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玛》
分类: txts3
直到把她们逗得那么开心,发出一阵阵天真烂漫的笑声。那些日子里,他爱着伊利亚,却跟利亚特睡觉,但他看不出这两者有什么矛盾,不过,他几乎注意不到第三位姑娘,因为她多数时候都默不作声。尽管有一次,碎玻璃扎伤了费玛的脚,给他包扎伤口的就是这第三位姑娘。这三位姑娘,连同他生活中以前所有的女人,其中也包括在他十岁时死去的妈妈,在费玛的心目中已几乎合成了一个女人。并非他把女人仅仅看成女人,而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光亮使他有时觉得,人与人之间,任何人之间——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孩子也好——的差别都是微不足道的,只不过或许在外表上有些短暂的不同而已。正如水有多种形态,或雪或雾或蒸气或冰块或云团或冰雹。或者正如修道院和乡村教堂的钟声,它们除了在音高和节奏方面不同外,其他含义完全一样。他把这些想法说给三位姑娘听,其中两位认同,第三位却一边说他是傻瓜,一边心满意足地为他缝补衬衫。从这里,费玛又看到了同一语句的不同表述方式。月朗星稀、暖意融融的夏夜,她们要是发现泉水或溪流,这第三位姑娘,来自亚夫内埃勒的约珥·莱文就毫不犹豫地脱光衣服,和大家一起裸泳。有一次,他们藏在远处,偷偷摸摸地看一个十五岁的牧羊少年将自己的冲动发泄在一只母羊身上。又有一次,是炽热的正午,他们看到两个虔诚的老妇人,身着寡妇穿的黑丧服,胸前都挂着一个木制的大十字架,正默默地坐在一块耕地中间的岩石上,她们一动不动,相互将手指交叉在一起。一天夜里,他们听到音乐声从一个空荡的废墟那边传来。一天白天,他们看到一个干瘪的老人怀抱一架破旧的手风琴从他们身边走过,走的是反向,他边走边弹,却没有一点儿声音。第二天早晨,下了一场短暂的暴雨,空气于是变得特别明朗,她们看见,在远处峡谷的小村庄里,红瓦屋顶上树影婆娑,还差不多能看清山侧面那些柏树和松树上的一根根针叶。有一座山峰仍然覆盖着积雪,在深蓝色天空的衬托下,那雪冠看起来不像白色,倒更像是银色。头顶上,一群群小鸟在表演着一种披巾舞。费玛突然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话,引得几位姑娘大笑不已。
“这才是,”他说,“问题的关键。”
伊利亚说:“我感觉这会儿比在梦幻中还要梦幻,又比清醒时还要清醒。我说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
利亚特说:“是光亮。就是这样。”
约珥说:“你们有谁觉得口渴吗?我们到水边去吧。”
希腊之旅结束后还不到一个月,费玛来到亚夫内埃勒寻找第三位姑娘。他发现,约珥·莱文是海法的以色列工学院航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现在耶路撒冷西部山区一个超级机密的空军基地工作。几次约会之后,他发现,有她在场,他感到踏实;有他在场,她感到有趣。他犹豫不决地问,她是否觉得他们俩彼此般配。她回答:“我特别喜欢你说话时的样子。”费玛认为,这是钟情的信号。他特别珍视这个感情信号。接着,他设法找到了利亚特·西尔金,在一家海滨小餐馆同她坐了半个小时,目的只是为了弄清自己到底有没有让她怀孕。但紧接着,他又无法自控地和她在巴特亚姆一家便宜的旅馆里睡了一觉,这样,他又无法弄清楚了。五月,他把三位姑娘统统请到耶路撒冷的家中来见自己的父亲。老人以传统的待客方式,对伊利亚彬彬有礼,让她陶醉。款待利亚特的方式就是给她讲奇闻轶事和富有哲理的寓言。但他最喜欢约珥,他认为约珥看上去“内秀”。费玛同意父亲的看法,尽管他并不完全明白那种“内秀”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他继续与约珥约会,终于有一天,她对他说:“看看你的衬衫,一半在裤子外面,一半在裤子里面。等等。我帮你整理一下。”
