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要二战:来自德国人的反思档案》
分类: txts3
不是原来就成建制的部队,而是由先后派往北非的一些小部队拼凑起来的。装备的坦克也多数是比较老的“Panzer Ⅱ”轻型坦克(重7.2吨,火炮口径仅20毫米)和“Panzer Ⅲ”中型坦克(重23吨,火炮口径37或50毫米),新的只有“Panzer Ⅳ”中型坦克(重25吨,火炮口径75毫米),没有“二战”期间德国最著名的“豹式”(Panther,重44.8吨,火炮口径75毫米)和“虎式”坦克(Tiger I,重57吨,火炮口径88毫米),因为那两种坦克是专为对付苏联T-34坦克设计制造的。
阿拉曼战役不但不能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也不能和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岛战役相比。那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全部被击沉,而美国海军只损失了一艘约克城号(USS Yorktown,CV-5)。日本海军丧失了主动进攻能力,太平洋战场形势就此逆转。
丘吉尔抬高阿拉曼战役地位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大捧德军统帅隆美尔,给他送上“沙漠之狐”的称号。丘吉尔是用捧高对手的办法表明自己更高明。所以在炮制“隆美尔神话”上,丘吉尔与希特勒这两个对手却是配合默契。隆美尔是希特勒提拔最快的德军军官,1940年法国战役他还只是少将,1942年6月22日便晋升为元帅。
1936年4月20日希特勒47岁生日那一天,第一次有德军将领晋升元帅,获此殊荣的是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布隆别格(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1878—1946)。
1938年2月4日,纳粹第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Hermann G?ring,1893—1946)成为第三帝国第二个获授元帅军衔的人。
1940年法国战役大获全胜,7月19日希特勒一次就下令晋升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等12名将军为元帅,同时将戈林晋升为新设的“帝国元帅”。到此时为止,获该军衔的再无别人。
1940年10月31日,授予84岁高龄的原奥匈帝国陆军元帅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男爵(Eduard Freiherr von B?hm-Ermolli,1856—1941)荣誉元帅军衔。
希特勒派隆美尔去北非战场,为快速提拔他创造了条件,因为在那里他是“独当一面”。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只是德军10个坦克师长中的一个,他指挥的第7坦克师隶属第15坦克军,军长赫尔曼·霍特(Hermann Hoth,1885—1971),1938年就担任第15摩托化军中将军长。法国战役结束后,1940年7月19日,他与另外14名将领一起晋升大将,其中包括另外两位著名坦克将军海因兹·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1954)和埃里希·赫普纳(Erich H?pner,1886—1944)。古德里安是“二战”最著名的坦克将军之一,1938年2月4日,德国组建第一个坦克军,军长就由他担任。从波兰到法国再到苏联,在历次重大战役中他都担负重要任务。1944年7月20日谋刺希特勒事件以后,还担任了德国陆军最后一任总参谋长。赫普纳也是德国装甲部队创建人之一,1938年担任第16坦克军中将军长。
这三个人论资历、名望,都远在隆美尔之上,后来都指挥过“坦克集团军”。那是以坦克部队为主,多兵种混合编制的集团军级单位,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时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坦克集团军,便由3个坦克军(Panzerkorps)、1个步兵军组成,另外还配备了1个“赫尔曼·戈林防空团”。库尔斯克战役中,霍特指挥的第4坦克集团军由19个师组成,其中9个是坦克师或坦克掷弹兵师,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如果到了苏联战场,隆美尔大概很难超越他在法国战役的顶头上司霍特,也不容易超越其他几位坦克将军。他们在苏联战场上打过的大仗、硬仗、恶仗,更是隆美尔不能相比的。但直到1945年“二战”结朿,他们也没能晋升元帅,赫普纳且因参与1944年7月20日谋剌希特勒事件被捕,被“人民法庭”判处死刑,8月8日在柏林城北鳊鱼湖监狱(Pl?tzensee Prison)被施以绞刑。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44452M0.jpg" />
1939年,希特勒在波兰前线视察,希特勒的左侧是当时担任警卫工作的隆美尔。
隆美尔晋升得这么快,显然另有原因。原来,“二战”不少德军高级将领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加入纳粹党,对纳粹的态度有所保留,而隆美尔不同,他从一开始就非常崇拜希特勒,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德国人民受到太阳的指引与领导,这一切或许是上天注定。”隆美尔把希特勒比作“太阳”,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在给友人的信里,末尾也总不忘加上一句毫不相干的“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纳粹对希特勒的致敬语)1936年9月
