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04》
分类: txts3
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04
作者:苏静
内容简介
从夏天延续至冬季,知日派继续来袭。 传统艺能、J-Pop、报纸媒体与电视台、日式料理、传统合战、先进科技、医保制度、人际关系、古今文学、五大电影公司、日本自卫队和警察、强国之路 继续深入了解日本,就在《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4》 ! 一起重读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堂给中国年轻人入门日本的人文通识课。
1.1 日本音乐是噪声?
日本音乐可分为日本传统音乐与日本流行音乐两类。日本传统音乐,日语称为“邦乐”,其使用的乐器中国人并不完全陌生,比如日本筝、尺八、三味线都是古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经过日本人改良而流传至今的。
这些传统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呢?在西洋音乐(“洋乐”)初次登陆日本时,曾经有一个葡萄牙人在著作中这样描述当时的西洋音乐与日本音乐的差别:“我们的音乐在他们听来聒噪异常,而他们的音乐在我听来简直就是对耳朵的折磨。可他们依然表现出对本土音乐的极端热爱。”由此看来,音乐也是有国界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所欣赏的音乐也不同。
和钢琴、小提琴等精巧的西洋乐器相比,日本传统乐器显得朴素不少。而相对于西洋音乐的七音音阶,近世邦乐是五音音阶(dol、mi、fa、la、si),所以在西方人听来,尺八这种日本代表性管乐器的音色更像是某种噪声,听起来好像从头到尾都不在调上。
事实上,日本传统音乐所追求的多是一种对各种音色混合在一起的复杂乐音的意味。这当中有非常多的和声,也有几乎同样多的噪声。日本音乐学家吉川英史认为,日本人在音乐上有这种审美,多是来自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日本人在绘画中多选择“花鸟风月”的主题,在创作音乐时也多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那些复杂的音色可以看作对鸟声、虫声、风声、水声等自然音的模拟,因此听起来才会像噪声。
1.2 日本传统乐器大都拥有中国血统
日本传统乐器大多来自亚欧大陆的东端。日本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东边,并不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区域,在文化交流上拥有天然弱势。日本又是岛国,从很久以前开始,日本人就对海上漂来的珍奇玩意儿格外珍惜。这造就了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巨大包容力。但另一方面,日本人几乎从不把漂洋过海而来的东西直接拿来用,而是将其改造成符合日本人审美的版本,在乐器方面也不例外。
日本传统乐器大致上可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三种。
弦乐器中的琴、筝、琵琶不用多说,都是源自中国的。鼎鼎大名的三味线源于中国的三弦,先是传到了琉球王国(今冲绳),诞生了早期的冲绳三线,之后才传至日本本土。
三味线在日本普及后,日本老百姓平常兴致来了,想跳舞唱歌时,身边只要有把三味线就可以进行伴奏。后来三味线又在歌舞伎表演中频繁出现,很多盲人歌手使用三味线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歌曲,三味线很快成为日本最流行的传统乐器。
接下来说说管乐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管乐器无疑就是笙、筚篥和尺八了。笙和筚篥同样源于中国,都是在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其中筚篥是一种类似于唢呐的乐器。这两种乐器在日本雅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们常以“笙筚篥”合称。不过,筚篥只有在雅乐中才会被使用,在其他日本传统音乐中几乎从来听不到筚篥的声音。为什么呢?
据说筚篥的声音跟日本人的审美不太搭调。清少纳言在《枕草子》里说,筚篥的声音听起来太过吵闹,总像是一堆虫子在叫。
最后是打击乐器。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光是鼓就有好几十种,其中能称得上代表的应该是太鼓。太鼓在日本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绳文时代人们就利用太鼓传递信息,后来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们利用太鼓来鼓舞士气。现在在日本各地的民俗祭典中还经常能看到太鼓登场。除此之外,太鼓还是雅乐、歌舞伎、宗教音乐等的标准配置之一。
演奏太鼓时有固定的行头,包括特定的头巾、衣服、腰带、鞋子等。日本许多中学也有太鼓社团,学生们在社团里学了太鼓之后,就能到祭典上露两手了。
1.3 正统皇室音乐雅乐
就像吃正宗的日本料理就必须先尝寿司一样,很多对日本音乐感兴趣的外国人去日本观光时首先观赏的便是雅乐。
雅乐最初从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是代表统治阶级的“高级而正统的音乐”。根据来源地的不同,雅乐可以分为“左方”和“右方”两派。前者指的是来自中国地区的唐乐,后者则主要是朝鲜地区的音乐。这些外来的音乐经过日本人简化,逐渐有了浓郁的日本风格,而像竽和箫等随着唐乐传入的乐器则在长年的演化中不再在雅乐中使用。如今所说的日本雅乐和中国雅乐已经完全不同。现在雅乐不仅见于宫廷,在普通的神社、寺庙也有神职和巫女演奏。
由于雅乐一开始便是以宫廷音乐的身份登陆日本的,所以它一直由各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完好地保存着。如今日本宫内厅的乐部在演奏雅乐时的标准配置是:前排为打击乐器,正面放一个大太鼓,两旁各置一个羯鼓;中排的两端是两把琵琶和两把日本筝,很显然是弦乐的阵营;后排中间是三支筚篥,两侧则各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