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英机在当时说的话是:
但愿一枪就死,可遗憾的是仍需要时间。
大东亚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对国民和大东亚民族却是悲惨的。
我不想在法庭上站在胜利者面前接受审判,宁愿等待历史的正确批判。
天皇陛下万岁。死后也要做个护国之鬼,以尽最后之忠诚。
一些记者在电话前排起了长队。为了抢新闻,有的记者已经给报社传递了“东条英机自杀身亡”的快讯。为了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有两名记者甚至开始翻动东条英机的身体,希望能加速他的死亡。
东条英机开始大声呻吟,咯血……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45OO.jpg" />
自杀的东条英机
<h3>2</h3>
东条英机自杀身亡了吗?
当然没有,不然本文到第二个小标题就要宣布结束了。
但别急,我们暂时先不说那一幕自杀的狗血事,掉过头来,先说说东条英机这个人。
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东条英教,是日本陆军大学第一期首席毕业生,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官拜中将。
沿着父亲的轨迹,东条英机开始了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到日本陆军大学的成长历程。但是,东条英机在青年时期并不出类拔萃,考了三次才考进日本陆军大学。等他毕业时,已经31岁。
1933年,49岁的东条英机才到了少将,眼看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即将过去。当时,他的学长,日本军务局局长永田铁山却对东条英机的行动力大加赞赏,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东条是将来肩负日本陆军的人物。”
这是一句很高的评价。
但当时在日本的军队中,对东条英机不以为然的人,却大有人在。
被称为“日本第一军事家”的石原莞尔(此人主张“有限侵略”,反对全面与中国开战)认为,东条英机无德又无能。他曾说过:“东条只能保管10挺机枪,超过10挺就无能为力了。”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45JB.jpg" />
青年时的东条英机
当东条英机已经是陆军中将的时候,石原却当面称他为“东条上等兵”。日本陆军元老一级人物宇垣一成曾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回忆:“提起东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动不动就拿出笔记本不停地记这记那,根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人竟然也能当上一国的总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即日本首相)。”
1935年,几经周折的东条英机,被安排了一个第十二师团司令部的闲职——甚至没有人关心他是否上班,连办公桌都没给他安排。
但是,1935年9月,当时的陆军部人事局局长后宫淳(东条英机当年在陆军幼年军校的同学),力荐东条英机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长官。
51岁的东条英机,从此咸鱼翻身,开始迎来自己的“巅峰之路”。后来有人评论:“被踢出东京到关东军,对东条英机来说,就像一个人掉进阴沟却捡到一块金表一样。”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45O55.jpg" />
1940年10月,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正在向天皇行鞠躬礼
1938年5月,54岁的东条英机已经做到日本陆军次长。作为战争狂人,他在11月召开的一次军部会议上,公然宣称日本要“对苏、中两国同时作战,同时也准备向英、美、法开战”。此言一出,连战争狂人云集的日本军部也大吃一惊,在日本国内更是引起巨大震动,东京股票市场一泻千里。
东条英机为此被迫辞去了陆军次长的职位,但是他狂热的战争立场,已经成功引起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注意。
1940年7月,已经全面侵华并准备征服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日本,由近卫文麿再次出山组阁。作为强硬派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被起用为陆相。
在东条英机的鼓动下,1941年7月,日本已经决定向英国和美国开战。这时,起用东条英机的近卫文麿反而畏缩了,宣布内阁总辞职。自然而然,强硬派东条英机被天皇任命为大将,奉命组阁——那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机器,已经近乎失去控制地疯狂转动起来,需要一个不惜绞进其中的领头者。
组阁后的东条英机,作为首相,还身兼陆相、内相,以后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军需相等职,后来还向天皇要来了“参谋总长”的职位,集各种大权于一身,成为明治宪法下权力最大的一个人,甚至被人称为“幕府将军东条”。
这也是东条英机和希特勒、墨索里尼被称为“二战”的“法西斯三巨头”的原因。
但无论是和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比,东条英机都是不相称的,看似拥有大权的他,只是一个替人打工的傀儡而已。
<h3>3</h3>
东条英机上台,注定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1944年,在中国大陆陷入泥沼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开始被美国狠揍。在中国战场,东条英机孤注一掷地命令在华日军发动打通纵贯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8个月的搏杀,国民党军队大败,50多万正规军队被击溃,140多座城市失陷。虽然交通线被打通,但当时的日军却已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