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
分类: txts3
                    能上哪儿呢?他想。这就是我的家。
他的心狂跳着,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他儿子走出来,揉着惺忪的睡眼。“你找谁呀?”亚宁问他,左边的脸颊抽搐着。
“亚宁,我—我是你爸啊。”古汉哽咽着说。
他的儿子听了后退一步,又仔细看了看他的脸:“你真是我爸吗?你比他胖多了。”
“你再好好看看!”他摘下了毡帽子。早晨的阳光从窗户里泻进来,照亮了他已经秃顶的脑袋,上面汗涔涔的,冒着缕缕热气。“我长胖了是因为我在地震以后病了一场,有段时间失去了记忆。”
亚宁认出了父亲,扑了过来,父子俩紧紧拥抱着、抽泣着。亚宁的妻子美丽也走出来,看见公公也哭了起来。她已经怀孕了,穿着深蓝色的孕妇服。古汉的家人认为他已经死了。食品厂通知他们说古汉在地震中失踪,五个月前给他开了追悼会。
“你妈妈呢?”古汉问。
“在舅舅家住着。”儿子回答完转身对美丽说,“去告诉妈说爸回来了。”
美丽穿上一件皮大衣,挺着大肚子走出门,费劲地向亚宁舅舅住的高尔基大街走去。
古汉的家人得到他的死讯之后,担心食品厂会把他们住的房子收回去。亚宁和美丽在开完追悼会的一个星期后结了婚,搬进了这个公寓单元。古汉的“遗孀”剑萍不愿意睡在厨房里,就搬到弟弟家去住。最近,她搁不住亲友的劝告,开始寻找再嫁的对象,这样她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有自己的地方住。
古汉的家人还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的情况下看来是明智的决定:莉雅没有去上农业技校,而是回到了木基市。东风食品厂让她进厂顶替她父亲空出来的名额。现在她已经在实验室做质量检验的工作。
剑萍听到丈夫回来的消息,几乎昏了过去。她伸着瘦骨嶙峋的手哭喊着:“老天爷,你咋就这么不睁眼呢?你咋不让我知道我那老头子还活着呢?你咋不让我死了呢?我这张脸往哪儿搁啊?”
本来,古汉离开泰福市的时候是想给家里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但是他们见到他的惊喜里却掺杂了困惑、羞愧和悲伤。晚上吃饭的时候,莉雅一个劲地怪罪自己不应该回到城里来,亚宁则垂头丧气,不知道怎么来安排父母亲。古汉却很想得开,开导孩子们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这一切都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谁也不应该为此负责。食品厂也许会分给他一套新的住房。他对家里人说:“我给他们干了二十多年了,食品厂就是我的家。我生是他们的人,死是他们的鬼。他们会关照我的。别担心,只要活着就好。”
但是第二天早上,当古汉来到食品厂的时候,发现他的车间主任的位子已经被新入党的费明占据了。更叫人吃惊的是,市里从轻工业局已经给他们厂派来了一个副厂长。显然没有人再需要古汉了。天哪,才刚刚半年,他已经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好像他真的死了,回来的只是一个鬼魂。
他的出现震动了整个工厂。一些工人和干部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述六个月来的故事。他们告诉他,在追悼会上他们哭得多么伤心,还告诉他,在他的遗像两边共摆了二十个大花圈。他的妻子在追悼会上哭得手脚直抽筋。谁能想到他还活着呢!有几个人问:“你真的是老童吗?”两个人甚至摸摸他的膝盖,想确认他是个活人。
李厂长和牛书记都很同情古汉的遭遇,但是他们说厂里不可能再让他重新回来上班,因为他女儿已经用掉了唯一空出来的名额。食品厂把古汉上报为革命烈士,才能设法给莉雅解决户口问题,否则公安局根本就不会帮忙。至于说到房子问题,那更是根本不可能。既然他已经不算厂里的职工,怎么可能再享受住房待遇呢?如果他们给他分配了一套住房,怎么能让那些等着分房的职工心服口服呢?
