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分类: qsxs
之意。”
鲍姑倒是笑道:“彦之小郎君说的也是,那好,我们就不和你客气了,慧娘,拿个竹篓过来。“
”嗯!“
葛慧娘从车里端了个竹篓到杨彦面前,杨彦哗啦一倒,倒了一半过去。
“够了,够了!”
葛慧娘连声娇呼:“一点葱蒜哪能换你那么多长鱼。”
杨彦微微笑道:“长鱼天生地养,改日我再来钓便是,别客气。“
“那可不行!”
葛慧娘眼珠滴溜溜一转,拿了两块胡饼递过去道:“给!”
胡饼和今天的烧饼差不多,加盐、酱料和芝麻烤制而成,就是因发酵技术不过关,显得非常实沉。
杨彦的肚子早饿扁了,两块胡饼对他构成了致命的吸引力,不过让他拿一个小女孩的东西,他总觉得别扭。
毕竟他的身体虽然是个十七岁的少年,也下定决心在这个世界以新的身份好好活一回,但是他的心态不是说转就能转的,仍是个年近四十,为生活奔波的中年油腻男。
“拿着吧!”
鲍姑也笑道。
“给!”
葛慧娘再次把手一抬。
“那……多谢了。”
杨彦接过胡饼,背上竹篓,拱手道:“今日就此别过,告辞!”说完,便转身而去。
葛洪也拱了拱手,鲍姑与葛慧娘则是微微笑,三个人倒不急于赶路,只是看着杨彦的背影。
葛洪捋着胡须道:“此子贫而不吝,困而不馁,气宇轩昂,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鲍姑却是叹了口气:”可惜他的出身……他若是弘农杨氏旁枝,真有大才德的话,未必不能出头,就怕他与弘农杨氏全无关系,哎,我朝的九品中正制,变味了啊!“
葛洪也摇了摇头,当初曹操以九品取士之时,是以人才定品,但是在曹丕代汉之后,为了与世家大族妥协,采纳陈群建议定九品中正制,再到本朝,九品取士渐渐为世家大族把持,从此断绝了底层向上攀登的渠道,而司马睿自称制以来,更是列了个《百谱》,晋升的范围更加狭窄。
那么,名列《百谱》的都是什么人呢?
司马睿出自于东海王越门下,即八王之乱的最后一王,在东海王越兵败病死之后,王府掾吏纷纷改投司马睿,名列《百谱》的便是拥立司马睿称帝的那些家族,以及对江东吴姓的妥协。
换句话说,弘农杨氏虽然在关中名声赫赫,但是江东小朝庭不承认!
“阿翁阿翁,阿母,快看杨家郎君!”
葛慧娘突然拍着手尖叫起来。
原来,杨彦实在是饿的吃不消了,走在路上就啃起了胡饼,尽管胡饼又冷又硬,还因发面技术不过关,带着丝丝的酸味,不过杨彦可顾不得,狼吞虎咽,吃相极为惊人。
“这……哎!”
葛洪夫妻也是莞尔一笑,随即目中又现出了同情之色。
……
两块胡饼下肚,杨彦的肚子填了大半饱,倒不急再吃了,回到家,把黄鳝放陶罐里养着,稍事休息,便背上竹篓往江边行去。
当时的长江,从建康的城西自城南流过,杨彦是想挖些沙子练字。
毕竟写惯了简体字,写繁体字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楷书出现于汉末三国时期,至东晋立国,已经逐步有取代隶书的趋势了,因此杨彦只打算写楷书,不准备再学习隶书了。
他从小就一直临摹王羲之书法,还是得了几分真髓,再结合柳公权与颜真卿书法的特点,他有信心,凭着书法在江东占有一席之地。
其实医生,尤其是中医,很多在书法上都有一定的造诣,毕竟要开方,得不停的写字,就等于始终在练习,暂时杨彦没钱买纸笔,只能用沙子练手。
从城北到城西,杨彦绕着建康行走,当来到江边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石头城。
城头旌旗招展,兵甲森严,杨彦不敢多看,坑着头挖了沙子就走,回到家,已经是傍晚,于是把黄鳝开膛破肚,清洗干净,煮了一锅鳝鱼汤权作晚饭,饱饱的吃一顿之后,就把沙子铺在院子里,一笔一划的练字,从王羲之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开始写。
“嗯?不对啊!”
杨彦突然记了起来,王羲之不就是生于这个年代么?
‘md,管不了,练王羲之的字,让王羲之无字可写!‘
按史书记载,王羲之的年龄应该和自己差不多,这时候的书法显然只是初具雏形,还远远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就。
杨彦继续写,沙地写满之后,把字擦掉,重新写,直到天黑实在看不清了,才洗洗上床睡觉。
第二天天不亮,杨彦起床,一方面是睡的太早,睡不着了,另一方面是要练功。
这个时代,缺医少药,往往一场伤风感冒就能要人命,要想活的长,只能增强体质。
恰好他前世是个武术爱好者,曾和形意拳大师尚云祥的后人学过形意拳,得了真传,可惜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只练到了初窥明劲的堂奥,不过纵是如此,前世的他也能一掌劈碎一块红砖。
往往在古代,一名雄心壮志者的最大敌人就是寿命,如王敦
鲍姑倒是笑道:“彦之小郎君说的也是,那好,我们就不和你客气了,慧娘,拿个竹篓过来。“
”嗯!“
葛慧娘从车里端了个竹篓到杨彦面前,杨彦哗啦一倒,倒了一半过去。
“够了,够了!”