1961年8月,约珥同埃弗雷姆·尼森结婚了,新房就是费玛父亲在耶路撒冷市郊约韦勒村的边缘地带为他买下的一小套公寓。结婚前,父亲为他起草了一份协议书。在协议书中,费玛得庄严承诺,从今以后绝不做任何他父亲可以定义为“冒险”的事。费玛屈服了,在一位公证人面前于协议书上签了字。他还承诺,在荒废了一年之后,自己要重新学习,攻读硕士学位。他父亲呢,则同意资助儿子完成学业,资助约珥完成最后阶段的培训,甚至还同意在他们婚后五年内按月给他们提供适度补贴。从那时起,耶路撒冷人闲言碎语时便不再提及费玛的名字了。各种冒险结束了。“公羊年”结束了,“乌龟年[16]”开始了。但他并没有返回大学校园,只不过当他有一两个设想要讲给朋友茨维·克鲁泡特金听时才到校园去。而茨维·克鲁泡特金呢,他一步不停,从文学硕士一直念到了博士,将来是要撰写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和著作的,现在已经为自己的学术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1962年,在朋友们的敦促下,也是在茨维卡的大力帮助下,费玛出版了他在马耳他那次短暂婚姻生活中所写的组诗《奥古斯丁之死及在杜尔西内亚怀中的复活》。随后的一两年,一些评论家和读者都认为埃弗雷姆·尼森有望成功。但一段时间后,连希望也开始破灭了,因为费玛的灵感停顿了。他写不出诗了。每天早晨,约珥总要被军车接去上班。费玛不知道约珥的基地在什么地方,对她从事的技术开发也一窍不通,也不想
“这才是,”他说,“问题的关键。”
伊利亚说:“我感觉这会儿比在梦幻中还要梦幻,又比清醒时还要清醒。我说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
利亚特说:“是光亮。就是这样。”
约珥说:“你们有谁觉得口渴吗?我们到水边去吧。”
希腊之旅结束后还不到一个月,费玛来到亚夫内埃勒寻找第三位姑娘。他发现,约珥·莱文是海法的以色列工学院航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现在耶路撒冷西部山区一个超级机密的空军基地工作。几次约会之后,他发现,有她在场,他感到踏实;有他在场,她感到有趣。他犹豫不决地问,她是否觉得他们俩彼此般配。她回答:“我特别喜欢你说话时的样子。”费玛认为,这是钟情的信号。他特别珍视这个感情信号。接着,他设法找到了利亚特·西尔金,在一家海滨小餐馆同她坐了半个小时,目的只是为了弄清自己到底有没有让她怀孕。但紧接着,他又无法自控地和她在巴特亚姆一家便宜的旅馆里睡了一觉,这样,他又无法弄清楚了。五月,他把三位姑娘统统请到耶路撒冷的家中来见自己的父亲。老人以传统的待客方式,对伊利亚彬彬有礼,让她陶醉。款待利亚特的方式就是给她讲奇闻轶事和富有哲理的寓言。但他最喜欢约珥,他认为约珥看上去“内秀”。费玛同意父亲的看法,尽管他并不完全明白那种“内秀”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他继续与约珥约会,终于有一天,她对他说:“看看你的衬衫,一半在裤子外面,一半在裤子里面。等等。我帮你整理一下。”
1961年8月,约珥同埃弗雷姆·尼森结婚了,新房就是费玛父亲在耶路撒冷市郊约韦勒村的边缘地带为他买下的一小套公寓。结婚前,父亲为他起草了一份协议书。在协议书中,费玛得庄严承诺,从今以后绝不做任何他父亲可以定义为“冒险”的事。费玛屈服了,在一位公证人面前于协议书上签了字。他还承诺,在荒废了一年之后,自己要重新学习,攻读硕士学位。他父亲呢,则同意资助儿子完成学业,资助约珥完成最后阶段的培训,甚至还同意在他们婚后五年内按月给他们提供适度补贴。从那时起,耶路撒冷人闲言碎语时便不再提及费玛的名字了。各种冒险结束了。“公羊年”结束了,“乌龟年[16]”开始了。但他并没有返回大学校园,只不过当他有一两个设想要讲给朋友茨维·克鲁泡特金听时才到校园去。而茨维·克鲁泡特金呢,他一步不停,从文学硕士一直念到了博士,将来是要撰写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和著作的,现在已经为自己的学术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1962年,在朋友们的敦促下,也是在茨维卡的大力帮助下,费玛出版了他在马耳他那次短暂婚姻生活中所写的组诗《奥古斯丁之死及在杜尔西内亚怀中的复活》。随后的一两年,一些评论家和读者都认为埃弗雷姆·尼森有望成功。但一段时间后,连希望也开始破灭了,因为费玛的灵感停顿了。他写不出诗了。每天早晨,约珥总要被军车接去上班。费玛不知道约珥的基地在什么地方,对她从事的技术开发也一窍不通,也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