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龙》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求、维护,但需要付出勇气和代价。
为什么《冰与火之歌》《冰龙》这样的奇幻小说,能够坦荡地展示世界“不好”的那一面?因为作者对读者是尊重的,假使他的读者是一个孩子,也要给予同样的尊重。这种尊重,必然体现为天真与真诚。
这也可以回答,为什么那么多中国读者,不会再去读《西游记》,却会对《魔戒》《冰与火之歌》热情万分。因为他们能在这里,找回孩子般的赤子之心。
任何奇幻文学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使命,就是做《纳尼亚传奇》里的魔衣橱,使那些看起来不可能连结的世界互通,使那些不存在的世界,成为真实的存在。
对有龙的世界,成人如果自己都不相信,怎么还能在睡前故事中讲给孩子听呢?
每次看《哈利·波特》,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总会想到“崂山道士”的故事。在“穿墙而过”这个普世的想象面前,哈利·波特福至心灵,进入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中国崂山那位“麻瓜”,却止步于品德惩戒课,头上撞出大包。
中国为什么还很少有优秀的奇幻小说?我想,“崂山道士”的故事里,有个答案。
“所有人类都诞生于孤独之中,但他们不希望如此,他们总是寻寻觅觅,想要彼此联系,想要透过虚无与其他人有所交集。”发现了这一点,开始做他的魔衣橱,《冰龙》便是其中的一个。
当一位成人读者通过《冰与火之歌》确信自己还能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阅读了《冰龙》后,知道自己还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就打开了衣橱的门。
一本好书,不能成为崂山道士面对的那堵坚硬的墙,而要成为魔衣橱,能连通另外一个世界,能融化侵袭内心的寒冰。在它连结的那个世界,有龙在飞翔。
嗯,这样的魔衣橱,家里当然越多越好。
宋金波
腾讯大家专栏作家、知名媒体人

史诗般的冬天故事:童话叙事中的冰与火之歌
冬日飘雪,天寒地冻。事实上,冰霜严冬是物换星移,季节变换所呈现的自然现象,同时也可用以描述人类独具的特殊心理现象。在莎士比亚的浪漫传奇剧《冬天的故事》(1611)中,西西里国王由于对王后心生猜忌,使得妻离子散,挚友反目成仇。幸而在历经十几年的风雨沧桑之后,往昔误会得以澄清,恩怨情仇烟消云散,十几年来压在国王心头的冰雪霜冻终于融化殆尽。在英国作家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第一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1950)中,为躲避战争威胁的四兄妹住在乡下一位老教授家中,在一次捉迷藏游戏中,几兄妹无意间从一个神秘衣橱进入一个神秘的冰雪世界——纳尼亚王国。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正义、善良的力量终于战胜了冷酷、狠毒的恶势力,肃杀冰冷的纳尼亚王国迎来了春天的温暖。
现在我们要谈到的是另一个冬天的故事,那就是乔治·R. R.马丁(George Raymond Richard Martin)史诗般的童话叙事《冰龙》(1980)。作为《冰与火之歌》的作者,当代奇幻小说大师马丁于1971年在《银河科幻》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马丁秉承了托尔金的幻想文学创作思路和写作风格,思域广阔,想象奔放,在当代科幻叙事和奇幻叙事领域建树非凡。无论是传统的吸血鬼还是当代的太空飞行器,各种幻想文学因素在他的作品里并行不悖,相互交融,体现了认知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其文学叙事以幻写实,幻极而真,在幻想叙事的后面潜藏着一种托尔金式的深沉和思考。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冰与火之歌》《冰龙》《热夜之梦》《沙王》《光逝》《风港》《猎人行》《战士》《图夫航行记》等等。卓越的创作使他收获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和世界奇幻文学奖等在内的众多文学大奖。2011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人物”之一,并被称为“美国的托尔金”。
《冰龙》是马丁在32岁时写作的一部中篇童话小说。阿黛菈是个“冬之子”,降生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冬日。尽管室内有父亲事先备好的炉火,但冷彻骨髓的严寒仍然夺走了婴儿母亲的生命。在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她面对着失去爱妻的父亲和与自己不合群的哥哥、姐姐,内心世界无人知晓,她人生中的期待和希望只与一年一度的奇异约会有关。自从“冬之子”阿黛菈降临人世之后,每年随着严冬的到来,一条巨大的冰龙就会如期出现。它凌空飞过,使天更寒地愈冻,也使得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显得更令人敬畏和胆怯。年复一年,冰龙与“冬之子”的约会从不中断,冰龙用它冰清玉洁的强悍壮丽和摧枯拉朽的严寒凛冽召唤着“冬之子”内心的激情和向往。当然,“冬之子”生活的这个世界并非世外桃源,战争和动乱始终如影相随。就在“冬之子”七岁那年——这也是一个最寒冷的冬天,敌人攻破了小女孩所在国度的边防要塞,朝着他们的家园快速逼来。情况万分危急,但小女孩的父亲宁死也不愿离开自己一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土地。无奈之下,作为军队首领的叔叔只好带着“冬之子”乘火龙飞往安全的后方。但“冬之子”岂肯离开自己朝思暮想的冰龙,她不顾一切地骑上冰龙飞向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这似乎就是“冬之子”和冰龙的最后归宿。然而,对父亲、同胞手足和叔叔等亲人命运的牵挂使“冬之子”情不自禁地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