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伦敦落魄记》
分类: txts3
糊应付,她就认为你把衣服送到别处去洗,永远跟你结了仇。卖烟草的一直问你为什么减少了吸烟量。有些信需要回复,但是你由于邮票太贵而没法回。还有吃饭,这是最大的困难。每天到了饭点你就出去,表面上是去餐馆,其实是在卢森堡公园逛上一个小时看鸽子。之后你偷偷把食物装在口袋里带回去。你吃面包和人造黄油,或是面包和酒,甚至食物是什么也要说谎。你必须买黑面包而不是家庭面包,因为它虽然贵点,但却是圆形的,可以藏在衣袋里。这每天浪费掉你一法郎。有时候为了装装门面,你还得花六十生丁喝酒,因而导致没饭可吃。你的衣服床单脏了,肥皂和剃须刀也用光了。你需要理发,试着自己动手结果不堪入目,最后不得不求助于理发师,然后花掉一天的饭钱。从早到晚你都在说谎,代价昂贵的谎言。
你发现每天六法郎的生活极其不稳定。刻薄的倒霉事降临夺走你的食物。你花掉最后八十生丁买了半升牛奶,放在酒精灯上煮。煮的时候一只虫子在你的前臂上爬,你用指甲一弹,它就扑通一声掉进牛奶里。除了倒掉牛奶饿肚子之外你别无他法。
你到面包店去买一磅面包,等付钱的时候女店员在给另一个顾客切一磅面包。她笨手笨脚,切了不止一磅。“请原谅,先生,”她说,“我想您不介意多付两个苏吧?”面包卖一法郎一磅,你只有一法郎。你想到自己也可能被要求多付两个苏,但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付不起,于是你只能落荒而逃。几个小时之后你才敢再走进一家面包店。
你到果蔬店去花一法郎买一公斤土豆。但是凑出这一法郎的硬币里有一个是比利时硬币,店员拒收。你逃出店铺,以后再也去不了那里。
你在一个高级街区闲逛,看到一个显赫的朋友走来。为了避开他,你躲进最近的咖啡店。进了咖啡店你就必须买喝的,所以你花掉最后五十生丁买了一杯黑咖啡,结果里面有只死苍蝇。这类事情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缺钱生活的组成部分。
你明白了挨饿是什么样子。吃过了面包和人造黄油,你出门,看着路边商店的橱窗。到处都是大堆大块的食物在捉弄你:整只整只的猪、一篮篮热乎乎的面包、大块大块嫩黄的黄油、一串串香肠、堆积如山的土豆,还有磨刀石一般的格鲁耶尔干酪。看着这么多食物你几欲落泪,被自哀淹没。你想要抢一条面包就跑,在被人抓住之前就把它吞进肚子,但由于胆怯你还是没这么做。
你发现随贫穷而来的是无聊,当你无事可做又腹中空空时,别的事情都无法让你提起兴致。整整半天你躺在床上,感觉自己就像是波德莱尔诗中骨瘦如柴的年轻人[1]。只有食物才能让你起身。你发现人要是整周靠面包和人造黄油过活,他也不算是人了,只不过是一个肚子加上几个附属器官。
这,以及更多说不尽的同类事情,就是每天靠六法郎过活的日子。在巴黎有数千人都是这么活过来的:挣扎的艺术家和学生、揽不到生意的妓女、各种各样失业的人。可以说,这就是贫穷的边缘了。
我又这样过了大概三周。那四十七法郎很快就花光了,我只能靠着上英语课挣的三十六法郎勉强过活。由于缺乏经验,我很不善于理财,有时一整天都吃不上饭。这种时候我就只能变卖衣服,偷偷把它们装在小包里带出旅店,拿到圣吉纳维芙山大街上的一家二手商店。店主是一个极难相处的红发犹太人,一看到顾客就大发脾气。从他的举止可以推测,我们的光顾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他妈的!”他大叫道,“你又来了?你以为这是什么?施粥场吗?”他出的价低得难以置信。一顶我花了二十五先令买来、还没戴过几次的帽子他只愿出五法郎;一双好鞋,五法郎;衬衫,每件一法郎。他总是喜欢以物易物而不是花钱收购,并且常玩花样,强行把没用的东西塞进别人手里,然后假装人家接受了。有一次我看见他从一个老太婆那儿收了一件好大衣,往她手里塞了两个白台球,她还没来得及抗议就被他快速推出了店门。要不是怕担不起后果,打扁这个犹太佬的鼻子绝对大快人心。
这三周过得又脏又难受,而且显然更糟的还在后头,因为我的房租马上就要到期。然而,事情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糟糕。因为当你接近贫穷时,你总会得到一些比其他更有价值的发现。你发现了无聊、卑贱的并发症和饥饿的开始,但你也会发现贫穷的可取之处:事实上它盖过了未来。在一定条件之下,你的钱越少你越不担心。当你有一百法郎时你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当你只有三法郎的时候你却会很淡定;因为三法郎能让你挺到明天,你也不会想再以后的事情。你感到厌烦,但并不害怕。你茫然地想,“我应该会挨饿个一两天——太可怕了,不是吗?”然后就开始想其他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只有面包和人造黄油的食谱本身就聊以自慰。
