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内容简介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精锐、古典军国主义最佳典范、称霸东欧的最强枪骑兵、中世纪欧洲军队试金石、遮天箭雨埋葬法兰西骑士、凭勇猛和纪律掀起步兵复兴之风这里有八支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精锐部队,他们是一个王朝或者帝国军力和国力最大体现,是光辉战绩、传奇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帝国兴衰起伏的见证者。本书用宏大的世界观、生动的故事和严谨的考证,详细阐述这八支部队的建制体系、武器装备、战术运用,以及他们创造的著名战役和丰功伟绩!

前言
这是八支曾经如星辰般闪耀的古典精锐军队,他们或是无坚不摧、迅猛如风的骑兵,或是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步兵,而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曾经主宰着某个时代或数个世纪的战场。
在战场被步行武士统治时,马其顿伙伴骑兵脱颖而出,他们击败了所有的挑战者,为骑兵夺取未来战场上的王冠奠定了基础;罗马军团战士从一支笨拙、弱小的公民军队起步,历经数个世纪的演化和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获得所向无敌的威名,从而成为战场上的常胜者;诺曼骑士则是将纪律与组织重新带回了黑暗的中世纪,以少胜多,横行于整个地中海世界;马穆鲁克骑兵是十字军骑士们的噩梦,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正面挫败蒙古入侵大军的胜利者,更是由最强的人领导的骁勇战士;而英格兰长弓手们装备简单武具,出身低微,在一场场战争中一路走来,树立起百年威名;瑞士步兵从偏僻蛮荒之地迅速崛起,拥有与其人口和版图不相称的军事力量,赢得了一场场胜利,以及周边邻国的敬畏之心;在奥斯曼帝国称雄欧亚大陆的数百年间,彪悍如虎的奥斯曼禁卫军随同苏丹四处征战,东征西讨,屡立战功,成为奥斯曼人扫荡欧罗巴、小亚细亚和北非的一柄利剑;从波罗的海滨的城镇,到黑海沿岸的大草原,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到维也纳的卡伦贝格山,波兰翼骑兵用手中的长枪将波兰-立陶宛联邦打造成了欧洲第二大国,连俄国射击军、土耳其禁卫军、乌克兰哥萨克骑兵、日耳曼雇佣兵,乃至瑞典人的长枪步兵方阵都曾是其手下败将。
本书揭示了这八支军队的强大源自何处,进行着怎样严苛的训练,拥有怎样的军事素养;他们如何凭借严格的纪律和合理科学的战术战法成为战场上的常胜者,又如何成为敌人的噩梦、国人的依靠、王朝的基石。了解到这些,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过往荣耀,理解那些从古至今的军事智慧。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60053233.jpg" />

第一章 东征之矛:马其顿伙伴骑兵
作者 / 杨英杰
如果是在菲利普或者在后来的亚历山大的亲自统率下,这支军队也许能够战胜以后十八个世纪内(即在黑火药兵器占据优势之前)的任何一支军队。
——T·N·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军队在亚历山大大帝的率领下入侵波斯帝国统治的小亚细亚地区。在之后长达十年的东征里,这支由腓力二世一手组建的马其顿新军,在格拉尼库斯河、伊苏斯和高加米拉的战场上,无可辩驳地展现了其相对于波斯军队全方位的优势。在随后的数个世纪内,马其顿军队尽管在战场上遭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始终被证明是整个地中海世界里最先进和强大的战争机器之一。这支军队的核心打击力量,就是团结在马其顿及其他希腊化王国的国王身边的被称为“伙伴”的重骑兵部队。
在伙伴骑兵(Hetairoi)兴起的公元前4世纪之前,骑兵这一兵种已经逐渐在战场上取得极高的地位。然而,马镫和高桥马鞍等技术装备的缺失,仍然给骑兵作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骑兵的两大天然优势:机动性和冲击力,只有前者能够在这一时期不受阻碍地发挥,而骑兵的冲击力却始终难以在战场上被彻底展现出来。尽管在少数特例中,早期的骑兵部队能够冲垮包括步兵密集阵在内的强大敌人,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骑兵都回避进行激烈的冲击作战。无马镫的骑手难以解放双手,因此很难同时操控坐骑和使用武器,再加上相对步兵更松散的骑兵队形,使得这些骑兵在肉搏战上有着与生俱来的不足。而当骑兵想要发挥其冲击力时,这种不足显得更加明显。高速奔驰下的骑手间的队形维持要求,碰撞给骑手造成的困扰,还有面对密集阵形时带来的心里压迫,都使得冲击骑兵需要更高的训练水准和成本。
在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冲击骑兵这一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得到实现。使用枪类武器的骑兵部队并不少,但在冲击作战中有着良好的组织、秩序和战术指导的骑兵则寥寥无几。鲜有骑兵部队专门针对冲击作战,制订一套具体可行的作战原则和战术理论。而仅仅依靠个人武勇和有限的防护装备,显然无法让骑兵在近战中对步兵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这一尴尬的情况,在腓力二世时期终于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身处希腊文化圈边缘,长时间在“野蛮人”和“希腊人”的文化认同之间摇摆的马其顿王国,在骑兵发展上有着先天优势。马其顿南方的希腊骑兵,受到地形和军事传统的影响,作战风格更趋向于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