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分类: txts3
                    里则设兵役科,下辖“义勇常备队”,负责接收和输送壮丁工作。
征兵本意为抗日救国,无可非议,但在那个时期,官员却乘机徇私舞弊,“征兵”制度成了各级经办人员鱼肉百姓、发财致富或打击报复的平台。富豪子弟在抽签前先用钱买通关系,伪造独子证或篡改户籍册,逃避入征,有的富户甚至以公教人员学生的名义,将应征壮丁转为免役或缓役。如果万一“中签”,则买通乡镇长或保长,甚至买通县兵役科,只应名而不到差,即使应了差也只送往县部当兵。
而穷苦百姓因为没有金钱和物质贿赂,一旦中签,必须按期报到,若有迟缓,乡、镇、保队附就带兵前往捉拿。乡镇前来抓人,中签户家还须酒肉款待,不敢稍有怠慢。壮丁抓到后,为防止逃跑,一律捆绑关押,三五成群,绑成一串,前后由枪兵押护,犹如囚犯。农民为了躲避兵役,经常逃跑,形成了与“抓壮丁”相对应的“逃壮丁”。
乡、镇、保长又常以代买壮丁为名,向“中签户”敲诈勒索,少则几十银元,多则几百银元。有时为了弥补壮丁缺额,乡、镇、保队附就强抓乱捕过路行人,甚至抓船上的纤夫。抓得的人员,往往顶替富人子弟的名额。久而久之,有的经办员居然做起了“兵贩子”生意,得钱就放人。
壮丁们捆押途中,或用车或用船,如同押运生猪。
十一师所获得的这批壮丁,都是从附近的开县、云阳、忠县、梁平等地征集来的,有的竟是还没有到十八岁的孩子,而对于兵源紧缺的国军来说,也只能是萝卜多了不洗泥了。
张贤接手这五十名壮丁的第一天里,就有一名壮丁逃跑,但是又被警卫队抓了回来,张贤走进营房的时候,正见到带队的李文义班长将这名壮丁吊在营间的木桩之上,脱光了上衣,用浸了油的牛皮鞭狠抽着他的身体,在三月的乍暖还寒春的风中,这名壮丁在瑟瑟发抖,但是无情的皮鞭还是一次次落在他的身上,他那一身结实的肌肉暴突着,皮鞭抽下去就是一道深深的血痕,但是他却连哼都未哼一声。这个壮丁的边上,围着这个排里其它的几十名壮丁,他们都象是待宰的羔羊一样,同情而又畏惧地看着场中的这一切。
“住手!”张贤喝住了那个班长。
“排长,他逃跑!”那班长以为张贤不知道原因,向他做着解释。
张贤对他摆了摆手,道:“这些我都知道了。把他放下来!”
“排长!……”这个班长还要说些什么。
“李文义!我现在命令你,把他给我放下来!”张贤也怒了,一字一板地叫道。
李文义愣了愣,丢下鞭子,扭头就走。对于他来说,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连长把这么一个娃娃派来做他的上司,他是一名老兵,从枪林弹雨中滚过来的,根本就看不起这个新来的学生,依他的话来说,没有上过战场,在这里来教别人,纯粹就是扯蛋。
张贤让另外一个士兵把这个壮丁放了下来,并让人将他扶进营房里,通知卫生员过来为他敷药,然后自带着这批新人继续训练。
在训练结束之后,张贤来到了那个逃跑壮丁的宿舍中,其它人纷纷起立,向这个他们的第一位长官问好,而那个被打的壮丁却趴在床上一动不动,就像一个倔强的孩子,任他身边的战友拉他,他只无动于衷。
“他叫什么名字?”张贤问着拉他的那个新兵。
“他叫熊三娃!”那个新兵告诉他。
“你又叫什么名字?”张贤又问。
“我叫赵二狗。”这个新兵答道。
“你们两个是一块的?”
“是!”赵二狗答着。
“你们多大了?”
