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分类: qsxs
                    察你的言论,你 提的意见十分正确。经过三年考验,你一定能成就大业。你现在 可以登上帝位了。”舜要把帝位让给更有德行的人,不愿就位。
【读解】
对君王来说,挑选接班人是件大事,它关系到国家会不会变 颜色。尧帝当了70年君王,功德满天下,无奈年龄不饶人,总有退位的一天,要把权力交给下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尧的时代还没有皇帝江山不外传的世袭制, 可以把权力交给家族以外的人。这种移交权力的做法,在古代叫 做“禅让”。并且,把权力交给谁,可以由各方氏族首领参与讨论, 提出建议,推荐人选。这就很有点民主色彩了,不是由最高统治 者一个人说了就算。
移交权力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且不说众多争权夺利的复 杂瓜葛,单就享受够了尊严、顺从、声名、功绩、荣华富贵等等 的心态来说,需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在尧的时代这是。 不成问题的,即使从最高职位上退下来,依然会受到崇敬,不会 失去得太多,不会人一走茶就凉,毕竟那时世风还很淳朴。
退出权力中心造成的心理上的失衡,会带来恐惧感。处于权 力中心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诱惑力越大,失衡就越重,恐惧 感就越强。这大概是后世的帝王们即使路上黄泉路也不愿交出权 力的重要心理原因。于是,后来有了世袭制。天下是朕的天下,也 是朕儿子孙子的天下,接班人早已由制度规定好了,用不着挑选, 也不容外人讨论、提意见。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把王位传给了白 痴太子司马衷,只不过短短十六年,司马家的天下就被白痴皇帝 葬送掉了。
从今天想昨天,“禅让”帝位和民主评选接班人,还是有几分 让人神往。
------------------
舜帝代行天道
【原文】
正月上日①,受终于文祖②。在璇玑玉衡③,以齐七政④。肆类 于上帝⑤,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遍于群神。辑五端(8)。既月乃 日(9),觐四岳群牧(10),班瑞于群后(1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12),柴(13)。望秩于山川(14),肆觐东后(15) 协时月正日(16),同律度量衡(17)。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贽(18)。如五器(19),卒乃复(20)。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 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 ,格于艺祖(21),用特(22)。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23),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4)。
【注释】
①上日;吉利的日子.②终;这里指尧退下帝位。文祖:尧太祖的 宗庙.③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④齐:排比整理。七 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⑤ 肆:于是。类:一种祭祀礼节,这里指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6)禋(yin) :祭祀。六宗;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7)望:祭祀祖山川 的仪式。(8)辑:收集,聚敛。五瑞:五种等级的玉器,诸侯用来作为信 符。(9)既月乃日:挑选吉利的月份、日子。(10)觐(qin):朝见天子。 牧:官员.(11)班:颁,分发。后:指诸侯国君。(12)岱宗:东岳泰山。 (13)柴赐:祭天的礼仪。(14)秩;次序,依次。(15)东后:东方诸侯国 君。(16)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确定。(17)同:统一。律:音 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18)五礼;指公、侯、伯、子、男 五等礼节。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三帛: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用于 垫玉。二生;活羊羔和活雁。一死:一只死野鸡。(19)如:而。五器:指五玉。(20)卒:指礼仪完毕。乃:然后。复:归还。(21)格:到,至。艺 祖:文祖,即尧太祖的宗庙。(22)特:一头公牛。(23)敷:普遍。 (24)庸:功劳。
【译文】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祖宗庙接受了禅让的帝位。他 观察了北斗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七项政事。接着举行祭祖,向 上天报告继承帝位一事,并祭祖天地四时,祭祖山川和群神。舜 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 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举行了柴祭,并按等级依次祭祀了其它山川,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舜协调了春夏秋冬的月份,确定了天数;统一了音律和长度、容量、重 量的单位;制定了公侯伯于男朝见的礼节,规定了五等圭玉、三种颜色丝织物、活羊羔、活雁和死野鸡的用法。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等圭玉归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 祀泰山一样行礼仪。八月,舜到四方巡视,到了华山,祭把礼仪同祭泰山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 在华山一样。舜回来后,到尧太祖的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牛。
