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山》
分类: txts3
,再往前就可以看见易北河。每天清晨,尽管拥有一辆漂亮的马车,老参议仍步行去他在老城的商号,以便活动活动筋骨,因为他时不时地会发脑溢血。下午五点,他同样徒步而归,接着迪纳倍尔家中便开始十分讲究地用午餐。老参议是个结实汉子,穿着上等英国呢料缝制的衣服,金丝眼镜背后眨动着一双淡蓝色的金鱼眼,鼻头像盛开的鲜花,水手式的胡子已经灰白,左手粗短的小指头上戴着一枚光灿灿的钻石戒指。他的妻子早已过世。他有两个儿子,即雅默斯和彼得;他们俩一个在海军中当差,很少呆在家里,另一个在父亲的酒业中活动,是公司的既定继承人。多年来,操持家务的是萨勒恩,一位家住阿尔托纳的金匠的女儿;在她圆滚滚的手腕上,总是套着白色的浆得硬硬的绉边。她坚持家中的早餐和晚餐必须丰富,必须配有冷食,配有大虾和鲑鱼、鳗鱼、鹅胸脯以及番茄酱加烤牛排。每当迪纳倍尔参议请客的时候,她都把佣人们盯得很紧;也就是她,尽心竭力地充当小汉斯·卡斯托普的母亲这个角色。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汉斯·卡斯托普就如此成长在恶劣的气候中,在海风和潮气中,成长在——如果可以这样讲的话——黄色的橡胶雨衣里;整个地看,他感到心满意足。一开始,他确实有点儿贫血。海德金特大夫说过,得让他每天上午放学以后额外地多进一次早餐,饮上大大的一杯黑啤酒——一种谁都知道营养丰富的饮料,海德金特大夫还确信它能够生血;不管怎么说吧,黑啤酒确实以一种对他来说是可贵的方式起到了安神的作用,防止了汉斯·卡斯托普的一种怪毛病,即他经常会翕张着嘴,神不守舍地在那儿发呆,让迪纳倍尔舅公讥笑他老“打盹儿”。除此之外他却健康而正常,是位很不错的网球手和划桨手,虽然他不大情愿亲自去操桨,更喜欢在夏日的傍晚走到乌伦霍尔斯特租船俱乐部的露台上,坐在那儿一边听音乐、品美酒,一边观赏那些灯火明亮的船只,以及在船只间映着五色灯光的海面上来回游弋的白色天鹅。他说起话来也是那样从容、理智,虽然有一点空洞单调,还带着方言的味道。是的,只要注意看看他那无瑕可寻的金黄色的头发,看看他那修养得很好、但不知怎么总让人觉得是老古董的脑袋——这个脑袋以某种干巴巴的漫不经心的方式,表现出一种不自觉的世代相传的傲慢,那就谁都不会怀疑,这位汉斯·卡斯托普确系汉堡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纯粹而地道的产品,在这儿他是如鱼得水。至于他本人,设若他也试着问一问自己的话,对此同样不会有哪怕一瞬间的怀疑。
这种大海港城市的气息,这种由世界贸易和富裕生活造成的湿乎乎的气氛,曾是他的父辈维系生命的空气,汉斯·卡斯托普也心甘情愿、理所当然和舒舒服服地呼吸着。他鼻腔中充塞着海水、原煤和沥青散发出的蒸气,充塞着堆积如山的殖民地产品咖啡和烟草的辛辣气味,眼睛却在观察码头上那些巨型的蒸汽旋臂式起重机,看它们如何模仿着公象的沉静、聪敏和强壮有力,把成吨重的货物一袋袋、一包包、一箱箱、一桶桶和一捆捆地从靠港船只的肚皮中拽出来,卸到火车的车皮和仓库里去。他看见那些跟他自己一样穿着黄色橡胶雨衣的商贾们,中午一到,立刻蜂拥进交易所;在那儿,他知道气氛紧张激烈,有的人一遇风吹草动就十万火急地散发请柬,举行大招待会,为了能延期偿付自己的债务。他看见那挤挤挨挨的船坞——这儿也是他未来的主要利益所在,看见那停在船闸中的亚洲和非洲的远洋货轮高耸着庞然大物般的身躯,龙骨和螺旋桨裸露在外,由老树一般粗大的撑子支着,像一头头到了陆地上便一筹莫展的大水怪,浑身上下爬满了侏儒大军,那是在擦洗、捶打、涂漆的工人们。他看见在雾气包裹的天棚罩着的船台上,耸立着正在建造的船舶的骨架,手执设计图和舱位分布图的工程师们正在给造船工人发指示。——这一切,对于汉斯·卡斯托普来说从小就司空见惯,在他心中引起的只是种种故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这样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大致在如下的生活状态中最为强烈,那就是在星期天上午,当汉斯·卡斯托普跟雅默斯·迪纳倍尔舅舅,或者跟齐姆逊表兄——约阿希姆·齐姆逊——来到阿尔斯特湖畔的亭子中,就着一杯陈年波尔多酒吃一份夹着熏肉的热热的圆面包当早点,吃完了便身子往椅背上一靠,尽情地吸起他的雪茄来。因为只有这时候,他才是真正的他;他确实很喜欢过舒服的生活,是的,别看他文质彬彬,活像患着贫血,但却是那样潜心而执著地沉湎于生活的本能的享受,就像一个不肯放开母亲乳房的婴儿。
