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力与受皇帝重用这么简单。这在当时可是一种殊荣。我们常听人说位极人臣,位列三公九卿,这些后来官场上的套话,大多延自秦汉。

受封为上卿的蒙骜果然没辜负领导的慧眼,此人远胜常人之处在于:一、能打仗且是打胜仗:二、他活得够久。第二点比第一点更为难得。

秦昭王死后,儿子秦孝文王替补为第一领导人。此人命苦,老子太能干足足做了五十六年领导,轮到他也不知是一激动或是实在岁月不饶人,这位苦熬到53岁才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仁兄只当了三天领导就归了天。到他的儿子庄襄王,这个名字有点绕口,我们来说下此人的另一个名字,他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嬴异人,后认华阳夫人为子,改名“楚”的子楚。这样一来清楚了,原来此人就是嬴政的挂牌老爹。

在子楚手下,蒙骜不打则已一打惊人。

元年为将军,攻打韩,攻城掠地,大胜。

二年,又打赵,这次更夸张,连取三十七城。

第三年?很抱歉没有第三年了,子楚就做了三年一把手。

接着嬴政上台,蒙骜又去打韩,这次拿下了十三座城。过后两年,又去打魏,这次掠了二十城。此后一直到嬴政上台七年,蒙骜卒。

我们以嬴政为参照点,从后往前推,蒙骜先后跟随过嬴政、嬴政的老爹、嬴政的祖父、嬴政的曾祖父,足足四代!比通常意识上说的三朝元老还要嚣张。这真是段可怕的人生历程,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奇人也绝对不多。

这个人的传奇功勋为整个蒙氏后代树立了榜样。从他以后蒙氏一发不可收拾,代代出猛人,转而成为秦帝国的辅国强人世家,支撑起大秦的半壁江山。

蒙武,蒙骜的儿子。其风头虽比不上蒙骜,但也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厉害角色。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副将军与大将王翦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此战高潮就是杀掉了声明不亚于蒙氏父子的楚国大将项燕。

之后,蒙武又攻打楚,虏获了楚王。自此,为嬴政统一天下扫清了最后一块挡路石。经由蒙骜、蒙武父子的努力,也为他蒙家子孙铺就了一条出将入相的终南捷径。然而,蒙家的传奇远未完结,这家人不知道是家族优良血统的传承,又或者是喝了兴奋剂,蒙武的儿子蒙恬与蒙毅又将这家族荣誉推向另一个顶点。

蒙恬的枷锁

矫诏杀扶苏事件中,悬疑的不仅仅是扶苏的痛快自杀,蒙恬的反应才是重点。

这是个手握重兵的戍边大将,军中声望极高,这个人如果领着扶苏造反,随便打个清君侧的旗号杀回咸阳,到时候十个赵高李斯也挡不住他。

可是,蒙恬没有这么做!

这是为什么?当然有原因。

在其父蒙武为未来大秦帝国开疆扩土的时候,蒙武却没有端起官宦子弟将门之后的架子,相反此人比较低调。“恬尝书狱典文学”,他从基层做起,去了秦政府机构最低层做书记员,主要负责在官员审案件的时候当堂记录。就如同我们现在在电视中看到的,法庭开庭坐在角落埋头做笔记的那类小公务员。对了,那时候的蒙恬就在干这事。

从此细枝末节处,似乎我们能窥出些许端倪,发现些许共通。

没错!在秦国那些后来位极人臣的大人们,他们的起步大多是从接触了解刑狱开始。这要和当时的第一把手嬴政崇尚法家联系起来就很好解释了。正是因为自己的领导特别好这口,并将刑狱视作治国根本,这才有了千千万万想入官场的人从此起步,封建社会上行下效,帝王的喜好可以决定很多事情。

更可见蒙家能经历四朝不衰,在培养后代方面是很有一套的。比方身为大将的蒙武却让自己儿子去当最底层的书记员一说。但不用担心,从基层历练本来就比较能培养人,又何况,此时做着机械工作的蒙恬本就非凡品,是金子总会发光。

老子蒙武死后,蒙恬很自然被任命为大将,攻打齐,大破之,封为“内史”。请注意,这是个相当有实权的官,内史职责掌管京师,有点类似后来的京兆尹。

大秦帝国成立后,蒙恬又领三十万兵驱逐戍狄,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地区。接着他又接到上级最新命令,领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京师。

上级的核心命令是要修筑一道屏障确保大秦帝国的万年基业。于是蒙恬开始垒墙。这建筑规模实在是太宏大了,非长年累月耗费数万众劳力不得完成。建设的时候,他要召集民工来扛石头搬砖头,另外城建到哪里就要把那些外族人赶到哪里,这也不是件轻松的活儿,这样还没完,光赶是不够的,狗急了还有跳墙的时候又何况是那些生性彪悍的胡人,赶着不走,那么就打到你走。

光阴眨眼过,不小心已经十余年,建造了的长城绵延万里壮观至极,此城池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建设的过程极其艰辛痛苦,风风雨雨、烈日寒霜。

就这样,蒙恬这么多年来大致干了这几件事:装壮丁、修城、赶胡人、打胡人。

在蒙恬在外十余年风吹日晒的同时,他的弟弟也没有闲着。

嬴政到此已经对蒙氏一族的贤能与忠诚推崇备至。毕竟人家的功勋能力在那里放着,十余年的辛苦任劳任愿。这样的人才,换作哪个领导也是要点头称赞的吧。

或许嬴政在接到边关那一封封报告说是今天又打跑了多少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