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同志”一边探头去看司机,依然毫无回应。他用力推了那人一把,那人居然像一个枕头似的软塌塌地朝左侧倒去,脸靠在车窗上。胡警官赶紧从后面打开了副驾驶座的门,然后下车绕到前排,再次钻了进去,并用手去试探那人的鼻息,发现一丝气息都没了。
  他顿时头皮发麻,一阵惊慌,但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他先拨打120,然后把那人从车上抱了下来,平放在地上。接着,他用自己学过的急救技能给那人做了胸压和人工呼吸。辛苦了几分钟后,那人依然没有心跳和呼吸。累得气喘吁吁的胡警官只好站直身子,放弃了急救,等着救护车的到来。
  半小时后,救护车来到现场。
  与此同时,马牛从出租车上下来了。


第5章
  死者短发,戴黑框眼镜,穿一件白色的短袖T恤,下身是牛仔裤和运动鞋。他面色安详,就像睡着了一般,安静地躺在地上,任由医护人员把他抬上担架,送进救护车。
  “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发生,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工作压力太大,人容易过度劳累,碰上高峰期大堵车,身体突破了极限,也是很常见的。”
  胡警官的意思是,死者应该是在开车过程中突然猝死的,合情合理。但马牛出于刑警的职责,还是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一次性医用手套戴上,来到那辆森林人旁边。
  从外观看,车很新,油漆是没有经过重喷的原装车漆;车身很干净,包括轮胎也是,泥灰不多,像是前不久才精心擦洗过;拉开前车门,死者灰色的外套放在副驾驶座上,掀开,下面是一个皮质电脑公文包;方向盘和中控台被擦得发亮,杯架处有一只黑色的保温杯,小搁物格子里放了几枚一元钱硬币;副驾驶座前方的储物柜里找到了死者的驾驶证、行驶证、一些车险单据以及一些广告单;后座上放着一盒生日蛋糕;音响里之前播放着一首粤语歌曲;后视镜上没有任何吊饰,也没有安装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倒是有点模糊,上面有一些水渍,看上去像是……
  马牛把脸凑近,仔细辨认了一下。他大吃一惊,因为干净的玻璃上显现的水渍分明是两个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了,不过马牛确定这两个字就是自己的名字。
  马牛掏出手机将这个水渍字迹拍了照,同时在脑海中努力回忆了一下死者的样貌,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儿见过这个人。他检查完后备箱之后(同样干净得出奇,什么东西也没有),又问了交警一些细节,包括接到报警之后他花了多长时间到达现场、刚发现车时的状况(未熄火、车门从内锁死、死者已经叫不醒),以及他的处理方式(拖车、破窗、人工呼吸)等等。整个过程合乎程序,看不出有任何问题。
  随后,红色森林人被拖车拖往就近的交警大队。死者家属已经联系上了,正在赶往医院。一切都处理妥当,交通也恢复了正常。虽然马牛对写在挡风玻璃上的字心存疑惑,但这里显然已经不需要他了。于是,他跟胡警官打了声招呼,坐回一直等着他的出租车,准备先回单位。
  来到刑警队,多数同事已经下班了。刑警队队长徐一明还在电脑前忙活着。他四十岁上下,身材高大,是那种符合国产电影导演想象中的硬汉形象。他热爱健身,不管天气冷热,警服里面只穿一件紧身的短袖T恤,颜色在黑白灰之间切换,再加上他短头发,黑皮肤,一口好牙,整个人看上去非常适合作为警察的代表被拉出去向公众展示。每次宣传部门或者电视台要来公安局拍宣传片,他都会出镜,他也喜欢出镜。这不,下下个月就要在北京举行一个国际环保会议了,上级要求他负责这次外宾的安保工作。马牛觉得光是他这个人出现在外宾面前,各国代表的安全感都会增加好几倍。
  “徐队。”
  “国贸桥怎么回事?”
  “死了个人。”
  “怎么死的?”
  “看起来像是猝死。”
  “猝死?我还以为是凶杀案呢!”
  “对了,这事儿怎么转到咱们刑警队来了?”
  “110报警中心接到电话,说国贸桥发生了案件,让咱们派人去看看。我看今天值班表上是你的名字,就给你打电话了。”
  “不过有件事挺诡异的。”
  “什么?”
  “死者在挡风玻璃上写了我的名字。”
  “你的名字?”徐一明没反应过来,“马牛?”
  “是的。”
  “你确定吗?”
  “当然,我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吗?虽然有点模糊了。”
  “你认识死者吗?”
  “不认识。”
  “那可能是你看错了。你拍照了吗?”
  “拍了。”
  马牛拿出手机,找出那张拍有模糊字迹的照片。徐一明凑过来一看。
  “就这?”
  “是啊!”
  “你从哪儿看出这写的是‘马牛’?这不就是些水渍吗?”
  “你看这笔顺,明明是……”
  “别胡说了。人家一猝死的,临死前不喊救命,还写你的名字?你是谁啊?”
  “可是……”
  “别可是了。依我的意思,这事到此打住。”
  马牛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什么意思?”
  “马上就要开国际会议了,国贸桥上死了个人,你一定想早点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