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全传》
分类: txts3
的侄子陈果夫、陈立夫也是凭藉这层关系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年代里得以飞黄腾达。
且说陈其美,字英士,比蒋介石要大10岁,是1878年1月17日(清光绪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生的。弟兄三人,他居二,陈果夫、陈立夫是他大哥陈其业的儿子。陈家虽然祖辈殷实,但到他的父亲陈延事占,因为屡试不第,弃儒从商,在钱庄谋事,经济已不宽裕。陈其美幼时聪颖好学,7岁时进了家塾,四书、五经都读了一些。但在15岁那年父亲去世,家庭收支顿即见绌,无奈只得为商贾之道,到邻近的石门县城(今桐乡县崇福镇)西横街的善长典去当学徒,据说他进了善长典后,开头干的活计是专门“拌猫食”。这可不是笑话。典当铺每天要收当很多,衣物储放,可是老鼠很多为害极大,老板就养了几十只猫来对付。刚进典当铺的小学徒陈其美专管“拌猫食”、每天清早要上集市去买廉价的小鱼小虾,回来精心调配。后来他当上了“寻包”,在师傅、师兄的使唤下为客户存放或寻找典当的东西。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陈其美在石门的善长典一直当了12年学徒。直到1902年春天他的弟弟陈其采从日本留学回来,向他讲了日本变法维新迅速富强的情形,他顿即感到自己“见闻囿隘”,决心到只有二百多里远的大都会上海去开开眼界。第二年,27岁的陈其美到上海后,在同康泰丝栈谋得了个助理会计的职务。
当时的上海,已是全国爱国反清活动中的中心,《时务报》、《昌言报》、《新学报》、《苏报》、《大陆月刊》等随处可见,各种新思潮广为流传。陈其美是一个奋发上进的青年,他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先是在夜晚进上海科学仪器馆开办的理科传习所学习新知识。他是一个好交友的人,次第认识了蔡元培、于右任、张静江等人。于是他常去中国公学,与进步青年、革命志士频频交往,受到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他感到“商贾征逐末利,何补于国家的危亡”,对自己栖身一个小小的丝栈庸碌度日很感不满,乃在弟弟陈其采的资助下,于1906年东渡留学。
陈其美到日本东京后,先入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政法律。这是当时清政府为“预备立宪”、“实行新政”要培养新型警察而委托日本政府代办的一所学校。陈其美入学后,结识了很多同学,如周淡游、庄之盘、魏伯桢、卢钟岳、周骏彦等。不久,陈其美嫌这所学校的教师授课不多,能学到的知识太少,乃转入东斌陆军学校学习军事。他没有想到,这所陆军学校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请日本人寺尾亨博士出面办的,旨在秘密训练革命骨干,学生大多富有民主革命思想。陈在校结识了不少革命青年,还结识了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因为他已30岁,在同学中多以大哥自居,又任侠好义,热心助人。他和同学们常常在一起阅读同盟会创办的《民报》和留日学生办的革命报刊,对时局抵掌而谈,慷慨悲歌,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他在给弟弟陈其采的信中曾谈到自己的心情:“寄身海外,眷念祖国现在之状态,十分恐惧。惟望内外官吏,对于政治勿骛虚名,而求务实,则渐有希望补救。党派之猜忌,实最为害。值此外侮频来,合力抵抗,尚多碍难,再自操戈,是速亡也。危乎哉!如履薄冰,每念国事,何敢安枕饱餐?”他十分崇敬邹容、吴樾、陈天华等人的壮烈事迹,曾赋诗《吊吴君樾》曰:
我爱吴夫子,视死忽如归。
慷慨赴大义,初阳生光辉。
志士赫然怒,有家且不顾。
使吴君而在,执鞭所欣慕。
1906年冬,陈其美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由衷拥护。他和一些同学还组织起了“军事体育会”,要为革命的起义和暗杀学好军事知识、练好体魄。
蒋介石去日本留学,是想学军事的。然而留学生要在日本学军事,必须由清政府陆军部保举。无奈,他只好进了一所学习日语的清华学校。这时,他的凤麓学堂老师,义兄周淡游亦留学日本,考入警监学校,与陈其美是同窗好友。经过周淡游的介绍,蒋介石认识了陈其美。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只身东渡来到异国他乡、又未能如愿以偿的19岁的蒋介石,懊丧之中遇到比自己年长10岁、阅历丰富又乐于助人的陈其美,兴奋得很。他们相互说起身世和抱负,竟然十分契合,一见如故。陈其美勉励他有志者事竟成,暂时不能学军事也不要灰心丧气,先把日语学好。他们频频往来,结成知交。
这年冬天,蒋介石因为妹妹要出嫁,乃离日回国帮助张罗。这时正巧遇上清政府陆军部创办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在全国各地招生,浙江招收40名。蒋介石听说这个学堂每年都要选派学生去各国留学的,乃赶到杭州去报考,幸被录取,兴冲冲地于1907年春离家北上,赴保定入学。果然在当年的冬天学堂选派留日学生,蒋介石虽然不是日语班的,可是由于他在东京的清华学校学过日语,被准予报考,在临放寒假时接到了留日通知书。
1906年蒋介石考入了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学习,在此前曾于这一年4月赴日本学习未能如愿。翌年,蒋介石被军校保送去日本留学。同蒋介石一起去的张群回忆当时东
