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45N01.jpg" />
土肥原贤二被带走
据说,土肥原贤二被列入第一批甲级战犯,是蒋介石的授意。蒋介石一直对土肥原贤二恨之入骨,私下里,称他为“土匪原”。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熟知英美法律的土肥原贤二一言不发,这样就会造成“证据不足”的情况。全程他只说过四个字:“主张无罪。”
所以,对土肥原贤二的审判持续了两年多。直到最后,在中国的强烈要求并出示证据的情况下,土肥原被判处绞刑。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45JD.jpg" />
土肥原贤二受审
1948年12月23日,通过抽签的方式,土肥原贤二在所有甲级战犯中,第一个走向绞刑架。
从被点名,到走上绞刑架,到被绞死,土肥原贤二始终没说一句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馒头说
不妨听听当时那些人对土肥原贤二的描述。
溥仪说:“当时48岁的他给我感觉非常谦卑,而且另一个强烈的感觉是,他非常靠得住!”
宋哲元说:“土肥原说话算话。”
马占山说:“土肥原从不骗人!”
铃木贞一(同为甲级战犯):“土肥原为人大方,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事漫不经心,总是大概差不多,很适合同中国人打交道。”
据说,他就任沈阳市长的时候,拿出自己的薪水作为安定老百姓的资金。
据说,他担任师团长的时候,严禁手下士兵烧杀抢掠。
据说,盟军去逮捕他的时候,以为会在他家发现很多中国文物,但事实上,他家只有租住的两间小屋子,非常破败。
怎么样?如果单凭这些描述,土肥原贤二还真像现在“土肥圆”的本意:质朴,肥头肥脑,圆润。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他策划的暗杀和恐吓事件不计其数,他杀死的中国军民不计其数,他给中国带来的分裂的恶果难以估量。他对人说话算话,是因为他对人有所求。他下令不劫掠老百姓,不是因为他真的爱中国老百姓,而是希望自己的部队能尽量少积累仇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已。
可以说,他是一个合格甚至出色的特务乃至将领,但载着他和他同僚疯狂前行的那艘大船,方向是根本错误的。
他的信仰,是靠侵略别的国家支撑的,他的所谓“英名”,是建立在别国人民的痛苦上的。
所以,关于他最后和那艘大船一起倾覆,他的遗言是:主张无罪。
而我们的评价是:罪有应得。
读者评论
Stt:喜欢最后一段话,他和他的国家这艘大船所航行的方向就是错误的,他的所谓“英名”是建立在我们国家人民的水深火热之上的,所以他罪有应得。
NANA:“枭雄”人物,却是累累白骨成就的。
popper紫:史纲老师说过,土肥原贤二是日本决策集团中最清醒的一位,当时他不主张全面侵华,他认为东北三省足够日本消化100年。
□:他确实情商很高,但侵略的本质无法改变!了解了战乱的年代,才知道和平的重要。

东条英机之死
这个人,被认为是“二战”中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并肩的“法西斯三巨头”。
作为“二战”时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一路叫嚣,把整个日本捆绑上了疯狂自杀的战车,而在日本战败后,作为甲级战犯的东条英机,却忽然失去了当初所谓的“勇气”……
<h3>1</h3>
时间先回到1945年9月11日,下午3点左右。
在东京近郊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外,围着一大群早已守候多时的美国和日本记者——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待一条大新闻的诞生。
就在这一天,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达了对前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的逮捕令。
那栋房子,就是东条英机的住宅。
下午4点左右,30多个持枪的美国宪兵开始行动。
宪兵队长保尔·克劳斯中校开始敲门,身后的宪兵都端起了枪。东条英机穿着短袖开襟衬衫,打开客厅窗户问:“你们有逮捕证明吗?”
一个宪兵向他出示了文件证明。
东条英机看完后说:“马上就给你们开门。”
宪兵们在门外等待。
房子里传出了一声枪响。
一位日本记者对克劳斯中校说了一句:“长官,你的猎物好像自杀了……”
宪兵和记者迅速冲入房间,他们看到东条英机坐在客厅沙发上,左手握着一把手枪,胸口血流如注。
“停止射击!”克劳斯中校大喊。
屋外,宪兵和记者们都没注意到,东条英机隔壁的邻居家,一位戴着草帽假装除草的女子开始合掌祈祷——她是东条英机的妻子东条胜子。此时的她,不是在祈祷丈夫平安无恙,而是在祈祷丈夫能像一名军人那样死去。
但是东条英机并没有咽气。
屋内,美国摄影师开始忙碌了起来。
“把东条的头稍微往右移动一点,就这样,很好。”
“您让开一点好吗?我想拍一张东条拿着手枪的样子,帮我把手枪压紧在他手里好吗?”
“苍蝇又飞过来了,我一定要拍张苍蝇停留在东条额头的照片!”
闪光灯闪烁中,东条英机在痛苦地呻吟,而周围的人都在等他死亡。
作为向导,《朝日新闻》的记者长谷川幸雄是屋内唯一的日本记者(就是他后来撰写了回忆文章《东条自杀目睹记》)。
根据长谷川幸雄的回忆,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