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失忆人》
分类: txts3
也很顺从。当科学家们来找他,带他去实验室时,他从来不会拒绝。当护士让他吃药时,他总是按时服药。只有少数几次,他拒绝了,护士们都知道一种让他配合的简单方式。这个伎俩被用了十几年,护士们都互相传授。
“亨利,”一位护士说,“斯科维尔医生坚持让你马上服药!”
他会毫无例外地服从。
这种伎俩直到亨利去世都很有效。斯科维尔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他和亨利之间也有十多年没有联系,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斯科维尔在亨利的一生中仍旧是个权威形象,因为在我的外祖父威廉·比彻·斯科维尔(William Beecher Scoville)医生移除了亨利大脑中那很小、但非常重要的部位之后,亨利的一生就停滞在了那里。
我还记得,在我外祖父生命中最后一个冬天,我跟着他去爬一座雪山。
我记得他当时穿着一条淡蓝色的大衣,在我的印象中,这件大衣已经穿得很旧了,和他本人很不搭。《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记者曾经这样评论他:“外表异常的时髦。”然而,我的记忆中就是这样一件破旧的蓝色大衣。或许他还戴着一顶羊毛帽,顶上还有一团毛球,垂到他涂了油的头发上。他一直用橄榄油梳头,这是我母亲说的。
我们当时乘着雪橇。
我还记得那里的雪、亮白的天空、那些树。天气很冷,我们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顶。
他身后拖着一支老式的木制雪橇,那支雪橇大小足够坐下两个人。当他走到山顶时,他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着我,等着我上来。
为什么我还记得这些?
是因为当我眼睛、耳朵、皮肤感受到那些光线、声音、材质(光秃秃的树、我外祖父的帽子、靴子踩在雪里发出的吱吱声)时,我的感官获得了一些印象,而这些印象进入了我那颗十岁的大脑里某个很小但重要的地方。随后我的大脑开始运作,把这些原始感觉处理成别的东西——记忆。记忆会留在我心里,三十多年之后,这些记忆会在某个时候浮现出来,闪烁不定的记忆被带到光明之下。
我在超越着自己。记忆创造了我们。我们的过去就是我们的现在。这一直都是真理,如此明显而无需多言。然而,尽管是记忆造就了我们,我们却是最近才开始理解我们是怎么创造记忆的。我们如何获得这种理解,正是我在本书中要讲述的故事。这是一个有着英雄和恶人、悲剧和浪漫、暴力和温柔的故事。我的外祖父扮演了一个角色,但这个故事里不仅仅只有我的外祖父。
这是一个有关科学、自然、人类以及其他的故事。像很多故事一样,它开始于一次跌倒。
【注释】
[1] 派特·麦席尼,1954年8月12日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市,是一位著名的吉他手和音乐家。
[2] 埃尼奥·莫里康内,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其作品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
[3] 鲍嘉,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著名演员。
[4] 洛琳·白考儿,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著名女演员和模特。
1 那次跌倒
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柯尔特公园西北角,有一座10英尺[1]高的青铜雕塑,它坐落在大理石基底之上,雕像与公园同名。在基座的一侧,雕刻着塞缪尔·柯尔特(Samuel Colt)这个名字,他是柯尔特。45手枪的发明者。一个小男孩费力地朝雕像走过去,然而由于他没戴眼镜,所以怎么样都看不清。那是大约1933年或1934年7月3日的晚间,确切的年份在之后十多年里成了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他家所住的二层小楼就在几百米开外。他只有七八岁,却已经搬过至少三次家了。因为他爸爸是个电工,收入微薄,哪里有活儿,就往哪里走。每个家都一闪而过,每个家又都是崭新的开始,这时常会令小男孩陷入困惑。他生着金发碧眼,常带着甜蜜而含混的笑意。
公园的北沿有条险路,若是男孩穿过它再从小巷子走,便可以省去一些回家的时间。男孩的视力似乎有些欠缺,但耳朵倒没有问题。他没听见有车驶来的声音,于是直接下了人行道准备过马路。而那个冲下山坡的骑行者,看到他时已经太迟了。
希波克拉底·阿斯克雷庇亚斯(Hippocrates Asclepiades),是一位公元前4世纪生于科斯岛(Cos)的古希腊医生,他是公认的现代医学之父。虽然他的姓氏显示出,他的祖先是希腊神话中医术之神阿斯克雷庇俄斯(Asclepius),然而希波克拉底却是因为颠覆性地宣称医学跟神并无关联而名声大噪。各种治疗者自人类伊始就已存在,希波克拉底是反对魔法、唯灵主义以及宗教的第一人,而他的前人则信奉这些。和他们相反,希波克拉底却试图在物理环境和身体内部寻求疾病的来源。
这种取向在他所写的《论圣病》(On the Sacred Disease)一文中阐释得很清楚。文章的题目有点误导性,因为希波克拉底更倾向于给这个疾病取另一个名字:癫痫(epilepsy),这个词源自希腊语“epilambanein”,意思是“发作”。希波克拉底这样写道:癫痫“并不会比其他病更加神圣;它的本质与其他疾病无异,也有着某种病因”。
他批评那些“魔法师、净化师、冒牌医生和江湖骗子”,说他们“将神圣性作为自身无能的
“亨利,”一位护士说,“斯科维尔医生坚持让你马上服药!”
