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白鲸
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
内容简介
如果太阳侮辱了我,我也会戳穿它。 船长亚哈,纵横海上四十年,是水手们眼中神一般的人物。 有一天,他被一头名为莫比迪克的大白鲸,咬断左腿。为了杀死白鲸,重获尊严,亚哈精心策划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复仇计划

作家榜推荐词
世上没有一部小说,可以被轻易叫作史诗,除了《白鲸》;
世上没有一位小说家,可以被轻易叫作莎士比亚,除了麦尔维尔;
究竟是怎样一部小说?以至于伟大的鲍勃·迪伦,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词里,花去整整一千八百字去谈论它?
杜尚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就是说,与其谈论小说,不如谈论小说家,与其谈论白鲸,不如谈论麦尔维尔。
传说,一个好作家必须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按这个标准,麦尔维尔一开始就满足了一个好作家的条件。
他12岁丧父,失学。15岁独自谋生,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农场工人、乡村教师。18岁逃到船上做水手,期间,还被关进塔希提岛上的监狱里。接着,越狱,重回大海,做了整整五年的捕鲸劳工。
然后,人生风雨交加,心头百感交集;
然后,毅然上岸,决定当作家;
然后,世上有了一部叫《白鲸》的巨著。
写出伟大小说的作家,会过上怎样纸醉金迷的生活?
他过上了超越你想象的生活。
《白鲸》出版了,整整一年,卖出了五本。
对以版税谋生的写作者而言,这当然是一记棍棒。
怎么办?一个闯荡过大海的家伙是不会轻易低头的。失败了,继续写,继续写,继续失败,他写了整整六百万字,最终,没能换得应有的名声。
而名声之外,愈加悲惨。他28岁结婚,妻子是州法院首席大法官之女。本来琴瑟相和,比目连枝,但命运莫测,?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书房,而他最钟爱的儿子又自杀而死,他抑郁、酗酒,家暴。妻子公开宣布: 丈夫已经精神失常,并差点将他送到疯人院。
从丧子之痛到家庭破裂,作家的生活已然一塌糊涂。
仿佛为了更加完美的失败,晚年,他甚至开始无可救药地写了整整三本诗集,并自费出版了它们。
终于,在贫病交加中,麦尔维尔撒手人寰。
时光一去如棍棒。如同松尾芭蕉的这句禅语,他72年的人生,遭遇的是一连串棍棒的打击。
而滑稽的是无常弄人,尤其喜欢作弄艺术家、作家与诗人。
在他离开人世半个世纪之后,人们仿佛从梦中惊醒,一夜之间,荆玉纷飞,价值连城。人们捧读《白鲸》,如见和氏之璧。
与梭罗一样,与梵高一样,与卡夫卡一样,与王小波一样,一个生前寂寞的家伙,乾坤斗转,死后封神。
因为孤高拔俗一骑绝尘,他把时代抛得太远。
那么,说到底,《白鲸》究竟价值何在?
人性邪恶的杰作?海洋的百科全书?深刻的人类寓言?《圣经》一样的启示录?
是从莎士比亚那里获得灵感?还是从埃斯库罗斯那里获得灵感?是从卡莱尔的诗歌中获得灵感?抑或是从《旧约》中获得灵感?
“裴阔德号”是不是“诺亚方舟”?莫比·迪克是不是上帝?
诸如此类,不是我关心的。
我所知道的是,它是一颗巨大的宝石,而每个人都能从中目睹他目力所及的光辉,才是宝石的真义。
我还确信,诗人马永波先生的译本会给这头白鲸披上奇异的色泽,因为,卡莱尔说,诗人是世界之光。我一直深信不疑。

2017年6月28日
上海

命运启示录
麦尔维尔从来就不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成功的”作家。在他的文学生涯的早期,虽曾短暂地得到过认可,但是,他的写作终其一生既没有给他带来体面的收入以供养家庭,也没有得到大量读者的好评与关注。他的书从未获得过任何当时的文学奖项,也从未在我们现在所谓的“畅销书榜单”上出现过。1891年他去世之时,他的作品就被贬低为青少年冒险故事,作为一个作家和一个人,他几乎都被世界遗忘了。
文学史上的沉浮本就是一件奇妙又“正常”的事情,伟大作家和诗人不为同时代所欣赏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艾米丽·迪金森、惠特曼、梭罗、亨利·詹姆斯等。到了二十世纪,麦尔维尔声誉日隆,普遍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四位小说家之一。而其关于玄学和海洋的杰作《白鲸》在全世界都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文学成就之一。
麦尔维尔的散文体著作的风格,可以用丰富、浮夸、充满暗示和隐喻、极其富有想象力甚至诗意来形容。他的小说中充塞着大量的描述性细节、戏剧性张力、来自阅读的材料、几近压倒一切的象征。他的文学趣味在情感上可谓丰富,在智力上则可谓复杂。
从他先前的小说《泰皮》到《白鲸》,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他的写作风格从十九世纪斯威夫特或笛福式的明晰、迅捷,一变而为以音乐和象征精心编织而成的更为多彩、富有韵律、有时近乎狂想曲的风格。麦尔维尔和霍桑一样,善于从普通事物和事件中看出超乎纯粹客观事实之上的道德、精神和美学价值。自《奥穆》之后,麦尔维尔的所有著作都揭示出他与日俱增的对于事实之上的精神意义的兴趣,比如《白鲸》中第42章《大鲸之白》,清晰而详细地反思了白色的神秘影响。
他擅长借用各种通过阅读得来的材料,加以变形,为己所用,例如,《白鲸》中按照实际篇幅,几乎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