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88
分类: qsxs
所甚至被挤兑一空,不得不关门歇业。
这反过来更放大了人们的紧张情绪。
陈凡的脚在桌子底下想伸开一下,立刻就被什么东西顶住了。
低头一看,是两箱肥皂。
其它桌子底下也放着洗衣粉、食盐、面起子等各种生活用品。
这都是科室里的老娘们儿抢购回来的。
这会儿的人们就像蝗虫过境一样,得着什么抢什么。最抢手的是电器。比如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之类的,哪怕坏掉的,大家也争先恐后往家里搬。
陈凡不由得有些心动。
这不就是机会吗?发财的机会!
随便弄点东西都能卖出去。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现在是任何商品都紧俏的年代。
大家都在绞尽脑汁找货源,你又能有什么渠道?
除非提前囤货。
这场全民大抢购是从1988年春天开始的。现在下手已经太晚了。
这么一想,陈凡顿时有些泄气了。
先前他还兴奋不已,觉得人生的路千万条,自己随便选一条都铺满了金山银山。
可仔细想想又没那么简单。
股票、房子这种赚钱的名堂是没跑的,可那是后话。
起码得先拿到第一桶金。
到底该干什么呢?
不光房子、股票,只要陈凡能想起来的营生基本都是“后话”。
比如到西柳市场买柜台。
眼下,西柳市场是东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东北地区的服装零售商,规模大的南下石狮,规模不太大的一般都到西柳。
最近两三年,西柳市场的露天铁皮房子已经由最初的5000元一个涨到10000块一个了。
而陈凡知道,到了90年代,西柳市场将搬进大楼,一个铁皮房子顶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卖4万块。
可这也得有本钱啊,一万块眼下可不是小数目。
陈凡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六十元,不吃不喝一年都攒不上1000元。
越着急越没有头绪,陈凡忍不住汗都下来。
“怎么了?小陈,你不舒服啊?”温科长看到了,连忙询问。
02、野蛮年代
这温科长大家都叫他老温。三十七八岁,上过山下过乡。业务能力不太强,温吞老实,甚至有点窝囊。
但这只是表象。
两年后,老温把科室里陈凡下一届的一个大学生给睡了。最后在下岗之前,靠大姨姐帮忙他们到米国定居了。成为中下层管理人员中命最好的一个。
“没事儿。”听老温询问,陈凡连忙说。
“昨晚值班没休息好吧?”
“还行。”
“反正今天是周末,下午没什么事儿,你就先回去吧。”
“可是……”陈凡刚想拒绝,转念一想,正好这会儿脑子有点乱,不如回家调整调整。
“可是,这不太好吧。”
“没事儿,咱们厂没那么多事儿。”
“好吧,谢谢你啊,温科长。”
“呵呵,有文化的人就是客气。”
自行车棚陈凡也是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自行车倒是一下就找到了。
这会儿,年轻人大多骑26轻便的自行车,年长的骑28加重的自行车。只有陈凡不伦不类,骑了辆28轻便自行车。
没办法,这是一种妥协。陈凡的父母都比较保守。到眼下依然觉得自行车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运输工具。所以,陈凡只好折中了。
柏油马路坑坑洼洼的,来往的车辆也极少,平均五六分钟才有一两辆车过去。
偶尔还会有马车、驴车之类的。这里毕竟是郊区。要是三四年前,城中心都能看到马车、驴车。
从单位骑车回家只要20分钟左右,在大城市这是莫大的幸福。对小城市人来说却是一种痛苦。因为在小城市里,只要骑乘超过10分钟就必然是郊区了。
小城市郊区的路都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的。下雨天、下雪天更是骑行艰难。
可眼下,陈凡却丝毫不觉得艰难,只是有无限的感慨。
因为,那些消失的事物统统都回来了。
从制药厂大门出来,往南走四五十米路边是一家小饭店,叫“哈拉少羊汤馆”。这小饭店是用保温板临时搭建的。虽然简陋,口味却很地道。
陈凡他们年轻人工作之余,时不时过来打牙祭。
他们的羊汤叫全羊汤,就是一只羊从头到脚的材料全都有。吃一份要10元钱,听起来很贵,实际上极划算。
因为这10元买的是满满一汤碗的干货,汤和烧饼都是免费的,随便要。赶车的大膀背儿汉子到了这里也能吃的肚子溜圆。陈凡他们这种不干体力活儿的小青年两个人一份儿都吃不完。
再走几十米还有红砖厂、陶瓷厂、铸造厂。
很快就到无纺布厂了。
这是两年前才开办的明星企业。
老二就在这个厂里上班儿。
陈凡忍不住想进去看看他,想当年老二也是帅哥一枚啊。
三年后的一天,老二在干了一个晚班儿,正准
这反过来更放大了人们的紧张情绪。
陈凡的脚在桌子底下想伸开一下,立刻就被什么东西顶住了。
低头一看,是两箱肥皂。
其它桌子底下也放着洗衣粉、食盐、面起子等各种生活用品。
这都是科室里的老娘们儿抢购回来的。
这会儿的人们就像蝗虫过境一样,得着什么抢什么。最抢手的是电器。比如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之类的,哪怕坏掉的,大家也争先恐后往家里搬。
陈凡不由得有些心动。
这不就是机会吗?发财的机会!