受穷时,还有一种感觉很可以安慰人。我相信每个曾经受过穷的人都经历过。知道自己终于真真正正地穷困潦倒了——那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几乎令人愉悦。你曾无数次谈论过一蹶不振的情况——看,现在就是了,你已经到了这步境地,而且还能忍受。这能消除很多焦虑。
注 释
[1]波德莱尔诗中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
你发现每天六法郎的生活极其不稳定。刻薄的倒霉事降临夺走你的食物。你花掉最后八十生丁买了半升牛奶,放在酒精灯上煮。煮的时候一只虫子在你的前臂上爬,你用指甲一弹,它就扑通一声掉进牛奶里。除了倒掉牛奶饿肚子之外你别无他法。
你到面包店去买一磅面包,等付钱的时候女店员在给另一个顾客切一磅面包。她笨手笨脚,切了不止一磅。“请原谅,先生,”她说,“我想您不介意多付两个苏吧?”面包卖一法郎一磅,你只有一法郎。你想到自己也可能被要求多付两个苏,但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付不起,于是你只能落荒而逃。几个小时之后你才敢再走进一家面包店。
你到果蔬店去花一法郎买一公斤土豆。但是凑出这一法郎的硬币里有一个是比利时硬币,店员拒收。你逃出店铺,以后再也去不了那里。
你在一个高级街区闲逛,看到一个显赫的朋友走来。为了避开他,你躲进最近的咖啡店。进了咖啡店你就必须买喝的,所以你花掉最后五十生丁买了一杯黑咖啡,结果里面有只死苍蝇。这类事情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缺钱生活的组成部分。
你明白了挨饿是什么样子。吃过了面包和人造黄油,你出门,看着路边商店的橱窗。到处都是大堆大块的食物在捉弄你:整只整只的猪、一篮篮热乎乎的面包、大块大块嫩黄的黄油、一串串香肠、堆积如山的土豆,还有磨刀石一般的格鲁耶尔干酪。看着这么多食物你几欲落泪,被自哀淹没。你想要抢一条面包就跑,在被人抓住之前就把它吞进肚子,但由于胆怯你还是没这么做。
你发现随贫穷而来的是无聊,当你无事可做又腹中空空时,别的事情都无法让你提起兴致。整整半天你躺在床上,感觉自己就像是波德莱尔诗中骨瘦如柴的年轻人[1]。只有食物才能让你起身。你发现人要是整周靠面包和人造黄油过活,他也不算是人了,只不过是一个肚子加上几个附属器官。
这,以及更多说不尽的同类事情,就是每天靠六法郎过活的日子。在巴黎有数千人都是这么活过来的:挣扎的艺术家和学生、揽不到生意的妓女、各种各样失业的人。可以说,这就是贫穷的边缘了。
我又这样过了大概三周。那四十七法郎很快就花光了,我只能靠着上英语课挣的三十六法郎勉强过活。由于缺乏经验,我很不善于理财,有时一整天都吃不上饭。这种时候我就只能变卖衣服,偷偷把它们装在小包里带出旅店,拿到圣吉纳维芙山大街上的一家二手商店。店主是一个极难相处的红发犹太人,一看到顾客就大发脾气。从他的举止可以推测,我们的光顾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他妈的!”他大叫道,“你又来了?你以为这是什么?施粥场吗?”他出的价低得难以置信。一顶我花了二十五先令买来、还没戴过几次的帽子他只愿出五法郎;一双好鞋,五法郎;衬衫,每件一法郎。他总是喜欢以物易物而不是花钱收购,并且常玩花样,强行把没用的东西塞进别人手里,然后假装人家接受了。有一次我看见他从一个老太婆那儿收了一件好大衣,往她手里塞了两个白台球,她还没来得及抗议就被他快速推出了店门。要不是怕担不起后果,打扁这个犹太佬的鼻子绝对大快人心。
这三周过得又脏又难受,而且显然更糟的还在后头,因为我的房租马上就要到期。然而,事情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糟糕。因为当你接近贫穷时,你总会得到一些比其他更有价值的发现。你发现了无聊、卑贱的并发症和饥饿的开始,但你也会发现贫穷的可取之处:事实上它盖过了未来。在一定条件之下,你的钱越少你越不担心。当你有一百法郎时你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当你只有三法郎的时候你却会很淡定;因为三法郎能让你挺到明天,你也不会想再以后的事情。你感到厌烦,但并不害怕。你茫然地想,“我应该会挨饿个一两天——太可怕了,不是吗?”然后就开始想其他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只有面包和人造黄油的食谱本身就聊以自慰。
受穷时,还有一种感觉很可以安慰人。我相信每个曾经受过穷的人都经历过。知道自己终于真真正正地穷困潦倒了——那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几乎令人愉悦。你曾无数次谈论过一蹶不振的情况——看,现在就是了,你已经到了这步境地,而且还能忍受。这能消除很多焦虑。
注 释
[1]波德莱尔诗中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