他用自己的双肩舒适而不无尊严地托负着高度的文明,那种城市商业民主制度的统治阶层遗传给自己子孙的文明。他像一个乳婴似的被洗得干干净净,然后让那位深得他这个阶层的青年信赖的裁缝将自己穿戴包装起来。他收藏在英国式橱柜中的内衣不多,但却是精心裁制的,由萨勒恩照管得妥妥帖帖。当汉斯·卡斯托普还在外地念大学时,他总是定期将内衣送回来清洗和修补——因为他的信条是,出了汉堡,在整个德国便没有人会熨衣服——而只要他那漂亮的彩色衬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汉斯·卡斯托普就如此成长在恶劣的气候中,在海风和潮气中,成长在——如果可以这样讲的话——黄色的橡胶雨衣里;整个地看,他感到心满意足。一开始,他确实有点儿贫血。海德金特大夫说过,得让他每天上午放学以后额外地多进一次早餐,饮上大大的一杯黑啤酒——一种谁都知道营养丰富的饮料,海德金特大夫还确信它能够生血;不管怎么说吧,黑啤酒确实以一种对他来说是可贵的方式起到了安神的作用,防止了汉斯·卡斯托普的一种怪毛病,即他经常会翕张着嘴,神不守舍地在那儿发呆,让迪纳倍尔舅公讥笑他老“打盹儿”。除此之外他却健康而正常,是位很不错的网球手和划桨手,虽然他不大情愿亲自去操桨,更喜欢在夏日的傍晚走到乌伦霍尔斯特租船俱乐部的露台上,坐在那儿一边听音乐、品美酒,一边观赏那些灯火明亮的船只,以及在船只间映着五色灯光的海面上来回游弋的白色天鹅。他说起话来也是那样从容、理智,虽然有一点空洞单调,还带着方言的味道。是的,只要注意看看他那无瑕可寻的金黄色的头发,看看他那修养得很好、但不知怎么总让人觉得是老古董的脑袋——这个脑袋以某种干巴巴的漫不经心的方式,表现出一种不自觉的世代相传的傲慢,那就谁都不会怀疑,这位汉斯·卡斯托普确系汉堡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纯粹而地道的产品,在这儿他是如鱼得水。至于他本人,设若他也试着问一问自己的话,对此同样不会有哪怕一瞬间的怀疑。
这种大海港城市的气息,这种由世界贸易和富裕生活造成的湿乎乎的气氛,曾是他的父辈维系生命的空气,汉斯·卡斯托普也心甘情愿、理所当然和舒舒服服地呼吸着。他鼻腔中充塞着海水、原煤和沥青散发出的蒸气,充塞着堆积如山的殖民地产品咖啡和烟草的辛辣气味,眼睛却在观察码头上那些巨型的蒸汽旋臂式起重机,看它们如何模仿着公象的沉静、聪敏和强壮有力,把成吨重的货物一袋袋、一包包、一箱箱、一桶桶和一捆捆地从靠港船只的肚皮中拽出来,卸到火车的车皮和仓库里去。他看见那些跟他自己一样穿着黄色橡胶雨衣的商贾们,中午一到,立刻蜂拥进交易所;在那儿,他知道气氛紧张激烈,有的人一遇风吹草动就十万火急地散发请柬,举行大招待会,为了能延期偿付自己的债务。他看见那挤挤挨挨的船坞——这儿也是他未来的主要利益所在,看见那停在船闸中的亚洲和非洲的远洋货轮高耸着庞然大物般的身躯,龙骨和螺旋桨裸露在外,由老树一般粗大的撑子支着,像一头头到了陆地上便一筹莫展的大水怪,浑身上下爬满了侏儒大军,那是在擦洗、捶打、涂漆的工人们。他看见在雾气包裹的天棚罩着的船台上,耸立着正在建造的船舶的骨架,手执设计图和舱位分布图的工程师们正在给造船工人发指示。——这一切,对于汉斯·卡斯托普来说从小就司空见惯,在他心中引起的只是种种故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这样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大致在如下的生活状态中最为强烈,那就是在星期天上午,当汉斯·卡斯托普跟雅默斯·迪纳倍尔舅舅,或者跟齐姆逊表兄——约阿希姆·齐姆逊——来到阿尔斯特湖畔的亭子中,就着一杯陈年波尔多酒吃一份夹着熏肉的热热的圆面包当早点,吃完了便身子往椅背上一靠,尽情地吸起他的雪茄来。因为只有这时候,他才是真正的他;他确实很喜欢过舒服的生活,是的,别看他文质彬彬,活像患着贫血,但却是那样潜心而执著地沉湎于生活的本能的享受,就像一个不肯放开母亲乳房的婴儿。
他用自己的双肩舒适而不无尊严地托负着高度的文明,那种城市商业民主制度的统治阶层遗传给自己子孙的文明。他像一个乳婴似的被洗得干干净净,然后让那位深得他这个阶层的青年信赖的裁缝将自己穿戴包装起来。他收藏在英国式橱柜中的内衣不多,但却是精心裁制的,由萨勒恩照管得妥妥帖帖。当汉斯·卡斯托普还在外地念大学时,他总是定期将内衣送回来清洗和修补——因为他的信条是,出了汉堡,在整个德国便没有人会熨衣服——而只要他那漂亮的彩色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