随便弄点东西都能卖出去。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现在是任何商品都紧俏的年代。
大家都在绞尽脑汁找货源,你又能有什么渠道?
除非提前囤货。
这场全民大抢购是从1988年春天开始的。现在下手已经太晚了。
这么一想,陈凡顿时有些泄气了。
先前他还兴奋不已,觉得人生的路千万条,自己随便选一条都铺满了金山银山。
可仔细想想又没那么简单。
股票、房子这种赚钱的名堂是没跑的,可那是后话。
起码得先拿到第一桶金。
到底该干什么呢?
不光房子、股票,只要陈凡能想起来的营生基本都是“后话”。
比如到西柳市场买柜台。
眼下,西柳市场是东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东北地区的服装零售商,规模大的南下石狮,规模不太大的一般都到西柳。
最近两三年,西柳市场的露天铁皮房子已经由最初的5000元一个涨到10000块一个了。
而陈凡知道,到了90年代,西柳市场将搬进大楼,一个铁皮房子顶一个柜台。一个柜台卖4万块。
可这也得有本钱啊,一万块眼下可不是小数目。
陈凡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六十元,不吃不喝一年都攒不上1000元。
越着急越没有头绪,陈凡忍不住汗都下来。
“怎么了?小陈,你不舒服啊?”温科长看到了,连忙询问。
02、野蛮年代
这温科长大家都叫他老温。三十七八岁,上过山下过乡。业务能力不太强,温吞老实,甚至有点窝囊。
但这只是表象。
两年后,老温把科室里陈凡下一届的一个大学生给睡了。最后在下岗之前,靠大姨姐帮忙他们到米国定居了。成为中下层管理人员中命最好的一个。
“没事儿。”听老温询问,陈凡连忙说。
“昨晚值班没休息好吧?”
“还行。”
“反正今天是周末,下午没什么事儿,你就先回去吧。”
“可是……”陈凡刚想拒绝,转念一想,正好这会儿脑子有点乱,不如回家调整调整。
“可是,这不太好吧。”
“没事儿,咱们厂没那么多事儿。”
“好吧,谢谢你啊,温科长。”
“呵呵,有文化的人就是客气。”
自行车棚陈凡也是好一会儿才找到,自己的自行车倒是一下就找到了。
这会儿,年轻人大多骑26轻便的自行车,年长的骑28加重的自行车。只有陈凡不伦不类,骑了辆28轻便自行车。
没办法,这是一种妥协。陈凡的父母都比较保守。到眼下依然觉得自行车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运输工具。所以,陈凡只好折中了。
柏油马路坑坑洼洼的,来往的车辆也极少,平均五六分钟才有一两辆车过去。
偶尔还会有马车、驴车之类的。这里毕竟是郊区。要是三四年前,城中心都能看到马车、驴车。
从单位骑车回家只要20分钟左右,在大城市这是莫大的幸福。对小城市人来说却是一种痛苦。因为在小城市里,只要骑乘超过10分钟就必然是郊区了。
小城市郊区的路都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的。下雨天、下雪天更是骑行艰难。
可眼下,陈凡却丝毫不觉得艰难,只是有无限的感慨。
因为,那些消失的事物统统都回来了。
从制药厂大门出来,往南走四五十米路边是一家小饭店,叫“哈拉少羊汤馆”。这小饭店是用保温板临时搭建的。虽然简陋,口味却很地道。
陈凡他们年轻人工作之余,时不时过来打牙祭。
他们的羊汤叫全羊汤,就是一只羊从头到脚的材料全都有。吃一份要10元钱,听起来很贵,实际上极划算。
因为这10元买的是满满一汤碗的干货,汤和烧饼都是免费的,随便要。赶车的大膀背儿汉子到了这里也能吃的肚子溜圆。陈凡他们这种不干体力活儿的小青年两个人一份儿都吃不完。
再走几十米还有红砖厂、陶瓷厂、铸造厂。
很快就到无纺布厂了。
这是两年前才开办的明星企业。
老二就在这个厂里上班儿。
陈凡忍不住想进去看看他,想当年老二也是帅哥一枚啊。
三年后的一天,老二在干了一个晚班儿,正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