兵制,而因为抗战的爆发,兵源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于是国民政府将募兵法改成了征兵法。征兵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岁的适龄青年,都称为“壮丁”,必须履行服兵役的义务,名曰“义务兵”。征兵法同时规定:一户家里有三个青壮年必须抽一名壮丁去当兵,有五个青壮年必须抽两个去当兵,当时叫做“抽壮丁”,简称“三丁抽一和五丁抽二”。征兵之前,先由师管区按全县人口核定名额,下达至县;县兵役科组织地方负责人成立“新兵征集委员会”,研究新兵名额的分配事项。征兵的运作程序一般先由镇长、保甲长在本乡、本保适龄“青年壮丁”中摸查造册,各保成立“抽签委员会”,按照户口册摸底情况核查适龄壮丁,定期进行“抽签”。凡是中签的壮丁,必须在三日内至乡镇公所报到,由乡镇队附带领赴县检查身体,当然这里的检查均属过场,合格后由县常备队转送至师管区或由部队直接接走。
  乡镇的乡队附和镇队附,保里的保队附,都是具体承办征集壮丁工作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