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传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那时候的海军副统领兼“海圻舰”舰长,就是萨镇冰。

冰心的母亲杨福慈,是一位性格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她身体很瘦弱,而且多病,每天除去做家务,就是看书,虽然恬淡处世,天性却是极敏感、极富感情的,是一位典型的,在当时并不多见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

她与谢葆璋的婚姻,虽然是在她九岁的那一年,由双方的父亲在做诗谈文时包办说定的,但是,待她十九岁嫁到谢家之后,小夫妻却感情极好,使他们这一房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和谐的气氛。

封建婚姻制度,从根本上说来,是残酷的,扼杀人性的。“五四”以后的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控诉封建的婚姻制度,鼓舞一代青年为了争取美好的爱情和自主的婚姻而斗争。然而,世界是十分复杂的,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包办婚姻有时也能结成幸福的家庭,但是这又绝不等于封建婚姻制度就不是罪恶的了。——生活真是一个变幻无穷的万花筒!

冰心是这对恩受夫妻的长女,也是父母膝下唯一的女儿。因为母亲后来又生了三个弟弟。虽然也生过一个妹妹,出生几天就夭折了,所以膝下只有冰心这一个女孩。因此,这个小女孩就成了母亲的掌上明珠。后来,当冰心懂事之后,母亲曾经向她含笑地、低低地诉说过她童年时代的故事:

不过有三个月罢了。偏已是这般多病,听见端药杯的人的脚步声,已知道惊怕啼哭,许多人围在床前,乞怜的眼光,不望着别人,只向着我,似乎已经从人群里认识了你的母亲!

你的弥月到了,穿着舅母送的水红绸子的衣服,戴着青缎沿边的大红帽子,抱出到厅堂前。因看你丰满红润的面庞,使我在姐妹妯娌群中,起了骄傲。①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在小冰心刚满七个月的时候,父母就抱着她离开了故乡福州,登上了北上的轮船,到上海去了。因为上海是个大港口,巡洋舰无论开到什么地方,都要途经上海港,停泊几天,谢葆璋就能回到家里,与妻儿团聚。

这是小冰心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她日后热爱眷恋的大海。在她懂事了以后,她的母亲曾经告诉她,正是在北上的轮船上,母亲抱着她站在栏杆旁边,在海浪声的伴奏之下,小冰心第一次呼唤了“妈妈”。但是,冰心的爸爸说:世上没有七个月就会说话的孩子。然而母亲坚持说:小冰心就是这样的孩子。为此,小两口经常戏谑地争论,直到冰心长大成人之后,这件事仍是他们家中的一桩疑案。

而天下哪一位母亲,不是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美丽、最纯洁的呢!

轮船抵达上海之后,他们在市内的昌寿里安置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小家。这时是1901年的5月。

后来,冰心的祖父谢子修老先生,也带着他续弦的妻子,来与儿子、媳妇、孙女儿小住。

这位续弦的继祖母,是一位会做衣服的好手。她能做出极好看的小衣服,来装扮这个小孙女儿。夏天的时候,她用雪白的洋纱,给小冰心缝制背心或衣裤,再沿上黑色烤绸的边缝,既凉快又淡雅醒目。只是那时冰心太小,她又去世得早,冰心只能在长大之后,从照片上看到她的肖像,那是一位上身穿着沿缀着阔边的上衣,下身穿着青纱裙子的老太太。

谢葆璋是海军军官,常年在外,要隔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杨福慈一边忍受着别离之苦,一边与谢子修老先生和续弦的婆母一块儿,抚育着亲爱的女儿。关于小冰心这段时间的生活,母亲后来曾经向她追述过:

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地上铺着席子,我抱着你在上面膝行,正是暑月,你父亲又不在家;你断断续续说的几句话,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所能够说的,因为你奇异的智慧,增加了我无名的恐怖,我打电报给你父亲,说我身体和灵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忽然一阵大风雨,深忧的我,重病的你,和你疲乏的乳母,都沉沉的睡了一大觉,这一番风雨,把你又从死神的怀抱里,接了过来。①

--------

①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每逢谢葆璋返航归来的时候,就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日子了。白天他们厮守在一起,快乐地说笑。夜晚,当小冰心睡着了以后,他有时就带着爱妻,坐上马车,到黄埔滩上去兜风,观看上海外滩雄伟的建筑群、美丽的夜景。

冰心和母亲的感情极好。母女俩常常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悄悄地说些甜蜜的知心话。小冰心喜欢听母亲向她讲述关于她自己的故事,母亲喜欢女儿过来抱住她,与她亲近。小冰心最怕母亲凝神不动,每当母亲遥望窗外,或者稍稍发呆的时候,她就会跑过去,摇撼母亲的身体,呼唤她:“妈妈,你的眼睛怎么不动了?”有时母亲想让女儿过来抱住她,就故意地凝神不动。她们经常这样亲密地相偎相依,有时微笑,有时互相感动得流泪。

母女之间这种感情的交流,培育和丰富了冰心的内心世界。她的母亲这种柔情蜜意的浇灌,在她童年的心中积淀了许多倾诉不完的思绪。一旦当她形成写作的念头时,这种纯洁的情愫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奔泄了出来。在冰心一生的创作中,有许多讴歌母爱的篇章,这些篇章使许多曾经享受过母爱的读者,增添了新鲜而丰富的体验;也使许多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