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封诊录二册完》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书名:大唐封诊录(全两册)
作者:九滴水

编辑推荐
◆马伯庸倾情推荐:“大唐风土与刑侦悬疑的巧妙结合,题材耳目一新,不忍释卷。”
◆畅销悬疑作家九滴水古代罪案推理小说!以史书碎片为引,揭开“封诊道”的神秘面纱,探寻盛唐王朝累累悬案背后的真相;
◆秦简里面的《封诊式》,记载的是关于审判原则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等方面的规定和案例。《国家宝藏》曾有一期介绍了国宝——云梦睡虎地秦简。这也是本书中“封诊道”的来源。
◆书中基于中国古代医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科学相关记录,结合传说已久的“奇门遁甲”“机关术”,合理设计出我国古代法证传世体系“封诊道”,立足于辉煌的“大唐时代”,通过诸多科学手段推理侦破一个个离奇案件。
◆书中含附录《破案!老祖宗绝对是认真的!》《封诊式·穴盗》,揭秘古代人如何运用鉴证科学破解悬案;
◆装帧设计采用主题彩插+章回体目录设计,增加阅读氛围感、代入感。

内容简介
马伯庸倾情推荐,畅销悬疑作家九滴水古代罪案推理小说
以史书碎片为引,探寻盛唐王朝累累悬案背后的真相
云谲波诡的李氏王朝、
野心勃勃的一代天后、
操控人性的疯狂谋士……
流传千年的“封诊道”中的天才弟子被卷入这场暗流之中,
为求自保,他只身入局,以命相搏!

作者简介
九滴水,畅销悬疑作家。
习于凶案现场调查,他人见血腥凶杀,我们解死亡密码。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坚信罪恶触物留痕,秋毫之末即正义所在。
代表作:“尸案调查科”系列,“特殊罪案调查组”系列。



大唐封诊录1:天雷决


引言
  人生来有五脏肺腑,骨骼皮肉,食五谷,故而也生百病。
  上古神农尝百草治诸症,由此而开医道。后有道家密藏《黄帝内经》现世,其分为《灵枢》《素问》两部,其中描绘人体构造,无不纤细入微。
  有名医名为俞跗者,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俞跗剖解人体诊疗,也将此等神技传于后人弟子,渐成争鸣百家其中一脉。战国之后,先有秦始皇焚书,又有汉武帝独尊儒术,进而废百家之技,俞跗后人亦因此大受打击。
  然而此技虽惊世骇俗,却也能治疑难重症,故而得以暗中流传,民间有华佗为病人开颅捉虫、刮骨疗毒的传说。
  只是此等神妙之举虽为医家手段,却因剖腹劈骨伤及皮肉,违背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人伦观念,渐为世人所不容。
  俞跗后人平日也只好用寻常医者或是道士的身份掩盖行藏,悄然寻觅机会剖解尸首,使得门中绝学在艰难境遇里得以代代相传。
  这些后人虽不能公开以此术医人,却能另辟蹊径,为死者诊断死亡原因,渐渐也在民间有了名气。
  每每发生疑难凶案,当地主官便会请出此道弟子前去验尸查案,暗中剖尸捋肠,寻觅死因。
  因其素来有先封场所后诊死因的习惯,时人遂将之称为:封诊道。


序言
  2017年6月18日,我也是像今天一样坐在电脑前,而那天是“尸案调查科”全系列七本完结的日子(最后两本更名为《罪案调查科》)。这是一套以痕迹检验为切入点,描述如何运用鉴证科学破案的罪案小说,文笔、人物、结构等虽与专业作家的作品相比有些差距,但它还是给读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尸案调查科”系列相继出版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生存还是毁灭?为何这么说?因为“尸案调查科”这个系列的成书,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系统的考虑,如果一直勉勉强强往下写,我写得累,读者看得更累。
  所以,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了新系列的构思。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尸案调查科”系列描述的是利用鉴证科学侦破现发案件,那么鉴证科学在陈年旧案上是如何被运用的呢?于是我的第一个新系列“特殊罪案调查组”便应运而生了。
  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难免要去找些资料。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这样一个事实:任何领域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注意到这一点后,我就不由得要多想一些。
  鉴证科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我们的老祖宗运用的呢?
  难道真跟影视剧里演的一样,古人破案,只会刑讯逼供?
  有了这个思路,我开始疯狂翻阅史料。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指纹检验、足迹检验、工具痕迹检验、文书笔迹检验,以及法医学、理化检验学,在上千年前就已被运用。为了证明我所说并非诳语,我专门写了一篇科普文《破案!老祖宗绝对是认真的!》附在书后。我建议大家在阅读这部小说前,一定要先看看这篇文章,否则,你肯定会认为,小说中的一些情节有些玄幻,但其实不然。
  另外,大家是否知道“尸案调查科”系列里面介绍的犯罪现场勘查制度是从何时开始形成规范的?
  答:是两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朝。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有98简名为《封诊式》,内容是案件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规定与一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