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展势头迅猛,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苗头。现在貌似弱势,可不要忽略了,它背后有个大靠山――胡亥。

第三派,骑墙中立派。这些人的来源比较杂,有之前归属于蒙派的小角色,有被李斯派排除,又不屑于加入赵高派的闲散人员。总之,他们抱着明哲保身的原则,保持中立两边观望,遇到事情能不开口他们绝对不多说一个字。有事指望谁也千万不要指望他们。

骑墙中立派请先站远点。李斯资格派和赵高翻身派,这两派从最开始就注定日后水火不容。可以说,翻身派才冒头就遭到资格派的打压。

胡亥巡游几个月,沿途赵当家可谓风光了一把,但是他杀人也已经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李斯资格派自然看不得有人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大肆培植势力。巡游途中他们日夜给胡亥上疏表示反对。可是胡亥大靠山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面对大臣们的群起反对,他开始只是笑笑安抚,渐渐的不耐烦了,就把皇帝的脸面一沉。大臣们捏捏鼻子没有办法,但是和赵高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现在,刚回到咸阳,胡亥龙椅还没坐热,赵高派就联合出击把矛头指向了蒙氏。这个时候,满朝大臣们都不吭一声,原因很简单:想灭蒙氏的,除了赵当家还有个李老大。原因前面已经说过,蒙恬是李斯丞相位置最可怕的竞争对手。虽然蒙氏兄弟已经下狱,但万一哪天他们死灰复燃怎么办?那么就对不起了,真正能让人放心的只有死人。赵高派集体弹劾要求处死蒙氏,李斯派乐见其成,骑墙派们自然三缄其口在旁观望。这才有了前面子婴孤身一人跳出来大喊反对。

子婴反对的理由是充分的。作为嬴政的弟弟,胡亥的叔叔,他的话就算又长又臭,众人还是得耐着性子先听他说完。

他扯完一大堆引经据典的史料论据后,终于咂出结论,他说:“蒙氏兄弟是国家根基重臣,皇帝想动他们坚决不行。”

这话很有胆色,但比起下面的就算不得什么。子婴立刻又说:“草率的人不可以治国,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辅助君王。胡亥!如果你杀掉忠良重臣而起用没有品行的人,大臣们生间隙,将士们无心抗敌,这样国家就完了!”

这简直是重磅炸弹!恐吓皇帝的同时还讽刺赵当家。而且说的还都是大实话,朝野官员们都被这话震惊了。

子婴如此胆色,他到底算哪一派?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从他说的话就看得出来,他绝非李斯派、赵高派中的任何一派。细想之下,我觉得也不能把他划在骑墙中立派里,这一派最明显标志就是“明哲保身三缄其口”。很显然,子婴不是。如果非要划分的话,他应该算作另外一个流派“子婴独孤派”。全派就他一个,是掌门也是弟子。

回到前面子婴身世谜团,子婴有胆子这样说话,而胡亥竟然容忍得了。也更加佐证了子婴的身份应该是嬴政的弟弟。此言一出,赵高的脸色可以想象,李斯的脸色倒是不改。所以在胡亥听了重话看向李老大的时候,看到的只是沉默。很多时候沉默的意思就是默认,李斯绝对同意除去蒙氏。

胡亥驳回子婴的反对,这已经够给面子的了。子婴为阻止大秦帝国的覆灭做了他该做能做的事,尽管后来事实告诉我们这一切都于事无补,但子婴的勇气也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为后人所铭记。而赵高,从他手掌大权开始,这是第一次有人敢指着鼻子讥讽他。赵高忍了这口气,没有办法,靠山胡亥都能忍了,他还有什么话说。可令赵高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子婴掌门现在敢讽刺他,日后就敢送他归西。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朝议结果:除去蒙氏铁板钉钉。至于先杀哪个,胡亥决定先拿蒙毅开刀。这是有原因的,蒙恬任用外事领军在外,这是位带兵的主,虽已下狱但军中威望还在,动他是有危险性的。而蒙毅主内事,受嬴政宠信,是个耍嘴皮子的京官,相对之下蒙毅这颗柿子更好捏。

胡亥派遣御史曲宫带了圣旨去代(地名)找蒙毅。

曲宫开门见山,见到蒙毅就问:“当年先皇要立陛下为太子,是你坚决反对,有这个话吧?”

这话在嬴政死去不久,蒙毅拜完神刚回来后就曾经说过,现在旧话重提蒙毅就知道要坏事。

他想了想,回答说:“没有这个话。我这么多年跟随先皇,一直到先皇仙逝都很得宠信,可见我是知晓圣意的。我不会阻挠先皇立储的意愿。再者,据我看先皇想立陛下的心意是早就有的,从当年先皇巡游诸多皇子只有陛下一人能跟随身边就可以看得出。陛下的才华在那时候就得到先皇的赏识,我怎么可能欲加干涉呢。”

说这话的时候蒙毅低着头。不错,他是知晓圣意的,跟在嬴政身边这么多年,甚得荣宠,嬴政的心思他能猜到七八。但这番话说的不但违心,甚至还有些无耻――他在拍胡亥的马屁。嬴政心里最想立的是公子扶苏,这个我们都知道,蒙毅当然更知道。

人身处绝境时,为求生存难免会做出些有悖德行良心的事。现在蒙毅就身处绝境,但只是这么说说,这一点上我对他抱以同情,却不忍心责备他什么。

想来,这番违心话如果被胡亥听到或许会有用吧,可蒙毅忽略了他不再有直达天庭的机会,他面对的只是带着“杀无赦”密旨的御史曲宫。

曲宫看了看低着头的蒙毅,暗自叹息一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