且说陈其美,字英士,比蒋介石要大10岁,是1878年1月17日(清光绪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生的。弟兄三人,他居二,陈果夫、陈立夫是他大哥陈其业的儿子。陈家虽然祖辈殷实,但到他的父亲陈延事占,因为屡试不第,弃儒从商,在钱庄谋事,经济已不宽裕。陈其美幼时聪颖好学,7岁时进了家塾,四书、五经都读了一些。但在15岁那年父亲去世,家庭收支顿即见绌,无奈只得为商贾之道,到邻近的石门县城(今桐乡县崇福镇)西横街的善长典去当学徒,据说他进了善长典后,开头干的活计是专门“拌猫食”。这可不是笑话。典当铺每天要收当很多,衣物储放,可是老鼠很多为害极大,老板就养了几十只猫来对付。刚进典当铺的小学徒陈其美专管“拌猫食”、每天清早要上集市去买廉价的小鱼小虾,回来精心调配。后来他当上了“寻包”,在师傅、师兄的使唤下为客户存放或寻找典当的东西。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陈其美在石门的善长典一直当了12年学徒。直到1902年春天他的弟弟陈其采从日本留学回来,向他讲了日本变法维新迅速富强的情形,他顿即感到自己“见闻囿隘”,决心到只有二百多里远的大都会上海去开开眼界。第二年,27岁的陈其美到上海后,在同康泰丝栈谋得了个助理会计的职务。
当时的上海,已是全国爱国反清活动中的中心,《时务报》、《昌言报》、《新学报》、《苏报》、《大陆月刊》等随处可见,各种新思潮广为流传。陈其美是一个奋发上进的青年,他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先是在夜晚进上海科学仪器馆开办的理科传习所学习新知识。他是一个好交友的人,次第认识了蔡元培、于右任、张静江等人。于是他常去中国公学,与进步青年、革命志士频频交往,受到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他感到“商贾征逐末利,何补于国家的危亡”,对自己栖身一个小小的丝栈庸碌度日很感不满,乃在弟弟陈其采的资助下,于1906年东渡留学。
陈其美到日本东京后,先入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政法律。这是当时清政府为“预备立宪”、“实行新政”要培养新型警察而委托日本政府代办的一所学校。陈其美入学后,结识了很多同学,如周淡游、庄之盘、魏伯桢、卢钟岳、周骏彦等。不久,陈其美嫌这所学校的教师授课不多,能学到的知识太少,乃转入东斌陆军学校学习军事。他没有想到,这所陆军学校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请日本人寺尾亨博士出面办的,旨在秘密训练革命骨干,学生大多富有民主革命思想。陈在校结识了不少革命青年,还结识了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因为他已30岁,在同学中多以大哥自居,又任侠好义,热心助人。他和同学们常常在一起阅读同盟会创办的《民报》和留日学生办的革命报刊,对时局抵掌而谈,慷慨悲歌,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他在给弟弟陈其采的信中曾谈到自己的心情:“寄身海外,眷念祖国现在之状态,十分恐惧。惟望内外官吏,对于政治勿骛虚名,而求务实,则渐有希望补救。党派之猜忌,实最为害。值此外侮频来,合力抵抗,尚多碍难,再自操戈,是速亡也。危乎哉!如履薄冰,每念国事,何敢安枕饱餐?”他十分崇敬邹容、吴樾、陈天华等人的壮烈事迹,曾赋诗《吊吴君樾》曰:
我爱吴夫子,视死忽如归。
慷慨赴大义,初阳生光辉。
志士赫然怒,有家且不顾。
使吴君而在,执鞭所欣慕。
1906年冬,陈其美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由衷拥护。他和一些同学还组织起了“军事体育会”,要为革命的起义和暗杀学好军事知识、练好体魄。
蒋介石去日本留学,是想学军事的。然而留学生要在日本学军事,必须由清政府陆军部保举。无奈,他只好进了一所学习日语的清华学校。这时,他的凤麓学堂老师,义兄周淡游亦留学日本,考入警监学校,与陈其美是同窗好友。经过周淡游的介绍,蒋介石认识了陈其美。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只身东渡来到异国他乡、又未能如愿以偿的19岁的蒋介石,懊丧之中遇到比自己年长10岁、阅历丰富又乐于助人的陈其美,兴奋得很。他们相互说起身世和抱负,竟然十分契合,一见如故。陈其美勉励他有志者事竟成,暂时不能学军事也不要灰心丧气,先把日语学好。他们频频往来,结成知交。
这年冬天,蒋介石因为妹妹要出嫁,乃离日回国帮助张罗。这时正巧遇上清政府陆军部创办的通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在全国各地招生,浙江招收40名。蒋介石听说这个学堂每年都要选派学生去各国留学的,乃赶到杭州去报考,幸被录取,兴冲冲地于1907年春离家北上,赴保定入学。果然在当年的冬天学堂选派留日学生,蒋介石虽然不是日语班的,可是由于他在东京的清华学校学过日语,被准予报考,在临放寒假时接到了留日通知书。
1906年蒋介石考入了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学习,在此前曾于这一年4月赴日本学习未能如愿。翌年,蒋介石被军校保送去日本留学。同蒋介石一起去的张群回忆当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