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跄:晚清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与超越》
分类: txts3
,种类繁多,并具有比别的国家同类水果更好的香味。
花草之丰盛确实令人不能再有什么奢求了,中国人有很多种花是我们从不知道的,它深深打动人们的美感,并显示造物者慷慨的恩赐。
中国人用糖比蜂蜜更普遍得多,尽管在这个国家两者都很充裕。
在中国,可以看到有些城市是建筑在河流湖泊之中的,就像威尼斯在海上那样,有宫殿般的船舶在其间往返。
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会,这是他们盛大的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他们消耗的火药足够维持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3
三十年后,又一个葡萄牙籍传教士谢务禄4来到中国,后在其著作《大中国志》中仍这样介绍大明王朝的繁华:
我曾在流向杭州的南京河的一个港湾停留八天,等待数量惊人的汇集起来的船只通过。一个沙漏时辰过去,仅数一数往上航行的小船,就有三百艘。那么多的船都满载货物,为旅客提供便利,简直是奇迹。船只都有顶篷,保持清洁。有的船饰以图画,看来是作为游乐之用,不是运货的。
他们的住房不如我们的华丽和耐用,不过因设计良好而便于居住,整洁舒适。他们使用大量的优良涂料漆刷房屋,而且刷得精细。
他们房里的器皿和家具奇特而奢华。
他们的镀金家具和装饰、及妇女的珠宝,因需求和新奇,已为全世界所熟知,但这些物品并不从一个港口输出,而是经由许多港口输出,经常有大宗交易。
若有足够的空地,他们也种大树,堆积假山,并为此从远方运来许多巨石。他们养鸟,如鹤、天鹅,及别的美禽;也养动物,如鹿,另一种白斑、毛色淡黄的鹿;他们挖了许多鱼塘,塘里的彩色金鱼上下遨游,清晰可见;还有其他类似的奇异好玩的东西。
夜莺比我们的大,歌唱的姿态和声音都一样。有的鸟我们没有,很受珍视,外表漂亮,也是美味食品。5
抄此三人的东西,那种感觉是无法描述的。明显不是客观地写实,而是一种带有情绪化的表述。通过这些描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文学的夸张,更有一种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产生的仰视心理。
古代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位置?概而言之,“天朝上国”。古代中国一直处于别国的仰视里,这不仅仅是一种“合群的爱国的自大”6,而是一种存在两千年的客观事实。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的国家与世界的概念区别。《诗·小雅·北山》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大雅·民劳》中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他们那里“中国”即天下,天下即“中国”。
春秋战国时中国主要处于内部竞争时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对外观念,所以齐国孙武可以跑到吴国去当将军,苏秦也可以身背六国相印。
当秦统一中国后,中国原有中央王朝和诸邦并列的格局被统一国家取代,中国结束了内部的斗争,眼界开始调向外部世界。从此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之外无国,只有族,即蛮夷。《后汉书·鲁恭传》说:“夫夷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是以圣人之制,羁縻不绝而已。”季布说,“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7”贾谊8言,“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崇汉抑夷的民族思想奠定了中国后来“天朝上国”地位的基础。
汉武帝时期,通过几次大规模对匈奴用兵,取得对匈奴的决定性优势,大汉王朝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
汉的强大,迫使周边国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优越地位,向中国进贡:公元前124年,“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9;西汉昭帝、宣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修奉朝贡,各以其职”10;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秋,“东夷韩国人率众诣乐浪郡内附”11;东汉中元二年(公元57年),“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12。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绩彪悍的朝代,不仅统一了分裂三百余年的乱世中国,而且远征突厥,使其分裂成东西两部,灭吐谷浑、琉球等国,收其地为州县,又与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开战。伴随强大武力的是天朝体系的重建,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附属、藩属国,对中国称天朝宗主国,从此,中国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就没有动摇过。
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13为“不征之国”。由此确立的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通行的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的中央政权成为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明朝时期,无论是朝贡国的数量、地域分布,还是朝贡的频繁程度,都远远超过前朝,并相应建立起一套与天朝观念相关的完整规范和制度。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25S3L0.jpg" />
