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镜像》
分类: txts3
未来镜像
作者:刘慈欣等
内容简介
由微像文化联合《克拉克世界》发起的中国作家专栏项目,截至目前已有多位作家的二十余部作品,翻译成英文发表在这本全美发行量前三的科幻杂志上。此次中英文合集的编撰由微像发起,将世界舞台上已经崭露头角的中国科幻作品集结出版。本书收录了刘慈欣、郝景芳、张冉、夏笳、阿缺等九位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由雨果奖得主、《三体》译者刘宇昆领衔翻译,是中外科幻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序言一
姚海军
微像文化与《科幻世界》的合作始于五年前,始于对中国科幻银河奖的升级打造。五年间,银河奖的提升有目共睹,而微像文化也发展成为连接科幻出版、动漫、影视的重要桥梁。事实证明,当下的中国科幻非常需要这样的跨界联动,但我知道这其实并不容易。
短短五年的时间,中国科幻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中外科幻交流模式的改变。过去很多年,尽管我们了解西方科幻中相当一部分经典,但西方国家对中国科幻的认识极为有限。不论是在美国的世界科幻大会上,还是在中国的国际性科幻大会上,中外科幻作家的交流,鲜少能够围绕中国的某部科幻小说深入展开。现在则不同了,中外科幻作家、学者之间有了《三体》《北京折叠》等越来越多的共同话题,中国科幻与西方科幻的交流模式从单向变成了双向。
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刘慈欣、郝景芳这样的优秀作家以及刘宇昆等一批热心华语科幻海外推介的译者。通过两座雨果奖奖杯,他们将中国科幻的影响力扩大到英语世界(其实不仅仅是英语世界,刘慈欣的《三体》在欧洲的某些非英语国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界科幻正因此变得更为丰富。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众多的出版机构介入科幻出版,多家影视公司宣布自己的科幻影视拍摄计划,一些重要科研机构开始像美国的NASA一样听取科幻作家的意见,科幻这种原本被认为小众的文学类型甚至成为社会性话题。
当我们欣喜于这种巨变时,不应该忘记那些幕后英雄的努力,正是他们积极有效的译者组织与海外推介,这一切才得以发生。比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李赟先生的团队(他们组织翻译了《三体》),当然,更少不了张译文女士领导的微像团队。
因为银河奖的合作,译文刚刚接任微像文化CEO不久,我们就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见了一面。她给我的印象深刻:典型的职业女性,年轻、精明、眼界开阔,对未来有着清晰、独到的判断。在将中国的科幻小说推介到英语世界方面,她的方法卓有成效——与美国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主编尼尔合作,让美国的科幻读者得以通过《克拉克世界》,持续不断地分享到中国科幻最新的创作成果。我很荣幸,这些作品中有多篇作品是通过《科幻世界》推荐,并且最初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
本书是对微像文化与《克拉克世界》《科幻世界》合作成果的最好呈现。我不想说本书完整反映了当下中国科幻日益多样化的复杂样貌,但至少从美国读者的角度看,这本小说集所选录的作家与作品代表着中国科幻火热的现实与未来,尤其是未来。
这本选集是特别的纪念,感谢译文的团队为本书所做的一切,包括邀我作序以及她耐心的等待。
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才刚刚展开。
序言二
尼尔·克拉克
今年是我在《克拉克世界》杂志担任编辑的第十个年头。这实在有点令人吃惊,因为我之前从未想过要当一个编辑。我的大半辈子都在技术部门、学校和大学里度过。虽然在青少年时代,科幻作品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我能走上编辑这条路也颇具戏剧性。不过,走上这条路,我从不后悔,而且现如今,我竟也能与那些在我个人成长定型期被我视为人生偶像的作家和编辑们一起共事。看来,我之前做的所有事情都在引导我走向这一崭新的职业生涯,而我也因此收获了许多欢欣喜悦。
刚开始在《克拉克世界》杂志工作时,我就怀抱着填补出版界空白的理想。科幻作品于我而言一直是一种短暂的逃离。我热切渴望着与众不同的故事——那些能够激发我以新方式对事物进行思考和感知的故事,又或者是那些能引领我感受与自身经历迥然不同的故事。我们向世界各国的作者约稿,也收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撇开最初的跨洋电话交流不谈,我渐渐发现尤其是非英语国家交来的稿子存在着理解上的鸿沟。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作品被翻译成许多其他语言;我们也知道,像中国这样的地方往往拥有着非常庞大的科幻读者群,但我们并不了解如何才能真正地接触这些读者。和许多美国人一样,我只会说英语,而且现在越发认识到只掌握一种语言竟如此遮蔽了自己的眼界。
幸运的是,还有一些人士既是我在各语种小说方面的同好,同时也能帮助我克服困扰我的语言障碍。在他们之中,正是刘宇昆带我走入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胜境。作为一名杰出的独立作者,刘宇昆主动承担了翻译和引介中国作家作品的任务。我们最先出版的两部作品来自陈楸帆和夏笳,这两本书不仅令我也令我们的读者叹为观止。稍后,当我有机会出版自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