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家竟然同时还拥有1000万20岁以上的专职宅男。和中国宅男不同,日本宅男普遍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没有自己的住宅,没有自己的家庭,最固定的生活伴侣通常是硅橡胶充气娃娃,吃饭靠国家福利和五六十岁的老爸。笔者这一路上随处可见很多日本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个有点像小木屋或者集装箱的地震棚,这种就是很多宅男或者宅女的宅。



造就宅男的原因是日本的畸形经济。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价格暴涨,史称“泡沫经济”,实际上并不是泡沫经济导致了日本地价高企,恰恰相反,是地价飞涨促生了泡沫经济。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地价就已经涨了很多。从1960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每年增长10%左右,同时日本非农业用地价格上涨了13~14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涨势更猛。就算在房产泡沫已经彻底消灭的今天(土地价格回到1980年),名古屋这种二类城市的房屋均价也有60万日元,合每平方米3万人民币,到了东京,普通住宅10万人民币一平方米是寻常事。为了降低单套价格,常有30甚至2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出售。



地价上涨的速度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炒地皮比造任何东西都赚钱。日本企业虽然有第一流的产品,第一流的质量,第一流的效率,国内又有上千万没工作的宅男宅女,却难以征地扩建厂区,扩大产能。虽然日本人可以靠着精细和坚韧发展出一套“精益制造”生产技术,通过“零库存”节省出仓库,借助高度集成化的机械设备节省出工位,不过工厂就那么大,老爸们不退休,宅男们也进不去多少。



等到日本的50后、60后婴儿潮一代退休的时候,我们的这些日本宅男同龄人已经快40岁了,虽然他们今天可以用动漫、游戏、萌产品填满自己的生活,不过40岁的宝宝又如何能壮士断腕,下到生产线上从头开始学技术、学手艺,又拿什么和我们这些到时候已经默默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几年经验的人竞争?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去日本之前,笔者还以为日本是中国的学习榜样。当怀着一半宅男、一半愤青、一半憧憬、一半嫉恨的心态去看过一趟被神化的“发达国家”之后,我却发现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伟大的国家。靠着这个国家提供的一切,我们已经在开始掌握世界的未来。



最初构思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军事、兵器那些热闹的剧情元素。但随着思考的深入,我意识到首先要看清这个国家的历史,需要知道是什么让我们摆脱几十年前落后挨打的命运,什么使我们转而走向强大。



2009年阅兵正好提供了一个观察机会,这一年中国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庆阅兵,徒步方队在前,上万士兵军容严整,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精神士气。后面庞大的机械化方队和空中编队,就是我们走向强大的物质力量,这二者的和谐统一代表着我们过去和现在的轨迹,那么将来呢?



随着思路的清晰,我找上了好友任冲昊,然后又找来了周小路、白熊。钟庆、任冲昊合著的《刷盘子,还是读书》应该算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著作了,虽然那本书市场影响力不大。在公众人物中,也只听过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用“要刷盘子还是要读书”这个比喻表明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



在《刷盘子,还是读书》那本书里,“刷盘子”指的是追逐可以轻松获得的短期利益,“读书”指的则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为了获得产业、技术、信誉上积累,需要巨大的艰辛和忍耐。现在李书福先生的吉利汽车兼并了瑞典的国际名牌沃尔沃,看来李总和吉利汽车这些年来确实是认真读书了。



那本书2004年出版,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还是1∶8.3,当时一个中国留学生如果选择在国外刷盘子,一个月可以挣到国内一年的收入,等做到厨师、领班,拿到绿卡还可以赚得更多。如果选择读书,看起来倒是花钱买罪受,但十年之后他的命运一定不止于厨师和餐馆老板。国家也是一样,中国6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付出和探索,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终于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到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在读到《刷盘子,还是读书》以前,我只知道科技、工业的重要,却从没思考过科技和工业从何而来。拜多年受的西方文化影响所赐,我一直默认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民主化、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还有其他各种“化”只是西方资本主义,也许还有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一串附属物。



2009年,我又读到了宋晓军、王小东等几位老师的新作。书中想表达的都是中国人不相信、不接受、不高兴西方的语言霸权,不认同现代化、工业化被说成一定要姓“西”、姓“资”、姓“基(督)”。



那两本书的几位作者在得知我的想法之后,立刻拿出最大的热情支持和帮助我们。近三年的讨论、打磨与研究,终于使本书得以完成。



虽然我们希望能再有些时间使这本书更精彩,但时间不等人,现在全世界的大变局已经拉开帷幕,我们希望能尽早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也就是工业化社会的立场和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