葛慧娘连声娇呼:“一点葱蒜哪能换你那么多长鱼。”
杨彦微微笑道:“长鱼天生地养,改日我再来钓便是,别客气。“
“那可不行!”
葛慧娘眼珠滴溜溜一转,拿了两块胡饼递过去道:“给!”
胡饼和今天的烧饼差不多,加盐、酱料和芝麻烤制而成,就是因发酵技术不过关,显得非常实沉。
杨彦的肚子早饿扁了,两块胡饼对他构成了致命的吸引力,不过让他拿一个小女孩的东西,他总觉得别扭。
毕竟他的身体虽然是个十七岁的少年,也下定决心在这个世界以新的身份好好活一回,但是他的心态不是说转就能转的,仍是个年近四十,为生活奔波的中年油腻男。
“拿着吧!”
鲍姑也笑道。
“给!”
葛慧娘再次把手一抬。
“那……多谢了。”
杨彦接过胡饼,背上竹篓,拱手道:“今日就此别过,告辞!”说完,便转身而去。
葛洪也拱了拱手,鲍姑与葛慧娘则是微微笑,三个人倒不急于赶路,只是看着杨彦的背影。
葛洪捋着胡须道:“此子贫而不吝,困而不馁,气宇轩昂,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鲍姑却是叹了口气:”可惜他的出身……他若是弘农杨氏旁枝,真有大才德的话,未必不能出头,就怕他与弘农杨氏全无关系,哎,我朝的九品中正制,变味了啊!“
葛洪也摇了摇头,当初曹操以九品取士之时,是以人才定品,但是在曹丕代汉之后,为了与世家大族妥协,采纳陈群建议定九品中正制,再到本朝,九品取士渐渐为世家大族把持,从此断绝了底层向上攀登的渠道,而司马睿自称制以来,更是列了个《百谱》,晋升的范围更加狭窄。
那么,名列《百谱》的都是什么人呢?
司马睿出自于东海王越门下,即八王之乱的最后一王,在东海王越兵败病死之后,王府掾吏纷纷改投司马睿,名列《百谱》的便是拥立司马睿称帝的那些家族,以及对江东吴姓的妥协。
换句话说,弘农杨氏虽然在关中名声赫赫,但是江东小朝庭不承认!
“阿翁阿翁,阿母,快看杨家郎君!”
葛慧娘突然拍着手尖叫起来。
原来,杨彦实在是饿的吃不消了,走在路上就啃起了胡饼,尽管胡饼又冷又硬,还因发面技术不过关,带着丝丝的酸味,不过杨彦可顾不得,狼吞虎咽,吃相极为惊人。
“这……哎!”
葛洪夫妻也是莞尔一笑,随即目中又现出了同情之色。
……
两块胡饼下肚,杨彦的肚子填了大半饱,倒不急再吃了,回到家,把黄鳝放陶罐里养着,稍事休息,便背上竹篓往江边行去。
当时的长江,从建康的城西自城南流过,杨彦是想挖些沙子练字。
毕竟写惯了简体字,写繁体字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楷书出现于汉末三国时期,至东晋立国,已经逐步有取代隶书的趋势了,因此杨彦只打算写楷书,不准备再学习隶书了。
他从小就一直临摹王羲之书法,还是得了几分真髓,再结合柳公权与颜真卿书法的特点,他有信心,凭着书法在江东占有一席之地。
其实医生,尤其是中医,很多在书法上都有一定的造诣,毕竟要开方,得不停的写字,就等于始终在练习,暂时杨彦没钱买纸笔,只能用沙子练手。
从城北到城西,杨彦绕着建康行走,当来到江边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石头城。
城头旌旗招展,兵甲森严,杨彦不敢多看,坑着头挖了沙子就走,回到家,已经是傍晚,于是把黄鳝开膛破肚,清洗干净,煮了一锅鳝鱼汤权作晚饭,饱饱的吃一顿之后,就把沙子铺在院子里,一笔一划的练字,从王羲之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开始写。
“嗯?不对啊!”
杨彦突然记了起来,王羲之不就是生于这个年代么?
‘md,管不了,练王羲之的字,让王羲之无字可写!‘
按史书记载,王羲之的年龄应该和自己差不多,这时候的书法显然只是初具雏形,还远远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就。
杨彦继续写,沙地写满之后,把字擦掉,重新写,直到天黑实在看不清了,才洗洗上床睡觉。
第二天天不亮,杨彦起床,一方面是睡的太早,睡不着了,另一方面是要练功。
这个时代,缺医少药,往往一场伤风感冒就能要人命,要想活的长,只能增强体质。
恰好他前世是个武术爱好者,曾和形意拳大师尚云祥的后人学过形意拳,得了真传,可惜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只练到了初窥明劲的堂奥,不过纵是如此,前世的他也能一掌劈碎一块红砖。
往往在古代,一名雄心壮志者的最大敌人就是寿命,如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