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人,赶跑了多少胡人的奏报时,欣慰的同时会感慨:这么一位能干的人,只是可惜离我太远了。这么一想,嬴政的眼光开始往近了放。

好,蒙毅!蒙恬的弟弟,蒙武的儿子,蒙骜的孙子,就是你了!

自此,蒙毅也开始崭露头角。虽说开始有靠家族威望的嫌疑,有那么点裙带关系,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姓蒙的还真有对得起他蒙氏子孙的头衔。

嬴政提拔蒙毅为上卿,这是蒙家又一位极度殊容获得者。说这家人世代公卿,还真是一点都不夸张。嬴政十分重用他,出则同车,入则御前,可谓是形影不离。

此兄弟二人获此重用殊荣,真可谓是光耀门楣,连神祖牌都比别家光亮几分。当时的朝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到此,即便没有后来残酷的史实摆下来,我们就当是看个虚构的故事,我也想乌鸦嘴一把。凡事胜极必衰是天道。蒙氏兄弟,一个在内一个在外,已经到了功震朝野宠极一时的地步。朝中诸将臣,真是又羡又艳,却又自知无法与这兄弟二人争宠分权,如此一来即便是想嫉妒也只能偷偷放在心里。

有蒙毅在,有蒙氏的威名在,即便是有伪诏撑腰,使者和王离也不敢随便杀蒙恬。

扶苏死后,蒙恬一方面悲痛,一方面上疏嬴政。至于蒙恬未被强行处死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就牵涉到当时的法律流程。给帝王的上疏递上去了,在未得到帝王亲笔批示前,上疏人谁都不敢动。

扶苏最重要的是他嬴政长子的身份。古人讲究大义的名分,要出师有名。

蒙恬你就等着吧,你的上疏会有答复的。

扶苏身死的消息被传到沙丘。其实严格说来此处已绝非沙丘,嬴政死后皇帝的行驾一直在继续前进,估计那使者来回传书的几十日已快接近咸阳。

赵高闻言大喜,这位是最有理由欢喜的,他策动谋反竭力促成,到此刻终于扫清了计划中最大的绊脚石。要知道扶苏虽然手无兵权,但此人一日存在对胡亥登基就是最大的阻碍,他不死胡亥就不敢登上龙座。你想,即便登上去了,也是个冒牌的继承人啊。李鬼一碰到李逵,自然吃不了兜着走。

扶苏最大的作用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正牌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只要他在蒙恬就可以大义之义,用兵马打回咸阳,这真是太可怕了。之前蒙恬不反是受家族枷锁的束缚,现在扶苏已死,他就算想反也失去了造反的由头。

赵高这么多日来一直忧虑蒙恬会不会联合扶苏造反,现在扶苏已死,蒙恬必不会反,心腹大患已除,他怎能不大喜过望。

胡亥与李斯听闻扶苏身死的消息也很高兴。这就让人觉得有些发冷。这扶苏可是胡亥的哥哥啊,同不同母不论,至少都是同一个老爹吧。虽说史书中频频有帝王之家亲情骨肉如草岌的记载,但每一次看到我都觉得发寒。权利的欲望让人弑父杀兄屠戮骨肉,血亲这种东西在权利面前变得苍白到悲哀。人因此变得非人,不如禽兽。

至于李斯,他竟在这条自己的不归路上走得这么酣畅淋漓,我真是无语。

再说胡亥高兴之余,立刻表示要释放蒙恬。这看来无稽其实好理解,毕竟对于胡亥这只李鬼而言,他唯一忌惮的只是真李逵扶苏。

而赵高就不同,他极力否决释放蒙恬。此人深谙世情,于权谋之术知之甚深。李斯表示同意,篡位三角中第一次出现了两方联合反对另一方的局面。

在胡亥的角度,蒙恬活着比较好。而赵高和李斯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权势富贵,杀掉扶苏只是第一步,他们更忌惮的是蒙恬,确切地说是蒙氏一族在朝中的威信。他们明白,若想在日后权倾朝野,就必须铲除蒙氏。

就这样,胡亥表示要释放蒙恬的提议在赵高的反对和李斯的默许中被否决。

时间很凑巧,正在这时候,一个人突然回来了。

说回来,就表示这个人之前一直在,只不过是中途出去过,现在又回来。

那这个人是谁?又是何时出去的?出去干什么?

这个人就是蒙毅。此人的发迹生平前面已经说过。既然嬴政对其宠信有加,到了出则参乘的地步,那始皇人生告别游自然有他陪同。为何说到沙丘、说到诸事却总无此人身影出现?事情要从嬴政走到平原津生病开始说。

嬴政第五次巡游归途中,车行至平原津他就生病了,于是这位后半生致力于求仙问药的疯魔人物,一不看病二不喝药而是下令让身边最信得过的蒙毅去祭祀山川之神,祈求保佑,以求不药而愈。

访问神仙的路途无疑是遥远的,所谓任重道远就是了。电影《神话》里,成龙扮演的蒙毅,在这个过程中还顺便谈了场绵延千年却莫名其妙的恋爱。

我们这里,蒙毅回来时候要更晚一些,且时机不巧得很,根本就是自己往刀口上送。

蒙毅受嬴政之命祭祀山川到底耗费多少时日,据实考,估计是一个多月。这三十多天蒙毅奔走在外忙于祭祀神仙,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则抓紧时间干了以下几件事。

其一,由赵高提议,三人达成共识,决定篡位。

其二,毁灭真诏书,立下伪诏。伪诏有二,一封派遣使者送往上郡令扶苏、蒙恬自尽,另一封立胡亥为太子。

其三,更换车驾护送人员为李斯家臣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