“我二十,他还不到十八。”
“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做逃兵吗?”张贤又问道。
赵二狗愣了愣,随即低下了头,没有回答他的问话。
也许是张贤长得并没有李班长那么凶悍,也许是他的亲和力产生了作用,边上的一位壮丁忍不住说道:“这还用问吗?我们大多是被抓来的,谁喜欢在这里挨打呀。”
张贤沉默了,这些与他同龄的人并没有他那样的仇恨之心,当然也不会有他这样的高度觉悟,在这些人的心里,只希望能好好过过日子,哪怕是敌人就在眼前,他们并不清楚什么国破家亡的概念,人就是这样得现实,也是这样得无知。可是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作为一个人,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力,而如今,这种权力却被战争无情地剥夺了,虽然是借着中央政府手。张贤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子,他也听说过壮丁之苦,他曾经遇到过一个被抓来当兵的人,那个小子告诉他,当初就是被抓壮丁的,他那个县当初抓到了七百余个壮丁,从广西押到贵州后,只剩下了七十多个人,并不是那六百多号都逃跑了,路上没有个人逃走,那失去的人大多不是在半路上病死、饿死、累死,就是被折磨得不行了,然后弃之于荒野,任其自生自灭了。许多的政策,在中央政府制订之初其意是良好的,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被那些唯利是图的下级官员们给践踏了,这也就造成了老百姓对国民政府腐败无情的印象,那些蛀虫们其实才真得是祸国殃民。
相对于长途运转的壮丁来说,这些附近几县的壮丁要幸福得许多,最其马少了一路折腾之苦,也没有谁因为在路途转运中而夭折。
“听我说!”张贤终于定下了心来,这样理性地对大家道:“我
                
                
                
                    征兵本意为抗日救国,无可非议,但在那个时期,官员却乘机徇私舞弊,“征兵”制度成了各级经办人员鱼肉百姓、发财致富或打击报复的平台。富豪子弟在抽签前先用钱买通关系,伪造独子证或篡改户籍册,逃避入征,有的富户甚至以公教人员学生的名义,将应征壮丁转为免役或缓役。如果万一“中签”,则买通乡镇长或保长,甚至买通县兵役科,只应名而不到差,即使应了差也只送往县部当兵。
而穷苦百姓因为没有金钱和物质贿赂,一旦中签,必须按期报到,若有迟缓,乡、镇、保队附就带兵前往捉拿。乡镇前来抓人,中签户家还须酒肉款待,不敢稍有怠慢。壮丁抓到后,为防止逃跑,一律捆绑关押,三五成群,绑成一串,前后由枪兵押护,犹如囚犯。农民为了躲避兵役,经常逃跑,形成了与“抓壮丁”相对应的“逃壮丁”。
乡、镇、保长又常以代买壮丁为名,向“中签户”敲诈勒索,少则几十银元,多则几百银元。有时为了弥补壮丁缺额,乡、镇、保队附就强抓乱捕过路行人,甚至抓船上的纤夫。抓得的人员,往往顶替富人子弟的名额。久而久之,有的经办员居然做起了“兵贩子”生意,得钱就放人。
壮丁们捆押途中,或用车或用船,如同押运生猪。
十一师所获得的这批壮丁,都是从附近的开县、云阳、忠县、梁平等地征集来的,有的竟是还没有到十八岁的孩子,而对于兵源紧缺的国军来说,也只能是萝卜多了不洗泥了。
张贤接手这五十名壮丁的第一天里,就有一名壮丁逃跑,但是又被警卫队抓了回来,张贤走进营房的时候,正见到带队的李文义班长将这名壮丁吊在营间的木桩之上,脱光了上衣,用浸了油的牛皮鞭狠抽着他的身体,在三月的乍暖还寒春的风中,这名壮丁在瑟瑟发抖,但是无情的皮鞭还是一次次落在他的身上,他那一身结实的肌肉暴突着,皮鞭抽下去就是一道深深的血痕,但是他却连哼都未哼一声。这个壮丁的边上,围着这个排里其它的几十名壮丁,他们都象是待宰的羔羊一样,同情而又畏惧地看着场中的这一切。
“住手!”张贤喝住了那个班长。
“排长,他逃跑!”那班长以为张贤不知道原因,向他做着解释。
张贤对他摆了摆手,道:“这些我都知道了。把他放下来!”
“排长!……”这个班长还要说些什么。
“李文义!我现在命令你,把他给我放下来!”张贤也怒了,一字一板地叫道。
李文义愣了愣,丢下鞭子,扭头就走。对于他来说,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连长把这么一个娃娃派来做他的上司,他是一名老兵,从枪林弹雨中滚过来的,根本就看不起这个新来的学生,依他的话来说,没有上过战场,在这里来教别人,纯粹就是扯蛋。
张贤让另外一个士兵把这个壮丁放了下来,并让人将他扶进营房里,通知卫生员过来为他敷药,然后自带着这批新人继续训练。
在训练结束之后,张贤来到了那个逃跑壮丁的宿舍中,其它人纷纷起立,向这个他们的第一位长官问好,而那个被打的壮丁却趴在床上一动不动,就像一个倔强的孩子,任他身边的战友拉他,他只无动于衷。
“他叫什么名字?”张贤问着拉他的那个新兵。
“他叫熊三娃!”那个新兵告诉他。
“你又叫什么名字?”张贤又问。
“我叫赵二狗。”这个新兵答道。
“你们两个是一块的?”
“是!”赵二狗答着。
“你们多大了?”
“我二十,他还不到十八。”
“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做逃兵吗?”张贤又问道。
赵二狗愣了愣,随即低下了头,没有回答他的问话。
也许是张贤长得并没有李班长那么凶悍,也许是他的亲和力产生了作用,边上的一位壮丁忍不住说道:“这还用问吗?我们大多是被抓来的,谁喜欢在这里挨打呀。”
张贤沉默了,这些与他同龄的人并没有他那样的仇恨之心,当然也不会有他这样的高度觉悟,在这些人的心里,只希望能好好过过日子,哪怕是敌人就在眼前,他们并不清楚什么国破家亡的概念,人就是这样得现实,也是这样得无知。可是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作为一个人,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力,而如今,这种权力却被战争无情地剥夺了,虽然是借着中央政府手。张贤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子,他也听说过壮丁之苦,他曾经遇到过一个被抓来当兵的人,那个小子告诉他,当初就是被抓壮丁的,他那个县当初抓到了七百余个壮丁,从广西押到贵州后,只剩下了七十多个人,并不是那六百多号都逃跑了,路上没有个人逃走,那失去的人大多不是在半路上病死、饿死、累死,就是被折磨得不行了,然后弃之于荒野,任其自生自灭了。许多的政策,在中央政府制订之初其意是良好的,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被那些唯利是图的下级官员们给践踏了,这也就造成了老百姓对国民政府腐败无情的印象,那些蛀虫们其实才真得是祸国殃民。
相对于长途运转的壮丁来说,这些附近几县的壮丁要幸福得许多,最其马少了一路折腾之苦,也没有谁因为在路途转运中而夭折。
“听我说!”张贤终于定下了心来,这样理性地对大家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