阿拉曼战役不但不能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也不能和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岛战役相比。那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四艘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全部被击沉,而美国海军只损失了一艘约克城号(USS Yorktown,CV-5)。日本海军丧失了主动进攻能力,太平洋战场形势就此逆转。
丘吉尔抬高阿拉曼战役地位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大捧德军统帅隆美尔,给他送上“沙漠之狐”的称号。丘吉尔是用捧高对手的办法表明自己更高明。所以在炮制“隆美尔神话”上,丘吉尔与希特勒这两个对手却是配合默契。隆美尔是希特勒提拔最快的德军军官,1940年法国战役他还只是少将,1942年6月22日便晋升为元帅。
1936年4月20日希特勒47岁生日那一天,第一次有德军将领晋升元帅,获此殊荣的是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布隆别格(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1878—1946)。
1938年2月4日,纳粹第二号人物赫尔曼·戈林(Hermann G?ring,1893—1946)成为第三帝国第二个获授元帅军衔的人。
1940年法国战役大获全胜,7月19日希特勒一次就下令晋升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等12名将军为元帅,同时将戈林晋升为新设的“帝国元帅”。到此时为止,获该军衔的再无别人。
1940年10月31日,授予84岁高龄的原奥匈帝国陆军元帅爱德华·冯·柏姆-厄尔默利男爵(Eduard Freiherr von B?hm-Ermolli,1856—1941)荣誉元帅军衔。
希特勒派隆美尔去北非战场,为快速提拔他创造了条件,因为在那里他是“独当一面”。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只是德军10个坦克师长中的一个,他指挥的第7坦克师隶属第15坦克军,军长赫尔曼·霍特(Hermann Hoth,1885—1971),1938年就担任第15摩托化军中将军长。法国战役结束后,1940年7月19日,他与另外14名将领一起晋升大将,其中包括另外两位著名坦克将军海因兹·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1954)和埃里希·赫普纳(Erich H?pner,1886—1944)。古德里安是“二战”最著名的坦克将军之一,1938年2月4日,德国组建第一个坦克军,军长就由他担任。从波兰到法国再到苏联,在历次重大战役中他都担负重要任务。1944年7月20日谋刺希特勒事件以后,还担任了德国陆军最后一任总参谋长。赫普纳也是德国装甲部队创建人之一,1938年担任第16坦克军中将军长。
这三个人论资历、名望,都远在隆美尔之上,后来都指挥过“坦克集团军”。那是以坦克部队为主,多兵种混合编制的集团军级单位,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时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坦克集团军,便由3个坦克军(Panzerkorps)、1个步兵军组成,另外还配备了1个“赫尔曼·戈林防空团”。库尔斯克战役中,霍特指挥的第4坦克集团军由19个师组成,其中9个是坦克师或坦克掷弹兵师,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如果到了苏联战场,隆美尔大概很难超越他在法国战役的顶头上司霍特,也不容易超越其他几位坦克将军。他们在苏联战场上打过的大仗、硬仗、恶仗,更是隆美尔不能相比的。但直到1945年“二战”结朿,他们也没能晋升元帅,赫普纳且因参与1944年7月20日谋剌希特勒事件被捕,被“人民法庭”判处死刑,8月8日在柏林城北鳊鱼湖监狱(Pl?tzensee Prison)被施以绞刑。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7/1-20060G44452M0.jpg" />
1939年,希特勒在波兰前线视察,希特勒的左侧是当时担任警卫工作的隆美尔。
隆美尔晋升得这么快,显然另有原因。原来,“二战”不少德军高级将领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加入纳粹党,对纳粹的态度有所保留,而隆美尔不同,他从一开始就非常崇拜希特勒,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德国人民受到太阳的指引与领导,这一切或许是上天注定。”隆美尔把希特勒比作“太阳”,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在给友人的信里,末尾也总不忘加上一句毫不相干的“Heil Hitler!”(希特勒万岁!纳粹对希特勒的致敬语)193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