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日常:四季花中寻道》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我突然明白,我要学习的东西其实并不是植物生态学,而是植物艺术与文化相结合的插花。
于是,便辞去工作,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插花的研习道路中。在插花的学习中,你会发现,其实它是在研究每一种植物的自然生态、生长方式,观察它的四季变化所形成的不同面貌,发现它们每时每刻的表情,然后进行空间、艺术上的组合创作。刚开始的插花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因为老师会给你一个限定的严格标准,让你一直在这个框子里面,磨练自己的技术、手感甚至心性,学会与不同植物打交道,要经过数年的学习磨砺之后才可以学习立花。立花是特别像中国山水图卷的插花艺术形式,它宏大的气势所传达出的自然智慧着实让人臣服。制作一个普通立花经常要花费一天的时间,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劳作时,你只处在当下,如同世界没有别人,没有别的事情在脑中萦绕,仅是与植物之间的能量沟通,不知不觉中,你会在当下体味到心的满足,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心传递给双手所表达出的坚定的力量。
研习花道的过程是很枯燥的,但是在学习花道的过程中,你既了解到自然智慧中的规律,也会领悟到很多做人的要领。“天地一木也,万物一花也”,与这个社会相处的方式,会越来越简单明了,让自己坚实而有力地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花很多时间和能量在一些没有必要的琐碎事情和犹豫中。立身与立花是一件事情。
京都是我近几年去得最多的城市,比回故乡还要频繁,在这里不仅能学习花道的稽古文化,还能品尝到最喜爱的日本料理。除了日本文化的精致,其实京都最吸引我的,是它做为千年古都所拥有的两三百座寺庙,每座寺庙都有它供奉的主人和故事,我一直研习的池坊花道亦是如此。池坊所供奉的六角堂,便是花道在日本的发源地,池坊家族世世代代在这里供奉着六角堂,传播插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很多人都会问我,京都如何游玩?通常我并不玩,我只是找一个游客不多的小寺庙,坐着面对庭院发呆,完全发呆,什么都不想,或着带上一本书描画庭院中的一草一木,度过宁静的下午。偶尔有些寺院可以提供抹茶和和果子,心满意足地补充下能量,被告知要关门了才离开。放空后会倍感清爽,揣着明亮的心情顺着小路溜达,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走到天黑,路过一家小馆吃一口热饭,坐上公车,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在京都那些古代文化传承的美景中,经常能找寻到古老中国的身影,可我喜欢京都的原因却是因为她就如同一位迟暮的老人,浑身散发着沉静、凝致的美,我经常就坐在某处静静地看日出与日落,心无杂念,这也是从花道中了解到的,花儿从来只是静静地开放,不去打扰别人,亦不炫耀,不悲凉,就在当下与自己面前的景物同在,便足矣。
研习花道的道路,不仅是对植物的了解和表达,更多的时候是在磨练自己的心性,在心手合一的境界里忘忧无我,在花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插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包含对植物材料的研究,还有立体空间、色彩学、造型艺术等方面的研习,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亦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会经常画出作品的样貌,这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很好地将立体空间与平面之间进行转化。
我经常与学生唠叨“学什么就不看什么”,意思是说学习插花就不要只盯着插花这件事情琢磨,而是要了解更多的艺术门类,例如摄影、绘画、音乐甚至舞蹈等,才能将眼界打开,发现生命中闪光的亮点运用于创作。
插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创作源于灵感。多接触不同层面的物质,不经意间的化学反应,也许就会碰撞出绚烂的艺术花火。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12F5518.jpg"/>
手绘插花图(立花)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12F5J5.jpg"/>
手绘插花图(交生)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12F5118.jpg"/>
手绘插花图(二种生)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12F5H5.jpg"/>
手绘插花图(红掌一种生)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12F51K.jpg"/>
手绘插花图(丽格海棠一种生)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12FA42.jpg"/>
在日式池坊花道里
其实就是表达植物的初生之美

立春 凌波仙子来与往
水仙,经常被誉为凌波仙子,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传统花卉。早在明代张谦德的《瓶花谱》中,就已经被列为一品九命的最高级别鉴赏花了。
记忆里,每当春节前,母亲就会备上一个瓷水盆,买上几株洋葱一样的球茎,让小商贩们切割好几处裂口,回家放几块鹅卵石,稳住它们的位置,放在一碗清水里,静静地看着它们吐出绿叶,开出芬芳的花朵。
那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