厂党委为古汉的事开了一次会,最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厂里决定让他退休,退休金按工龄发放。他没有别的选择,只好接受厂领导的安排。由于再过两天就是春节了,亚宁的舅舅让姐姐姐夫住到他家。亚宁哀求父母让他继续住在原来的家里。他说,如果他们把他和怀孕的妻子赶出去,他的婚姻就彻底毁了。古汉和剑萍只好让儿子继续住下去。春节过后,他们俩就得再去找房子。
古汉变得沉默寡言,心灰意冷。他禁不住想,他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泰福市,留在刘珊和苗苗身边,让这里的人们相信他已经从这个拥挤的世界上消失了。
幼儿园里
邵娜娜闭着眼睛拼命想睡觉。屋外,中午的太阳像火一样烤人,成群的黄蜂在一棵榆树的树荫里飞舞,时不时会有一只“嘭”地撞到纱窗上,然后是“嗡”的一声更响的蜂鸣。隔壁房间里幼儿园的老师沈阿姨的声音很快就听得越来越清楚。
“您就行行好吧!”沈阿姨好像哭着在打电话,“三个月之内我一定把钱给您。您已经帮了我那么多忙,那您就帮到底吧。”
听了这些话娜娜再也睡不着了。她把头向墙边靠靠,想伸长耳朵听明白。沈阿姨还在电话上央求:“牛大夫,求求您了。我家里还有一个老娘哪。我们娘儿俩还得吃饭活命啊……您知道,这个孩子让我流了太多的血,我怎么也得吃点鸡蛋补回来啊。我现在真是一分钱也没有了。您能不能再宽限我一个月?”娜娜听不懂,一个小孩子怎么能伤害了沈阿姨的身体呢?奶奶说过,小宝宝都是从乡下的南瓜地里捡来的。听阿姨的口气,好像小宝宝是从她身上出来的。她为
                
                
                
                    他的心狂跳着,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他儿子走出来,揉着惺忪的睡眼。“你找谁呀?”亚宁问他,左边的脸颊抽搐着。
“亚宁,我—我是你爸啊。”古汉哽咽着说。
他的儿子听了后退一步,又仔细看了看他的脸:“你真是我爸吗?你比他胖多了。”
“你再好好看看!”他摘下了毡帽子。早晨的阳光从窗户里泻进来,照亮了他已经秃顶的脑袋,上面汗涔涔的,冒着缕缕热气。“我长胖了是因为我在地震以后病了一场,有段时间失去了记忆。”
亚宁认出了父亲,扑了过来,父子俩紧紧拥抱着、抽泣着。亚宁的妻子美丽也走出来,看见公公也哭了起来。她已经怀孕了,穿着深蓝色的孕妇服。古汉的家人认为他已经死了。食品厂通知他们说古汉在地震中失踪,五个月前给他开了追悼会。
“你妈妈呢?”古汉问。
“在舅舅家住着。”儿子回答完转身对美丽说,“去告诉妈说爸回来了。”
美丽穿上一件皮大衣,挺着大肚子走出门,费劲地向亚宁舅舅住的高尔基大街走去。
古汉的家人得到他的死讯之后,担心食品厂会把他们住的房子收回去。亚宁和美丽在开完追悼会的一个星期后结了婚,搬进了这个公寓单元。古汉的“遗孀”剑萍不愿意睡在厨房里,就搬到弟弟家去住。最近,她搁不住亲友的劝告,开始寻找再嫁的对象,这样她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有自己的地方住。
古汉的家人还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的情况下看来是明智的决定:莉雅没有去上农业技校,而是回到了木基市。东风食品厂让她进厂顶替她父亲空出来的名额。现在她已经在实验室做质量检验的工作。
剑萍听到丈夫回来的消息,几乎昏了过去。她伸着瘦骨嶙峋的手哭喊着:“老天爷,你咋就这么不睁眼呢?你咋不让我知道我那老头子还活着呢?你咋不让我死了呢?我这张脸往哪儿搁啊?”