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航行路线图
天朝上国,是中国任何一代皇帝都想要追求的一种自尊与自大,也能使中国人找到国家荣誉感。梁武帝萧衍时期,朝贡往来兴旺,“
花草之丰盛确实令人不能再有什么奢求了,中国人有很多种花是我们从不知道的,它深深打动人们的美感,并显示造物者慷慨的恩赐。
中国人用糖比蜂蜜更普遍得多,尽管在这个国家两者都很充裕。
在中国,可以看到有些城市是建筑在河流湖泊之中的,就像威尼斯在海上那样,有宫殿般的船舶在其间往返。
我在南京时曾目睹为了庆祝元月而举行的焰火会,这是他们盛大的节日,在这一场合我估计他们消耗的火药足够维持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达数年之久。3
三十年后,又一个葡萄牙籍传教士谢务禄4来到中国,后在其著作《大中国志》中仍这样介绍大明王朝的繁华:
我曾在流向杭州的南京河的一个港湾停留八天,等待数量惊人的汇集起来的船只通过。一个沙漏时辰过去,仅数一数往上航行的小船,就有三百艘。那么多的船都满载货物,为旅客提供便利,简直是奇迹。船只都有顶篷,保持清洁。有的船饰以图画,看来是作为游乐之用,不是运货的。
他们的住房不如我们的华丽和耐用,不过因设计良好而便于居住,整洁舒适。他们使用大量的优良涂料漆刷房屋,而且刷得精细。
他们房里的器皿和家具奇特而奢华。
他们的镀金家具和装饰、及妇女的珠宝,因需求和新奇,已为全世界所熟知,但这些物品并不从一个港口输出,而是经由许多港口输出,经常有大宗交易。
若有足够的空地,他们也种大树,堆积假山,并为此从远方运来许多巨石。他们养鸟,如鹤、天鹅,及别的美禽;也养动物,如鹿,另一种白斑、毛色淡黄的鹿;他们挖了许多鱼塘,塘里的彩色金鱼上下遨游,清晰可见;还有其他类似的奇异好玩的东西。
夜莺比我们的大,歌唱的姿态和声音都一样。有的鸟我们没有,很受珍视,外表漂亮,也是美味食品。5
抄此三人的东西,那种感觉是无法描述的。明显不是客观地写实,而是一种带有情绪化的表述。通过这些描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文学的夸张,更有一种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产生的仰视心理。
古代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位置?概而言之,“天朝上国”。古代中国一直处于别国的仰视里,这不仅仅是一种“合群的爱国的自大”6,而是一种存在两千年的客观事实。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的国家与世界的概念区别。《诗·小雅·北山》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大雅·民劳》中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在他们那里“中国”即天下,天下即“中国”。
春秋战国时中国主要处于内部竞争时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对外观念,所以齐国孙武可以跑到吴国去当将军,苏秦也可以身背六国相印。
当秦统一中国后,中国原有中央王朝和诸邦并列的格局被统一国家取代,中国结束了内部的斗争,眼界开始调向外部世界。从此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之外无国,只有族,即蛮夷。《后汉书·鲁恭传》说:“夫夷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是以圣人之制,羁縻不绝而已。”季布说,“夷狄譬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7”贾谊8言,“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崇汉抑夷的民族思想奠定了中国后来“天朝上国”地位的基础。
汉武帝时期,通过几次大规模对匈奴用兵,取得对匈奴的决定性优势,大汉王朝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
汉的强大,迫使周边国家不得不承认中国的优越地位,向中国进贡:公元前124年,“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9;西汉昭帝、宣帝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修奉朝贡,各以其职”10;东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秋,“东夷韩国人率众诣乐浪郡内附”11;东汉中元二年(公元57年),“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12。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绩彪悍的朝代,不仅统一了分裂三百余年的乱世中国,而且远征突厥,使其分裂成东西两部,灭吐谷浑、琉球等国,收其地为州县,又与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开战。伴随强大武力的是天朝体系的重建,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附属、藩属国,对中国称天朝宗主国,从此,中国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就没有动摇过。
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13为“不征之国”。由此确立的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通行的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的中央政权成为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明朝时期,无论是朝贡国的数量、地域分布,还是朝贡的频繁程度,都远远超过前朝,并相应建立起一套与天朝观念相关的完整规范和制度。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25S3L0.jpg" />
公元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航行路线图
天朝上国,是中国任何一代皇帝都想要追求的一种自尊与自大,也能使中国人找到国家荣誉感。梁武帝萧衍时期,朝贡往来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