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03》
分类: txts3
爽,在冬天的时候使人想到温暖,没有别的秘密。”还有一回,丰臣秀吉听说千利休家的茶庭开满了牵牛花,就对他说:“听说你家牵牛花开得不错啊,明天我去看看,你准备一下。”结果第二天丰臣秀吉去了发现,庭院里一朵牵牛花都没有,他气不打一处来,又觉得就这么走掉很丢脸,最后钻进茶室的狭小入口,才看见花瓶里插着一朵牵牛花——原来千利休前一晚把所有花都拔了,就留了这么一朵。
千利休跟丰臣秀吉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丰臣秀吉出身下贱,特别喜欢大场面,追求奢华的名茶和茶具,这是千利休最反感的。一个文化人得罪了一个统治者的下场可想而知:丰臣秀吉在千利休70岁的时候强迫他用武士的方式剖腹自杀,尽管千利休一辈子也没当过武士。
1.5 贵族们都怎么玩儿?
中国的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寺庙园林,基本都是文人、画家与匠师合作的产物,所以文化艺术气息十足。而日本园林的设计者,一般是贵族和僧侣(也是最先学习汉文化的一批人),其中尤以僧侣居多,所以园林设计得普遍很有禅意。
平安时代中期,日本停止向中国派出留学生,也就逐渐停止了对中国文化的模仿,进入汉风到和风的过渡期。日本在书法上发展出了和式书法,绘画上发展出了大和绘,连审美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梅花,平安时代以前的日本人也学着尊崇梅花,翻开《万叶集》,咏梅的诗歌占了1/3,但从平安中期开始,他们就转而把菊花和樱花当作了日本精神的象征。
同时,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皇家园林最鼎盛的时期:神泉苑仿照周文王灵囿、汉武帝的上林苑,与平安京同时修建;嵯峨天皇是平安时代最推崇汉学的天皇,他修建了比神泉苑还要大的离宫——嵯峨苑。神泉苑和嵯峨苑都是寝殿式的建筑,是一种“舟游式池泉园林”,就是园里有很大的池子,池中建一个“蓬莱岛”,代表长生不老,天皇和朝臣们经常在园子里看赛马,在池子里乘舟宴游,一派歌舞升平。
那个时候,日本处于太平盛世,这就使统治者把精力放在了享受生活上,宫廷贵族纷纷花重金建豪宅、修庭园,来显示自己的地位。
寝殿造就是那个时候贵族们最爱的一种建筑样式。根据江户时代泽田名垂所写的《家屋杂考》记载,寝殿造建筑的布局是:南向的正屋作为寝殿,以左右对称为基准造东、西对屋,用回廊连接,再把东、西对屋用长廊向南延长,在长廊的尽头分别建造钓殿和泉殿。寝殿前叫广庭,铺着白沙,广庭前面有水池,水池里有平桥和假山。不过,这种寝殿造园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只能从古代屏风上看到一些影子。因为寝殿造只有贵族才能享有,对普通百姓来说,它是非常神秘的。
平安时代后期,佛教的末法思想在日本普及,贵族们就与时俱进地在豪宅里建起佛堂,挖七宝莲池,或者干脆把豪宅献给佛寺,改造成净土寺庙,还促进了净土式园林的盛行。进入镰仓时代,贵族没落,本来是贵族保镖的武士成为统治阶层,贵族们玩儿的那套,就这样被抛到脑后了。
寝殿造(东三条殿)
东三条殿是平安时代藤原氏历代的大宅邸,是比较典型的“寝殿造”建筑,不过不是左右(东西)对称的。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5534I61.jpg" />
1.6 黑白之间的山水画
一提到中国的园林,你就会想到水池、莲花、假山、柳树的动态画,古代诗人尤其热衷这种园林,走进去就容易诗兴大发。而日本人喜静,中国的园林文化传过去,就变成了一幅静态画,比如很抽象的日式庭园——枯山水。
枯山水的“枯”就是干涸的意思,“山水”在古代日本就表示园林。枯山水被称为没有挂轴的山水画,最早的时候叫“唐山水”,“唐”指的就是中国。平安时代的《作庭记》里第一次提到枯山水,对它的定位是“于无池无水处立石之庭园”。枯山水与“无池无水不成园”正好背道而驰,庭园里所有的材料都是沙砾、岩石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把岩石当作山峰,带花纹的沙砾当作海洋。观赏的时候,你不能直接走进去,而是得走专门的游廊。
在平安时代,枯山水只是宫殿庭园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后来贵族衰落,武士当权,社会上的文化阶层从贵族变成了禅宗僧侣,造园大师也都是禅僧,他们就把枯山水放大,融入寺院,这种风格渐渐地流行了起来。
和茶道建筑一样,枯山水也受到了中国风格的影响。中国的山水画里,经常用大块的留白表示河流、大海、天空,并且只用黑、白两种颜色表示大千世界,枯山水在这一点上与山水画非常相似。
布置枯山水,首先是在庭院里铺满白沙,把白沙耙成一道道曲线,象征波澜壮阔的水面,白沙上散布着岩石,再把岩石周围的白沙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佛教有“世界微尘里”的说法,枯山水也有类似的意境。
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在造园时也多有借鉴。《作庭记》这本书一共793行,跟禁忌有关的内容就占了153行,而且涉及造园的各个方面,包括筑山、挖池、水流、立石、植树等。其中最多的禁忌是跟立石有关的,比如:
1.不可在住宅未申
千利休跟丰臣秀吉水火不容的原因是,丰臣秀吉出身下贱,特别喜欢大场面,追求奢华的名茶和茶具,这是千利休最反感的。一个文化人得罪了一个统治者的下场可想而知:丰臣秀吉在千利休70岁的时候强迫他用武士的方式剖腹自杀,尽管千利休一辈子也没当过武士。
1.5 贵族们都怎么玩儿?
