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高在心中冷笑,你们这些士大夫向来自命不凡,这就开始怕了,好戏还在后头。

好戏果然在后头。赵高牛刀小试的同时还没有忘记自己一心要铲除的对象――蒙氏家族。

二世登基开始,赵高就把一件事情作为每日必修功课。他每日每夜在胡亥耳边痛斥蒙氏兄弟的罪状。在胡亥即位前,赵高就曾要求要杀死蒙恬蒙毅,但为当时还是太子的胡亥拒绝,仅将蒙氏兄弟收监了事。此如芒刺在背,赵高日夜想着的都是除去蒙氏。而现在时机终于成熟。

巡游途中,赵高开始初步培植自己势力,且胡亥此时的底气也已不同于才登基那会儿。拜山朝圣,沿途郡县官员百姓的叩拜欢迎,让他切实体会到身为帝王九五至尊、天老大我老二的感觉。胡亥的底气足了,自信心暴增。

想到各自得意处,胡亥赵高相视一笑。“巡游事件”是这两位继“沙丘事件”后的二次搭档,大家利益均沾都尝到甜头,对后来的继续合作充满信心。而李斯,他到现在都没发现,只不过一趟巡游,沙丘时候的“三人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二人组”。要说李斯你怎么能这么不警觉,皇帝都把你排除在外了,你都没发现?

其实,巡游四个月,在忙的不仅是赵高胡亥,李斯也忙得很。能培植自己势力的也不仅是赵高,李斯此人也有同好。

这是从偶然方面看,从必然方面看,胡亥、赵高、李斯这三位必然会有散伙分家,甚至斗得你死我活的一天。原因也很简单,这三位的合伙是为了“权、利”,散伙也必定是为了“权、利”。权利这种东西最是邪恶,最喜欢将人玩弄于股掌间。开始给甜头是为了让猎物弥足深陷,等猎物无法自拔了,权利才会露出它的真面目,将之前给的甜头都拿走不说,还会要你付出高昂利息。利息大致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身首异处、祸及宗室。

什么都不说了,动手吧。

赵高找了几个朝中文官,拿出长久以来搜集的伪证,在大殿上弹劾蒙氏兄弟的罪状,要求处死蒙氏。满朝文武用沉默表示赞同。这时候一个人跳了出来大喊:我反对!

这位大胆兄的名字叫子婴。他虽然是皇亲,在当时却实在是名小角色,甚至史书上都没有留下确切身世记录。

子婴的身世,现在比较流行的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是胡亥的侄子,且是扶苏的儿子;另一种认为是嬴政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最后一种认为是胡亥的哥哥。这里,我们当然不能取三种说法。我个人倾向于子婴是嬴政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有话说“斩草必除根”,胡亥矫诏杀死扶苏,绝对不会放任扶苏的儿子“春风吹又生”。这是驳斥第一种说法最充分的理由。第三种说法也不通,这个会在即将出现的宫廷血案中点出。

弹劾处死蒙氏兄弟这样的大事,满朝大臣们都不吭声,唯独子婴一人跳出来大喊反对,这难道不奇怪?其实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说白了还是权利二字。

大殿之上,几十名大臣站在一起面君议事各司其职井井有条,这是表面上。骨子里,朝臣这种东西向来是分派系的,历朝历代都如此。他们所分的派系决定很多事情,力量太大时,甚至能左右牵制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嬴政驾崩胡亥即位,朝中势力派系也必然发生新变化。

嬴政时期,蒙氏兄弟专宠,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蒙恬的影响力虽大到李斯都忌惮三分,但他毕竟离得远,我们先不管他。就说蒙毅和李斯在朝野中的微妙关系。

丞相的职责是掌程万机、辅助天子,很多大事嬴政都要靠李斯去处理。对嬴政来说李斯是能臣重臣主要管国事,这个人很有用。而蒙毅的职务是掌管咸阳城的事,且每天陪伴在嬴政身边最多的人也是他。对嬴政来说蒙毅是内臣宠臣主要管内事,这个人很顺眼。打个不太恰当,但很能说明问题的比方就是:嬴政时期的蒙毅,就好比胡亥时期的赵高。这是从皇帝对他们的宠信态度来看,绝不关乎其他。除开这一点,这两对君臣搭档无论哪方面都绝无可比性。

李斯、蒙毅在国事、内事上各行其事,是嬴政的左膀右臂。这是对嬴政这个主人而言,但对左右手自己来说,这二位肯定是有矛盾的。舌头和牙齿都会打架,更何况这二位一个姓李一个姓蒙。争夺皇帝的宠信,扩大各自家族在朝野中的影响力,就是二人最大的矛盾点。

上面说的是嬴政时期朝中主要势力派,很显然那时候主分李派和蒙派。而现在,蒙氏已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蒙派自然名存实亡。势力配比这种东西,此消必然彼长。一方势力衰弱消亡,就必有另一方势力冒头填补空虚。官员派系间的争斗与天地同寿、日月齐光。

此时,朝中势力可以分成三大派。

第一派,李斯资格派。以李斯为老大,大多是嬴政在位时候的臣子,资格相当老。主要代表人物有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德、大将冯劫等。总的来说原班人马不动,胡亥巡游途中吸收部分新血,势力比嬴政时候越发扩大。

第二派,赵高翻身派。胡亥巡游的过程,就是这个新派系萌芽的过程。此派以赵高为当家,麾下聚集了一票从贫贱变富贵的官员,所以叫翻身派。具体的,很抱歉,他们实在不够格青史留名,只能这么统称。“翻身派”比起“资格派”自然嫩得多,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