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服饰。

【读解】

这一节写舜帝登基的情况。尧顺利地移交了权力,舜顺利地 登上了帝位。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种类之多,场面之大,气 氛之隆重,全都可以想见。毕竟,这是新天子的诞生,其意义得 用盛大的礼仪来表示。因此,礼仪的规模,便体现了意义的大小。

礼仪的作用还在于发布信息,一是通报天地神灵,以取得合 法身份;二是通报四方臣民,以归顺人心。

出身微贱的舜帝,上任后的动作十分大:修订历法,统一乐 律和度量衡,严明礼仪等级,巡视四方,赏赐功臣,大有重振河 山的王者气度,表现出王者的大智慧和大德行。这当中包含着一 个重要的潜台词:禅让是英明的,接班人是可靠的,天下河山将 大放光彩,生民百姓将幸福安康。

重要的是,天下是上天的天下,生民是上天的生民;天子不 过是代行上天之道,负责播撒上天的恩惠。说白了,天子也是侍 者,今天的话叫做服务员,公仆;既伺候上天,又伺候万众,此 外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与世袭制的“家天下”有着天壤之别。如 果说公仆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不外乎才干、德行、智慧、气度等,而不是罩在头上的光环,可以为所欲为地玩弄权术、为自己大捞好处、光宗耀祖、飞扬跋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侍者变成了主子,公仆变成了上帝,一切都颠倒了。江山有了归属姓氏,生民成了统治者的供养人和可 以任意支配、宰杀的奴仆。龙颜不可冒犯,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正,天下变了。

重温帝尧、帝舜的事迹,我们最古老的这两位祖宗,能够给我们的启示该不算少吧!

------------------

舜帝即位后的“三把火”

【原文】

肇十有二州①,封十有二山,浚川②。

象以典刑(3),流宥五刑(4),鞭作官刑,扑作教刑(5),金作赎刑。眚灾肆赦(6),怙终贼刑(7)。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8)!

流共工于幽州(9),放驩兜于崇(10)!窜三苗于三危(11),殛鳏于羽 山(12),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

①肇:这里指划分地域。②浚:疏通。③象:刻画。典:常,常 用。典刑:常用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4)流:流放。宥:宽 恕。⑤扑:檟(jia)楚,古代学校用作体罚的工具。(6)眚(sheng): 过失。肆:于是。(7)怙:依仗。贼:用作“则”。(8)恤:慎重。 (9)幽州:地名,在北方边远地区。(10)崇山:地名,在现在湖北黄陂以南。 (11)三苗:古代国名,在现在湖南、江西境内。三危:地名,在现在甘肃 敦煌一带。(12)殛(ji):流放。羽山:地名,在东方。

【译文】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用,并疏通了河道。

舜把五种常用的刑罚刻画在器物上,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 以示宽大,用鞭刑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用木条打来惩罚有罪过的掌管教化的人,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为过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用刑罚。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 危,把鳏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 都心悦诚服。

【读解】

舜帝上任后烧了三把火:划定州界,制定刑罚,放逐尧的大 臣共工、驩兜、鳏,以及三苗,于是天下人心归顺。接下来是任 用百官,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舜三十岁出道从政,在帝王位置 上呆了五十年,身后名垂青史。

咱们中国人对新任官员的信心,多半寄托在“三把火”上。舜 帝的“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罚,表明他重视“依法治国”。这和后 世的帝王得天下后大兴土木、赏赐功臣、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还可注意的是,舜帝在重慎用刑罚,以惩戒为目的,区别罪 行,处罚适度。这是开明君主与暴君(如秦始皇、隋场帝)的区 别所在。治国的关键在治人心。不仅要赏罚分明,还要赏罚适度, 才能使人心归)烦,天下大治。以忧国忧民著称的诗人杜甫曾说: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话表明了他对尧、舜时代的向往。

------------------

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

【原文】

帝曰:“夔!命汝典乐①,教胄子②,直而温,宽而栗③,刚而 无虐④,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⑤,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 谐,无相夺伦(6),神人以和。”

夔曰:“於(7)!予击石拊石(8),百兽率舞。”

【注释】

①乐;乐官。②胄(zhou)子:未成年的人。③栗:恭谨。 ④无:不要。⑤永:咏,意思是吟唱。(6)夺:失去。伦:次序,这 里指和谐。(7)於(wu):是啊,好吧。(8)拊:轻轻敲击。石:石 磬,古代的一种乐器。

【译文】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