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没》
分类: txts3
现场。据结城介绍,要求“海神号”加入调查队是一个海洋学者提的建议,此人在科技厅颇有些声望,此次也在调查队里。
“后来有没有新的情况?”小野寺迎着海风,望着结城问,“政府部门这段时间对富士山火山带似乎过于敏感,其实,不过就是沉下去一个无人小岛而已嘛……”
“应该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人岛。”结城略显疲惫,双眉紧锁,“岛上听说有卡拿卡人<sup>[4],他们常在那儿躲避台风。”
“这么说,那些人与其说是目击者还不如说是亲身经历的啰?”小野寺有些惊呀,反问道,“他们是在岛上被救起来的吗?”
“嗯,当天晚上,有条日本渔船停靠后……”结城一屁股坐在缆绳上,继续说道,“据说正在将这些获救的人送往观测船……”
“看你的脸色不大好,”小野寺一手搭在结城的肩上,建议道,“回船舱歇会儿吧,反正天黑后才开始修。”
“还是早点动手好,”结城说,“你恐怕还不知道,这条船的平均航速是每小时二十五海里——整个一个驱逐舰。”
“但下潜时间是定在明天!”小野寺抓住结城的手腕,一把将他拉了起来——结城的身子轻飘飘的,“去睡会儿吧。”
“他妈的!可能是氦气中毒了,都是水下呼吸器惹的祸。”结城做出一脸痛苦状,蹒跚地走了几步,“好,听你的,不过,船上的联络工作我可包了哟!”
[2]鱼类群集的暗礁。
[3]该海沟地处马里亚那海沟南面,1957年由苏联“毕查几号”观测船首次发现,海沟深度为一万一千零三十四米。
[4]夏威夷群岛波利尼西亚系原住民。
日本海沟 3
“北斗号”继续快速南下。听从结城的建议,小野寺他们开始着手检修“海神号”。
虽然烈日当空,但检修工作还算顺利。他们先更换了一些零部件,对主机进行了调试,又换了圆锥形观测舱的舷窗玻璃;为预防万一,还对深潜时容易出故障的用于排压的压舱调整开关进行了检查。最后,小野寺跟结城商量,又将压舱罐里的钢球量减少一些,以便将船底辅助压舱的两根导向链连在一起。这样,调节油料时,即使潜艇潜入海底前压舱盖自动开启,钢球放出,潜艇也仍能保持一定的下潜能力。
压舱钢球的数量及油料均由结城确定。对这种复杂的运算,结城只用了一把小小的计算尺,转眼工夫数据就出来了。
午后时分,船已驶入八丈岛海域,但由于接到电报,说原计划在此会合的公司作业母船“巽丸号”已先前去了现场,故此,“北斗号”也取消了停泊八丈岛的计划,改为继续南行。
“看来是一次强行军了,这能行吗?”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船长过来征求小野寺他们的意见,“地面热气产生的低气压好像已经顺利东移,要起大浪了,这对检修工作有妨碍吗?”
“问题不大,”小野寺回答,“只剩两三次潜水试验了。”
“恐怕没那么简单。”结城一边反驳,一边手搭凉棚,朝五公里之外黑乎乎隐约可见的八丈岛方向望去。
“嘿,那是什么?”
“是信号!”通信官探出头来,“意思是,A报社的直升机正从八丈岛方向赶过来,有个人要搭咱们这条船。”
“咳,”船长无奈地耸了耸肩,转向小野寺,“看来还是被他们发现了。”
“真够排场的!”结城抬头望着盘旋在头顶上发出巨大噪声的直升机,颇有些不满地嘟囔道,“划个舢板来不就行了……”
船长命令停船。直升机飞到后甲板上空,放下软梯。跟着,一个男子顺梯而下,没等到下到甲板上,帽子就被螺旋桨卷起的风吹掉了,肩上的挎包也摔落在甲板上。
“你这是霸王硬上弓啊!”船长一脸的不悦。
“要是先打招呼,还不早被你推掉了。”来的记者是个年轻人,高高的颧骨,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他笑着问道:“听说是死了人才派‘海神号’去的,专门去收尸的吧?”
“好像没死人啊!”船长背过身说道,“‘海神号’的事我们都不清楚,这条船只负责运送工作。”
“两位是‘海神号’的船员吧?”记者话锋一转,又对准了小野寺和结城,“能否告知一二?详情恐怕只有你们最清楚了,那个岛到底是因为什么沉下去的?”
“鬼才晓得。”小野寺耸耸肩,“去的目的就是调查起因,不过我的任务只是驾驶潜艇——下潜到一定深度,然后就是专家们的事情了。”
“随他去吧……”结城顺手抓起掉在甲板上的背包,一边问道,“里边的东西不要紧吧?可是从五米高的地方摔下来的!”
“哎哟,”记者如梦初醒,一把抓过背包,“糟糕,里边是照相机!”打开背包一看,里面的镜头已经是七歪八扭了,他不耐烦地取出来。
“傻瓜!”结城斥责道,“哪有下直升机不摘长焦镜头的道理?”
