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02》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自己生活,那么不管他犯了什么错,顶多都只能算作过失。反过来,如果你让周围的人感觉受到了伤害,不管从客观上来说这个伤害是大是小,你都很有可能成为罪人。为了防止“污秽”沾身,人人都会对你避之唯恐不及。
在现代日语里,“坏人”可以用“きたない人”来形容,而“きたない”这个单词原本的意思就是“肮脏的”、“污秽的”。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污秽的人”,日本人会非常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说,随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这便是《菊与刀》一书里反复提到的日本的“耻感文化”。
如果一个人不小心沾染了“秽”,那就是“祓”登场的时候了。“祓”指的是净化,第一步是从外在开始。在日本,犯罪的人一般都会用清水洗净全身,以此向社会表明自己从今往后都会干干净净地做人。日本人相信任何人都怀有一颗厌恶污秽、向往清澈的心,即便是因为某种过失造成了他人的死亡,只要这个人下决心从此洗心革面,都能重新获得社会的接受和认同;过度责罚那些已经进行了反省的人,是不符合“人情”的标准的。
神道就是建立在这种对人的良心全面信任的基础上的宗教。

1.3 神社是怎么一回事
“神道”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儿陌生,但知道“神社”的人要多得多。就像寺庙之于佛教,神社算是神道在现实生活中最直观立体的表现了。
古时候的日本人认为,巨石或者参天大树的周围是各种神汇聚的场所。所以人们在这些地方祭祀神明,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像这样的地方在平日里都会被保护起来,只有举行祭祀时才允许人进去。到了7世纪,也就是日本的飞鸟时代,佛教传入了日本,这给神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日本各地都建起了大规模的寺院,香火鼎盛。神道受到启发,便也开始建立自己独特的神社文化。
两种鸟居的形式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553064B.jpg" />
① 额束 ② 笠木 ③ 岛木 ④ 贯 ⑤ 柱 ⑥ 台石
虽说“神社”是统一的说法,但在日本,不同的神社往往会有不同的名称。除了最常见的“神社”外,一般来说还有“神宫”、“宫”、“大社”、“社”等。其中“神宫”代表“神的宫殿”,只有地位最高的神社才能使用,比如伊势神宫、明治神宫、石上神宫等,而伊势神宫又是最受尊崇的,它还有一个别名叫“大神宫”。“大社”这个名称最开始只用在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出云大社身上,后来又出现了诹访大社、伏见稻荷大社这些“后辈”,于是也就自成一套系统了。
神社境内图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553063Q.jpg" />
(1)鸟居
(2)石段
(3)参道
(4)手 水舍
*为参拜者洗手、洗脸和漱口的地方
(5)灯笼
(6)神乐殿
(7)社务所·纳札所
(8)绘马挂
*绘马:写有心愿的木牌
(9)摄末社
(10)狛犬
(11)拜殿
(12)瑞垣
(13)神殿
其他名称的使用比较自由,但总的来说,“宫”的地位在“神社”之上,“神社”的地位又在“社”之上。不过在现代,这些细微的差别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意了。
一说到神社,很多人会首先联想到神社周围一大片绿意盎然的树林。其实,这些树林是神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叫作“镇守之森”,是神社中神灵聚集的地方,闲杂人等不能随便进入。
大部分神社的建筑结构都很相似,从飞鸟时代开始一直完整地传承到现在。在神社的入口处是标志性的“鸟居”,它们大多是鲜艳的红色,远远地看去十分醒目。鸟居是神域和人间的分界,早在神社房屋建设之前就已经有了在神域入口立上鸟居的习俗。也就是说,在更早的时候,即便没有神社内的建筑,只要有一个鸟居,就已经算是一个神社了。现在规模大的神社往往有好几个鸟居,京都的稻荷神社的鸟居数目甚至形成了一条红色的长廊。
关于鸟居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鸟居模仿的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宫殿前的华表。中国最有名的华表应该是天安门广场上那一对汉白玉华表了。当然,鸟居的造型不只是柱子,而是一个完整的类似门的形状。最开始,鸟居只是一个简单的木门,寓意着穿过这道门就进入神域了。“穿过”在日语里叫作“とおりいる”,连读就变成了鸟居(とりい)的读音。
除了鸟居以外,神社的入口处一般还会有注连绳。日本最有名的注连绳当属出云大社门口的那几根。在最早出现的时候,人们用注连绳把整个神社都围上,目的是警告“闲杂人等不能随便进入”。有的农民会把自家的耕地用绳子围起来以作标示,注连绳最开始模仿的就是这种绳子。但是为了显示神域的尊贵,不能直接用耕地上绳子的围法,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注连绳编法,以示区别。出云大社的注连绳使用的就是大根注连的编法。
穿过鸟居走进神社之后,脚下就是长长的参道。参道是连接人和神的通道,因为平日里神职人员会经常打扫,所以总是很洁净。神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