他会毫无例外地服从。
这种伎俩直到亨利去世都很有效。斯科维尔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他和亨利之间也有十多年没有联系,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斯科维尔在亨利的一生中仍旧是个权威形象,因为在我的外祖父威廉·比彻·斯科维尔(William Beecher Scoville)医生移除了亨利大脑中那很小、但非常重要的部位之后,亨利的一生就停滞在了那里。
我还记得,在我外祖父生命中最后一个冬天,我跟着他去爬一座雪山。
我记得他当时穿着一条淡蓝色的大衣,在我的印象中,这件大衣已经穿得很旧了,和他本人很不搭。《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记者曾经这样评论他:“外表异常的时髦。”然而,我的记忆中就是这样一件破旧的蓝色大衣。或许他还戴着一顶羊毛帽,顶上还有一团毛球,垂到他涂了油的头发上。他一直用橄榄油梳头,这是我母亲说的。
我们当时乘着雪橇。
我还记得那里的雪、亮白的天空、那些树。天气很冷,我们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顶。
他身后拖着一支老式的木制雪橇,那支雪橇大小足够坐下两个人。当他走到山顶时,他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着我,等着我上来。
为什么我还记得这些?
是因为当我眼睛、耳朵、皮肤感受到那些光线、声音、材质(光秃秃的树、我外祖父的帽子、靴子踩在雪里发出的吱吱声)时,我的感官获得了一些印象,而这些印象进入了我那颗十岁的大脑里某个很小但重要的地方。随后我的大脑开始运作,把这些原始感觉处理成别的东西——记忆。记忆会留在我心里,三十多年之后,这些记忆会在某个时候浮现出来,闪烁不定的记忆被带到光明之下。
我在超越着自己。记忆创造了我们。我们的过去就是我们的现在。这一直都是真理,如此明显而无需多言。然而,尽管是记忆造就了我们,我们却是最近才开始理解我们是怎么创造记忆的。我们如何获得这种理解,正是我在本书中要讲述的故事。这是一个有着英雄和恶人、悲剧和浪漫、暴力和温柔的故事。我的外祖父扮演了一个角色,但这个故事里不仅仅只有我的外祖父。
这是一个有关科学、自然、人类以及其他的故事。像很多故事一样,它开始于一次跌倒。
【注释】
[1] 派特·麦席尼,1954年8月12日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市,是一位著名的吉他手和音乐家。
[2] 埃尼奥·莫里康内,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其作品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
[3] 鲍嘉,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著名演员。
[4] 洛琳·白考儿,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著名女演员和模特。
1 那次跌倒
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柯尔特公园西北角,有一座10英尺[1]高的青铜雕塑,它坐落在大理石基底之上,雕像与公园同名。在基座的一侧,雕刻着塞缪尔·柯尔特(Samuel Colt)这个名字,他是柯尔特。45手枪的发明者。一个小男孩费力地朝雕像走过去,然而由于他没戴眼镜,所以怎么样都看不清。那是大约1933年或1934年7月3日的晚间,确切的年份在之后十多年里成了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他家所住的二层小楼就在几百米开外。他只有七八岁,却已经搬过至少三次家了。因为他爸爸是个电工,收入微薄,哪里有活儿,就往哪里走。每个家都一闪而过,每个家又都是崭新的开始,这时常会令小男孩陷入困惑。他生着金发碧眼,常带着甜蜜而含混的笑意。
公园的北沿有条险路,若是男孩穿过它再从小巷子走,便可以省去一些回家的时间。男孩的视力似乎有些欠缺,但耳朵倒没有问题。他没听见有车驶来的声音,于是直接下了人行道准备过马路。而那个冲下山坡的骑行者,看到他时已经太迟了。
希波克拉底·阿斯克雷庇亚斯(Hippocrates Asclepiades),是一位公元前4世纪生于科斯岛(Cos)的古希腊医生,他是公认的现代医学之父。虽然他的姓氏显示出,他的祖先是希腊神话中医术之神阿斯克雷庇俄斯(Asclepius),然而希波克拉底却是因为颠覆性地宣称医学跟神并无关联而名声大噪。各种治疗者自人类伊始就已存在,希波克拉底是反对魔法、唯灵主义以及宗教的第一人,而他的前人则信奉这些。和他们相反,希波克拉底却试图在物理环境和身体内部寻求疾病的来源。
这种取向在他所写的《论圣病》(On the Sacred Disease)一文中阐释得很清楚。文章的题目有点误导性,因为希波克拉底更倾向于给这个疾病取另一个名字:癫痫(epilepsy),这个词源自希腊语“epilambanein”,意思是“发作”。希波克拉底这样写道:癫痫“并不会比其他病更加神圣;它的本质与其他疾病无异,也有着某种病因”。
他批评那些“魔法师、净化师、冒牌医生和江湖骗子”,说他们“将神圣性作为自身无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