“算了……”记者脸上又恢复了年轻人特有的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情,“反正是报社的财产。”
日本海沟 4
“北斗号”重新启动,以每小时二十五海里的速度朝正南方向驶去。
八丈岛随着“北斗号”拖出的长长的航迹,渐渐消失在北方的海平面下。整个海面就像一只巨大浑圆的水盆,水盆的中心,一叶轻舟欢快地划过水面,以时速不到五十公里的速度缓缓向南驶去
“后来有没有新的情况?”小野寺迎着海风,望着结城问,“政府部门这段时间对富士山火山带似乎过于敏感,其实,不过就是沉下去一个无人小岛而已嘛……”
“应该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人岛。”结城略显疲惫,双眉紧锁,“岛上听说有卡拿卡人<sup>[4],他们常在那儿躲避台风。”
“这么说,那些人与其说是目击者还不如说是亲身经历的啰?”小野寺有些惊呀,反问道,“他们是在岛上被救起来的吗?”
“嗯,当天晚上,有条日本渔船停靠后……”结城一屁股坐在缆绳上,继续说道,“据说正在将这些获救的人送往观测船……”
“看你的脸色不大好,”小野寺一手搭在结城的肩上,建议道,“回船舱歇会儿吧,反正天黑后才开始修。”
“还是早点动手好,”结城说,“你恐怕还不知道,这条船的平均航速是每小时二十五海里——整个一个驱逐舰。”
“但下潜时间是定在明天!”小野寺抓住结城的手腕,一把将他拉了起来——结城的身子轻飘飘的,“去睡会儿吧。”
“他妈的!可能是氦气中毒了,都是水下呼吸器惹的祸。”结城做出一脸痛苦状,蹒跚地走了几步,“好,听你的,不过,船上的联络工作我可包了哟!”
[2]鱼类群集的暗礁。
[3]该海沟地处马里亚那海沟南面,1957年由苏联“毕查几号”观测船首次发现,海沟深度为一万一千零三十四米。
[4]夏威夷群岛波利尼西亚系原住民。
日本海沟 3
“北斗号”继续快速南下。听从结城的建议,小野寺他们开始着手检修“海神号”。
虽然烈日当空,但检修工作还算顺利。他们先更换了一些零部件,对主机进行了调试,又换了圆锥形观测舱的舷窗玻璃;为预防万一,还对深潜时容易出故障的用于排压的压舱调整开关进行了检查。最后,小野寺跟结城商量,又将压舱罐里的钢球量减少一些,以便将船底辅助压舱的两根导向链连在一起。这样,调节油料时,即使潜艇潜入海底前压舱盖自动开启,钢球放出,潜艇也仍能保持一定的下潜能力。
压舱钢球的数量及油料均由结城确定。对这种复杂的运算,结城只用了一把小小的计算尺,转眼工夫数据就出来了。
午后时分,船已驶入八丈岛海域,但由于接到电报,说原计划在此会合的公司作业母船“巽丸号”已先前去了现场,故此,“北斗号”也取消了停泊八丈岛的计划,改为继续南行。
“看来是一次强行军了,这能行吗?”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船长过来征求小野寺他们的意见,“地面热气产生的低气压好像已经顺利东移,要起大浪了,这对检修工作有妨碍吗?”
“问题不大,”小野寺回答,“只剩两三次潜水试验了。”
“恐怕没那么简单。”结城一边反驳,一边手搭凉棚,朝五公里之外黑乎乎隐约可见的八丈岛方向望去。
“嘿,那是什么?”
“是信号!”通信官探出头来,“意思是,A报社的直升机正从八丈岛方向赶过来,有个人要搭咱们这条船。”
“咳,”船长无奈地耸了耸肩,转向小野寺,“看来还是被他们发现了。”
“真够排场的!”结城抬头望着盘旋在头顶上发出巨大噪声的直升机,颇有些不满地嘟囔道,“划个舢板来不就行了……”
船长命令停船。直升机飞到后甲板上空,放下软梯。跟着,一个男子顺梯而下,没等到下到甲板上,帽子就被螺旋桨卷起的风吹掉了,肩上的挎包也摔落在甲板上。
“你这是霸王硬上弓啊!”船长一脸的不悦。
“要是先打招呼,还不早被你推掉了。”来的记者是个年轻人,高高的颧骨,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他笑着问道:“听说是死了人才派‘海神号’去的,专门去收尸的吧?”
“好像没死人啊!”船长背过身说道,“‘海神号’的事我们都不清楚,这条船只负责运送工作。”
“两位是‘海神号’的船员吧?”记者话锋一转,又对准了小野寺和结城,“能否告知一二?详情恐怕只有你们最清楚了,那个岛到底是因为什么沉下去的?”
“鬼才晓得。”小野寺耸耸肩,“去的目的就是调查起因,不过我的任务只是驾驶潜艇——下潜到一定深度,然后就是专家们的事情了。”
“随他去吧……”结城顺手抓起掉在甲板上的背包,一边问道,“里边的东西不要紧吧?可是从五米高的地方摔下来的!”
“哎哟,”记者如梦初醒,一把抓过背包,“糟糕,里边是照相机!”打开背包一看,里面的镜头已经是七歪八扭了,他不耐烦地取出来。
“傻瓜!”结城斥责道,“哪有下直升机不摘长焦镜头的道理?”
“算了……”记者脸上又恢复了年轻人特有的那种满不在乎的神情,“反正是报社的财产。”
日本海沟 4
“北斗号”重新启动,以每小时二十五海里的速度朝正南方向驶去。
八丈岛随着“北斗号”拖出的长长的航迹,渐渐消失在北方的海平面下。整个海面就像一只巨大浑圆的水盆,水盆的中心,一叶轻舟欢快地划过水面,以时速不到五十公里的速度缓缓向南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