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喜读纳兰文:我是人间惆怅客》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垞:清代文学家、学者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属浙江嘉兴市)人。
?漫漶(huàn):模糊不可辨别。卒读:尽读,读完。
?座主:唐宋时进士称主试官为座主。至明清,举人、进士亦称其本科主考官或总裁官为座主,或称师座。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互相推敬谓之先辈。俱捷谓之同年。有司谓之座主。”徐先生:这里指徐乾学。
?捐赀:私人或团体出资金办理或资助公共事业。

子夏易传序
汉《艺文志》:《易》十三家,无所谓《子夏传》者。隋、唐志始有《卜夏传》二卷,云已残缺。今书十一卷,首尾完具。盖后人之书,托言卜商者也①。案古《易》上、下二篇,惟文、周之彖、爻,而孔子所系之辞,则别名曰《传》,谓之《十翼》②,各自为书,不相联属。今本彖、爻之下即系以孔子之传,如今所行王弼本③,其非古《易》也明矣。陈氏谓李鼎祚、陆德明所引用皆不见是书④,则亦岂隋唐所载之旧哉!《崇文总目》虽疑之而未能确指为何人⑤,晁景迂始以为唐张弧作。弧尝著《易王道小疏》⑥,或即此书未可知也。唐人经解存于世者,于《易》,惟李鼎祚之《集解》;《诗》,成伯瑜之《指说》⑦;《春秋》,陆淳之《纂例》《辨疑》《微旨》三数种⑧。若长孙无忌之《要义》⑨,则约《正义》而为之者。其他未见也。然则是书虽近而不笃,又岂可使无传也哉!弧尝官试大理评事,别有《素履子》三卷⑩,见道家。
【笺注】
①夏:姓卜,名高,字子夏,孔子后期的著名弟子,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
②《十翼》:《易》的《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篇,相传为孔子所作,总称“十翼”。翼,辅助。
③王弼:三国时期魏玄学家,字辅嗣,注《易》偏重哲理阐发,一扫汉代经学烦琐之风,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
④李鼎祚:唐朝中后期人,生平不详,官至殿中御史。代宗登基后,献《周易集解》。陆德明:唐朝经学家、训诂学家,名元朗,以字行,撰《经典释文》,是研究中国文字、音韵及经籍版本、经学源流等的重要参考书。
⑤《崇文总目》:北宋景祐中王尧臣等编辑。“崇文”指崇文院,为当时宫廷藏书处。全书六十六卷,著录藏书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原本已佚。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据天一阁所藏不完整抄本及《永乐大典》引文辑为十二卷。后经钱东垣、钱侗等续辑并考释,编成五卷,补遗一卷,为今通行本。
⑥《易王道小疏》:《周易上经王道小疏》,共五卷。
⑦《指说》:《毛诗指说》,共一卷。
⑧《纂例》《辨疑》《微旨》:分别指《春秋集传纂例》《春秋集传辨疑》《春秋微旨》,唐经学家陆淳撰。陆淳,字伯冲,后改名质,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开启宋儒怀疑经传的风气。
⑨长孙无忌:唐初大臣,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奉命与律学之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成《唐律疏议》三十卷,另有《周易要义》十八卷。
⑩《素履子》:唐张弧撰,以《履道》《履德》《履忠》《履孝》等名分目,凡十四篇。

三衢刘氏易数钩隐图序
三衢刘氏《易解》,晁氏《读书志》一十五卷,《崇文书目》载《新注》十一卷。今之存者,《易数钩隐图》三卷及《遗论九事》一卷而已①。刘氏之易,传于范谔昌。谔昌自谓其学出于李处约、许坚,二子实本于种放者也。其为图采摭天地奇耦之数成之②,释其义于下,凡五十有五。李觏删之③,止存其三,以为彼五十二皆疣赘④,穿凿破碎,鲜可信用。然当庆历初吴秘献之于朝⑤,有诏优奖。当其时,田况序其书,秘之《通神》⑥。黄黎献之《略例》《隐诀》⑦,徐庸之《易缊》,皆本刘氏。逮鲜于侁稍辨其非⑧,其后论易者交攻之。而以九为《河图》⑨,十为《洛书》⑩,宋之群儒恒主其说,自蔡元定之论出?,朱子取之,于是人不敢异议。然朱子之言曰:“安知图之不可为书,书之不可为图?”朱子盖未尝胶执己见也?。然则刘氏之书,固宜并存焉而不可废者已。
【笺注】
①晁氏《读书志》:晁氏,晁公武,南朝藏书家,字子止,巨野(今属山东)人。家藏书共有二万四千五百多卷,校雠异同,论述大旨,编成《郡斋读书志》,为宋代著名的提要目录。《崇文书目》:《崇文总目》,北宋景祐中王尧臣等编辑。崇文,即崇文书院,为北宋宫廷藏书处。全书六十六卷,著录藏书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原本已佚,后经钱东垣、钱侗等续辑并考释,编成五卷,补遗一卷,为今天的通行本。《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北宋刘牧撰。
②采摭(zhí):采集摘录。
③李觏:北宋思想家,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南城在盱江边,学者称盱江先生。
④疣赘:皮肤上生的瘊子。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⑤吴秘:北宋人,著有《周易通解》五卷,经太玄参政孙忭推荐,上奏皇室,列为珍贵藏书。
⑥《通神》:《周易通神》。
⑦《隐诀》:《室中记师隐诀》。
⑧鲜于侁:北宋人。著有《诗传》《易断》。
⑨《河图》:儒家关于《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伏牺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