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龙》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流满面——这也是她生平第一次流泪(异于寻常人的她哪怕脚掌被铁钉扎穿也没有叫过一声痛,流下一滴泪)。在她的深情感召下,冰龙带着“冬之子”飞往家人的旧居去解救亲人。于是便发生了一场史诗般悲壮的空中大战,冰龙与敌方的三条喷火恶龙展开生死决战。最终,冰与火的较量结束了,恶龙被悉数击毙,冰龙在身负重伤后也冰融涅槃,与冰雪世界融为一体。“冬之子”拯救了即将死于非命的一家亲人,而家庭、勇气、爱和奉献也使她从落落寡欢的孤独女孩蜕变成光彩照人的彩蝶。这是童话叙事主题的升华,正如作者乔治·R.R.马丁所言,“我希望告诉孩子关于爱与家庭的价值”。当然,这个家庭不是抽象的,而是活生生的血缘纽带、朝夕相处的亲情、父辈的责任和关爱、父辈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父辈保家卫国的勇敢与忠诚,等等平凡而永恒的人类因素。
爱的情感是人类的天性,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爱的天性表现在各个方面,但首先是亲情之爱。童话叙事反映了人们内心情感的变化发展,其中父母对子女的舔犊之爱,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之情,是人类最美好最重要的情感。亲情之爱是生命的充实和意义所在,人们凭着这份充实去体悟和感受生活,从而领略到人生存在的意义及人生之美。《爱丽丝奇境漫游记》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1832-1898)把童话称为“爱的礼物”,这在《冰龙》中得到绝佳的体现。天赋异禀的“冬之子”为了拯救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亲人而牺牲了自己心灵感应的冰龙,这是爱的奉献和情感的升华。从总体看,《冰龙》承袭了托尔金童话叙事的史诗性和传奇性,既充满冰清玉洁之诗情画意,也具有烈焰般的激情和令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气质。
出现在寒冬的冰龙是乔治·R.R.马丁对西方传统巨龙形象的拓展。托尔金认为,神话想象是童话叙事的源头活水,巨龙更是神话想象的独特创造物,使古代史诗的主题意义超越历史而得以提升。从北欧神话中的龙形巨人法夫纳、古英语英雄史诗《贝奥武甫》中的喷火巨龙、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和诗人斯宾塞的《仙后》中描写的恶龙,以及安德鲁·朗收入其童话集的《西格德》中的巨龙,到托尔金的《霍比特人》中描写的恶龙斯毛戈,再到乔治·R.R.马丁呈现的冰雪世界的冰龙,童话叙事得以推陈出新,各出机杼,体现了极富生命力的艺术传承。
舒伟
学者、儿童文学理论家、翻译家
2016年3月记于天津理工大学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

第一章 冬之子
所有季节里,阿黛菈最爱冬天,天气一旦变冷,冰龙就会来了。
她始终闹不明白,到底是冷气招来了冰龙,还是冰龙带来了冷气呢?
哎,这种问题还是让大她两岁的杰夫哥哥去操心吧。哥哥的好奇心无穷无尽,阿黛菈却不在意这些细节,只要冷气、白雪和冰龙都按时到来,她便心满意足了。
身为众人口中的“冬之子”,她始终惦记着这些事,一如惦记着自己的生日。
她诞生在人们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那么大的雪,连隔壁农场的劳拉婆婆也只见过一回呢,劳拉婆婆记得的事儿可没人比得了。总之,那是一个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冬天。
那个冬天出了很多事。据说酷寒的风雪绕过阿黛菈的爸爸生起的熊熊炉火,又悄无声息钻进盖在产床上的层层毛毯,害死了在漫漫长夜里为生下她而拼命努力的妈妈;据说冷气甚至侵入妈妈的肚子,因而阿黛菈一出生就皮肤青紫,触感冰凉,乃至到现在也没有暖和过来。
冬天触碰过她,在她身上留下印记,她是名副其实的冬之子。
也许正因如此,阿黛菈打小就不合群,常常板着张脸,不爱同别的孩子玩耍。大家说她倒是水灵,却有些古怪和冷漠,她皮肤苍白,发色淡金,还有一对又大又清澈的蓝眼睛。她会笑,但不爱笑,而且从未有人见她哭过。
她五岁那年,有回踩中雪堆掩埋的木板,教板上的钉子扎穿了脚掌,可她不哭不叫,直愣愣地拔出钉子,就这样走回家了。她在雪地里留下一长串血迹,到家后却只淡淡地通报了一句:“爸,我弄伤自己了。”别的孩子想必会哭鼻子发脾气撒娇耍赖,她一样也不会。
她的家人也意识到她与众不同。她那魁梧的爸爸,身材跟熊一样,平素不爱与人来往,面对杰夫纠缠不休的问题却总会开颜微笑;爸爸对阿黛菈的大姐泰莉也很偏爱,喜欢抱着她哈哈大笑。泰莉生了一脸雀斑和一头金发,老是没羞没臊地招惹本地的男孩子,跟他们都很熟络;爸爸偶尔也抱抱阿黛菈,可只在漫长的冬日里才抱,而且抱的时候脸上没有笑容,只是用双手环住她的小身板,使出蛮力将她搂紧,然后大声啜泣,红彤彤的脸膛哭得稀里哗啦。噢,到了夏天爸爸忙不开,从来不抱她。
夏天里人人都忙,唯有阿黛菈落得清闲。杰夫跟着爸爸种地,总是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满心想做个好农夫。不干活的时候,哥哥会跟小伙伴们一起去河边探险。泰莉要操持家务,准备饭菜,十字路口的旅馆每逢旺季还会请她去打工。旅馆老板的女儿是她的朋友,他家的小儿子跟她更是亲密,泰莉每次回来总会傻笑个不停,天南海北地聊起旅客、士兵和国王的信使带来的新闻与八卦。对杰夫和泰莉来说,夏天是最美好的时节,一到夏天,他们根本没空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