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 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
                
                
                
                    【读解】
对君王来说,挑选接班人是件大事,它关系到国家会不会变 颜色。尧帝当了70年君王,功德满天下,无奈年龄不饶人,总有退位的一天,要把权力交给下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尧的时代还没有皇帝江山不外传的世袭制, 可以把权力交给家族以外的人。这种移交权力的做法,在古代叫 做“禅让”。并且,把权力交给谁,可以由各方氏族首领参与讨论, 提出建议,推荐人选。这就很有点民主色彩了,不是由最高统治 者一个人说了就算。
移交权力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且不说众多争权夺利的复 杂瓜葛,单就享受够了尊严、顺从、声名、功绩、荣华富贵等等 的心态来说,需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在尧的时代这是。 不成问题的,即使从最高职位上退下来,依然会受到崇敬,不会 失去得太多,不会人一走茶就凉,毕竟那时世风还很淳朴。
退出权力中心造成的心理上的失衡,会带来恐惧感。处于权 力中心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诱惑力越大,失衡就越重,恐惧 感就越强。这大概是后世的帝王们即使路上黄泉路也不愿交出权 力的重要心理原因。于是,后来有了世袭制。天下是朕的天下,也 是朕儿子孙子的天下,接班人早已由制度规定好了,用不着挑选, 也不容外人讨论、提意见。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把王位传给了白 痴太子司马衷,只不过短短十六年,司马家的天下就被白痴皇帝 葬送掉了。
从今天想昨天,“禅让”帝位和民主评选接班人,还是有几分 让人神往。
------------------
舜帝代行天道
【原文】
正月上日①,受终于文祖②。在璇玑玉衡③,以齐七政④。肆类 于上帝⑤,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遍于群神。辑五端(8)。既月乃 日(9),觐四岳群牧(10),班瑞于群后(1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12),柴(13)。望秩于山川(14),肆觐东后(15) 协时月正日(16),同律度量衡(17)。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贽(18)。如五器(19),卒乃复(20)。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 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 ,格于艺祖(21),用特(22)。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23),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4)。
【注释】
①上日;吉利的日子.②终;这里指尧退下帝位。文祖:尧太祖的 宗庙.③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④齐:排比整理。七 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⑤ 肆:于是。类:一种祭祀礼节,这里指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6)禋(yin) :祭祀。六宗;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7)望:祭祀祖山川 的仪式。(8)辑:收集,聚敛。五瑞:五种等级的玉器,诸侯用来作为信 符。(9)既月乃日:挑选吉利的月份、日子。(10)觐(qin):朝见天子。 牧:官员.(11)班:颁,分发。后:指诸侯国君。(12)岱宗:东岳泰山。 (13)柴赐:祭天的礼仪。(14)秩;次序,依次。(15)东后:东方诸侯国 君。(16)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确定。(17)同:统一。律:音 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18)五礼;指公、侯、伯、子、男 五等礼节。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三帛: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用于 垫玉。二生;活羊羔和活雁。一死:一只死野鸡。(19)如:而。五器:指五玉。(20)卒:指礼仪完毕。乃:然后。复:归还。(21)格:到,至。艺 祖:文祖,即尧太祖的宗庙。(22)特:一头公牛。(23)敷:普遍。 (24)庸:功劳。
【译文】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祖宗庙接受了禅让的帝位。他 观察了北斗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七项政事。接着举行祭祖,向 上天报告继承帝位一事,并祭祖天地四时,祭祖山川和群神。舜 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 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举行了柴祭,并按等级依次祭祀了其它山川,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舜协调了春夏秋冬的月份,确定了天数;统一了音律和长度、容量、重 量的单位;制定了公侯伯于男朝见的礼节,规定了五等圭玉、三种颜色丝织物、活羊羔、活雁和死野鸡的用法。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等圭玉归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 祀泰山一样行礼仪。八月,舜到四方巡视,到了华山,祭把礼仪同祭泰山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 在华山一样。舜回来后,到尧太祖的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牛。
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 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