本来,古汉离开泰福市的时候是想给家里人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但是他们见到他的惊喜里却掺杂了困惑、羞愧和悲伤。晚上吃饭的时候,莉雅一个劲地怪罪自己不应该回到城里来,亚宁则垂头丧气,不知道怎么来安排父母亲。古汉却很想得开,开导孩子们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这一切都是自然灾害造成的,谁也不应该为此负责。食品厂也许会分给他一套新的住房。他对家里人说:“我给他们干了二十多年了,食品厂就是我的家。我生是他们的人,死是他们的鬼。他们会关照我的。别担心,只要活着就好。”
但是第二天早上,当古汉来到食品厂的时候,发现他的车间主任的位子已经被新入党的费明占据了。更叫人吃惊的是,市里从轻工业局已经给他们厂派来了一个副厂长。显然没有人再需要古汉了。天哪,才刚刚半年,他已经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好像他真的死了,回来的只是一个鬼魂。
他的出现震动了整个工厂。一些工人和干部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述六个月来的故事。他们告诉他,在追悼会上他们哭得多么伤心,还告诉他,在他的遗像两边共摆了二十个大花圈。他的妻子在追悼会上哭得手脚直抽筋。谁能想到他还活着呢!有几个人问:“你真的是老童吗?”两个人甚至摸摸他的膝盖,想确认他是个活人。
李厂长和牛书记都很同情古汉的遭遇,但是他们说厂里不可能再让他重新回来上班,因为他女儿已经用掉了唯一空出来的名额。食品厂把古汉上报为革命烈士,才能设法给莉雅解决户口问题,否则公安局根本就不会帮忙。至于说到房子问题,那更是根本不可能。既然他已经不算厂里的职工,怎么可能再享受住房待遇呢?如果他们给他分配了一套住房,怎么能让那些等着分房的职工心服口服呢?
厂党委为古汉的事开了一次会,最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厂里决定让他退休,退休金按工龄发放。他没有别的选择,只好接受厂领导的安排。由于再过两天就是春节了,亚宁的舅舅让姐姐姐夫住到他家。亚宁哀求父母让他继续住在原来的家里。他说,如果他们把他和怀孕的妻子赶出去,他的婚姻就彻底毁了。古汉和剑萍只好让儿子继续住下去。春节过后,他们俩就得再去找房子。
古汉变得沉默寡言,心灰意冷。他禁不住想,他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泰福市,留在刘珊和苗苗身边,让这里的人们相信他已经从这个拥挤的世界上消失了。
幼儿园里
邵娜娜闭着眼睛拼命想睡觉。屋外,中午的太阳像火一样烤人,成群的黄蜂在一棵榆树的树荫里飞舞,时不时会有一只“嘭”地撞到纱窗上,然后是“嗡”的一声更响的蜂鸣。隔壁房间里幼儿园的老师沈阿姨的声音很快就听得越来越清楚。
“您就行行好吧!”沈阿姨好像哭着在打电话,“三个月之内我一定把钱给您。您已经帮了我那么多忙,那您就帮到底吧。”
听了这些话娜娜再也睡不着了。她把头向墙边靠靠,想伸长耳朵听明白。沈阿姨还在电话上央求:“牛大夫,求求您了。我家里还有一个老娘哪。我们娘儿俩还得吃饭活命啊……您知道,这个孩子让我流了太多的血,我怎么也得吃点鸡蛋补回来啊。我现在真是一分钱也没有了。您能不能再宽限我一个月?”娜娜听不懂,一个小孩子怎么能伤害了沈阿姨的身体呢?奶奶说过,小宝宝都是从乡下的南瓜地里捡来的。听阿姨的口气,好像小宝宝是从她身上出来的。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