中国的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寺庙园林,基本都是文人、画家与匠师合作的产物,所以文化艺术气息十足。而日本园林的设计者,一般是贵族和僧侣(也是最先学习汉文化的一批人),其中尤以僧侣居多,所以园林设计得普遍很有禅意。
平安时代中期,日本停止向中国派出留学生,也就逐渐停止了对中国文化的模仿,进入汉风到和风的过渡期。日本在书法上发展出了和式书法,绘画上发展出了大和绘,连审美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中国人自古就喜欢梅花,平安时代以前的日本人也学着尊崇梅花,翻开《万叶集》,咏梅的诗歌占了1/3,但从平安中期开始,他们就转而把菊花和樱花当作了日本精神的象征。
同时,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皇家园林最鼎盛的时期:神泉苑仿照周文王灵囿、汉武帝的上林苑,与平安京同时修建;嵯峨天皇是平安时代最推崇汉学的天皇,他修建了比神泉苑还要大的离宫——嵯峨苑。神泉苑和嵯峨苑都是寝殿式的建筑,是一种“舟游式池泉园林”,就是园里有很大的池子,池中建一个“蓬莱岛”,代表长生不老,天皇和朝臣们经常在园子里看赛马,在池子里乘舟宴游,一派歌舞升平。
那个时候,日本处于太平盛世,这就使统治者把精力放在了享受生活上,宫廷贵族纷纷花重金建豪宅、修庭园,来显示自己的地位。
寝殿造就是那个时候贵族们最爱的一种建筑样式。根据江户时代泽田名垂所写的《家屋杂考》记载,寝殿造建筑的布局是:南向的正屋作为寝殿,以左右对称为基准造东、西对屋,用回廊连接,再把东、西对屋用长廊向南延长,在长廊的尽头分别建造钓殿和泉殿。寝殿前叫广庭,铺着白沙,广庭前面有水池,水池里有平桥和假山。不过,这种寝殿造园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只能从古代屏风上看到一些影子。因为寝殿造只有贵族才能享有,对普通百姓来说,它是非常神秘的。
平安时代后期,佛教的末法思想在日本普及,贵族们就与时俱进地在豪宅里建起佛堂,挖七宝莲池,或者干脆把豪宅献给佛寺,改造成净土寺庙,还促进了净土式园林的盛行。进入镰仓时代,贵族没落,本来是贵族保镖的武士成为统治阶层,贵族们玩儿的那套,就这样被抛到脑后了。
寝殿造(东三条殿)
东三条殿是平安时代藤原氏历代的大宅邸,是比较典型的“寝殿造”建筑,不过不是左右(东西)对称的。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5534I61.jpg" />
1.6 黑白之间的山水画
一提到中国的园林,你就会想到水池、莲花、假山、柳树的动态画,古代诗人尤其热衷这种园林,走进去就容易诗兴大发。而日本人喜静,中国的园林文化传过去,就变成了一幅静态画,比如很抽象的日式庭园——枯山水。
枯山水的“枯”就是干涸的意思,“山水”在古代日本就表示园林。枯山水被称为没有挂轴的山水画,最早的时候叫“唐山水”,“唐”指的就是中国。平安时代的《作庭记》里第一次提到枯山水,对它的定位是“于无池无水处立石之庭园”。枯山水与“无池无水不成园”正好背道而驰,庭园里所有的材料都是沙砾、岩石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把岩石当作山峰,带花纹的沙砾当作海洋。观赏的时候,你不能直接走进去,而是得走专门的游廊。
在平安时代,枯山水只是宫殿庭园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后来贵族衰落,武士当权,社会上的文化阶层从贵族变成了禅宗僧侣,造园大师也都是禅僧,他们就把枯山水放大,融入寺院,这种风格渐渐地流行了起来。
和茶道建筑一样,枯山水也受到了中国风格的影响。中国的山水画里,经常用大块的留白表示河流、大海、天空,并且只用黑、白两种颜色表示大千世界,枯山水在这一点上与山水画非常相似。
布置枯山水,首先是在庭院里铺满白沙,把白沙耙成一道道曲线,象征波澜壮阔的水面,白沙上散布着岩石,再把岩石周围的白沙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佛教有“世界微尘里”的说法,枯山水也有类似的意境。
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后,日本人在造园时也多有借鉴。《作庭记》这本书一共793行,跟禁忌有关的内容就占了153行,而且涉及造园的各个方面,包括筑山、挖池、水流、立石、植树等。其中最多的禁忌是跟立石有关的,比如:
1.不可在住宅未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