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除掉不幸罹难的徐德光,其余五个当事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如今,周鸿友已是平泉市主管市政规划、交通、城建的副市长,成为平泉市的实权人物。

早早展露商业天赋的唐一昆果然做成了一番惊人事业,自南下岭南倒卖电子计算器始,唐一昆手创年销售总额数百亿的东湖实业集团。他的东湖实业营销规模和利税已是省内民营第一,唐一昆雄踞平泉市食物链的最顶端。

因“702”案件延迟了一年上大学的陶唐毕业后进入燕京某部委机关,几经升迁,如今是由中央某部委改制成立的辉煌集团总部政研室主任。如果算级别,比周鸿友只高不低。不过在当今,国资委直管的央企,至少在表面上与公务员级别脱钩了。

因“702”事件入狱的罗少兴蹲了三年大狱才获释,出狱后,先是在唐一昆资助下做了个小买卖,几年后卷入一起涉黑贩枪大案再次入狱,老婆也因此与他离婚了。这一次又蹲了三年,再度自由后彻底投靠了唐一昆,现在是东湖房地产公司的保安部主管。东湖房地产公司已经上市,其高管人员薪酬是出了名的丰厚,罗少兴在平泉也算是个人物。

比起上述几位,当年也算意气风发的孙敦全混得就差多了。可能是怯场的缘故,也可能是“720”事件的影响,孙敦全的第一次高考砸了锅。别说是南大了,连大专线都没够上(八十年代高考入学率还很低)。只好选择复读。他听了陶唐的劝说,和陶唐一同到市八中复读了一年,尽管文理殊途,但却加深了彼此的友谊。不过,陶唐在次年考入了复旦,但孙敦全的成绩依然很不理想,刚过本科线。他有些心灰意懒了,随便上了一所师专,毕业后回到红星中学当了历史教师,却看不惯校长的做派,屡屡和校长发生冲突。那时红星子弟中学尚未移交地方,于是校长借故将其赶出了学校,交回了公司人事部门,被下放车间当了两年镗工。因为他的文章写的好,又被调入宣传部做了厂报编辑。孙敦全却因此变得愤世妒俗,总是和领导搞不好关系,终于利用减员增效的政策领了一笔安置费和公司解除了劳动关系,成为了一个自由撰稿人。先是利用在厂报建立的关系给《平泉晚报》文艺副刊写些豆腐块的文章混饭吃,后来发现当网络写手也是不错的职业,竟然写出三部颇受欢迎的历史类网络小说。不过,他的家仍在红星,妻子曾是他在红星一中的同事,如今红星一中已经整体移交市教育局。

“702”事件还有一个主角——事件因其而起却不负任何责任的吕绮如今是红星公司发展规划部的副主任。虽然比不上“702”事件的几位主角大红大紫,但在红星子弟中也算成功人士了。如今的红星厂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荣光,其员工平均收入已跌至平泉市平均工资线之下。不过,身为红星中层处级的吕绮收入却不算低,除了正常的工资外,年底还有一份不菲的绩效兑现。当初,红星公司是总部确定的薪酬改革试点单位,在红星公司普通员工眼中,最大的成果就是拉开了干群的收入差别。

第一章任命

故事就这样开始吧。

周二刚上班,吕绮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李素艺的丈夫被人打死了。吕绮顾不上跟总是踩着点到单位的刘助理请假,匆匆去了李素艺家。

李素艺是吕绮高中时期的同班,也是相处几十年的朋友,出了这样的惨事,吕绮必须第一时间赶去劝慰。

骤闻噩耗不胜打击的李素艺已被送到了医院。在李素艺家里,吕绮从赶来慰问的同事朋友口中获悉了事情的大致情况:李素艺的婆婆在华锦路有一套祖居,因华锦路一带的棚户区拆迁,李素艺的婆婆因对方不答应她的条件,当起了“钉子户”。昨日下午,老太太独身一人正在午睡,一帮不明身份的人闯入家中,用一张床单将惊叫连连的老太太裹起来抬到了街上,然后把大件的家具电器胡乱搬出来堆到街头树荫下,早已准备好的推土机轰鸣着开过来立即将房子夷为平地。整个过程不过半小时。因那排房子的邻居都搬走了,只剩下了老太太一家,当时除了拆迁队就是吓蒙了的老人,竟然没人报警并留下影像证据。

闻讯赶回来的李素艺丈夫与正在清理现场的拆迁队发生冲突,混乱中被硬物击中头部,送至医院后没有抢救过来,死了。

李素艺的丈夫也是红星公司的职工,一个老实巴交的管道工。吕绮无论如何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惨事。她问了李素艺所在的医院,打电话向她的顶头上司请假,向厂办要车,准备去医院探望陷入绝境的老同学。临走前,吕绮愤愤不平地对闻讯赶来的孙敦全说,“一定要告他!告那个拆迁公司背后的房地产公司!把他们告到家破人亡!”

“别天真了。对方背后站着东湖实业。你想能有什么结果?还不如多争取些抚恤金呢。你信不信?致人死亡的肯定是临时工,或者根本就找不到具体的凶手,场面混乱,失手伤人,调解解决罢了。”

“这可不像我认识的孙敦全。”吕绮印象中,孙敦全可是“愤青”。

“如果时间倒退几年,我可能与你想的一样。看来红星的围墙早该推倒了。你要去见李素艺吧?千万不要误导她。她已经够可怜了。”

“我不信!厂里不出面吗?这可是我们的员工。”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