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旅》
分类: txts3
从此以出产寒带水果而闻名,包括苹果和梨。
烟台的葡萄也很有名,不过那不都是用来当水果吃的。葡萄这种被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看做上帝礼物的水果被倪维思牧师引入烟台后不久,一个祖籍广东的商人就开始用葡萄酿酒,时间是1892年。他很快就成功了,名下的张裕酒厂从此变成了烟台这座城市最知名的企业。葡萄酒可是我的最爱,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这家酒厂的酒窖。那里满是清一色的大橡木桶,它们是一百年前酒厂的创始人从法国引进的。然后我参观了装瓶车间。厂家为了表示欢迎,还开了五六瓶酒款待我。卡本内和雷司令的味道不错,但马斯喀特和苦艾酒太甜了,就连我这样的葡萄酒鬼也畏缩不前。不过,临走时我忍不住买了一瓶四十年的白兰地。
上午十点,我在烟台的行程就此结束。收拾好行李,我上了一辆开往蓬莱的巴士。蓬莱在烟台以西七十公里处。这是一辆标准的高速大巴,尽管它与之前那辆中巴大不相同,但它还是给我带来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对此我只能告诉自己:一定要淡定再淡定。这辆大巴在半路被警察拦下,所有的乘客被告之要检查身份证和行李,包括车顶的行李。一路上这样的停车检查我们一共经历了三次。原来,就在我品尝驰名中外的烟台葡萄酒时,三个人进了当地的一家银行,打死了两个出纳。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没有被第四次拦下。中午刚过,大巴终于到达了蓬莱。
在中国一提起蓬莱,有些人会摇头感叹,另一些人则会凝视远方。原因就在于,中国古时候的蓬莱不是现在地理意义上的蓬莱,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描述的一座岛屿,它也不是普通的岛屿,而是仙人住的地方。据说,这个“仙人居”曾多次出现在山东近海,可望而不可即,许多渔民和航海者曾经偶尔瞥见过它,但一靠近,它就不见了。据说现在这座仙岛仍然会不时地在渤海上隐现。
我在蓬莱市里唯一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酒店里住下,离这家酒店大约十个街区就是蓬莱港码头。我把行李安顿好之后,就步行来到码头,登上了海岬的蓬莱阁,观赏新近建成的岛屿景观。蓬莱阁坐落在一处悬崖上,从那里可以眺望蓬莱港和渤海。它是中国最著名的楼阁,但现在却变成了道教各路神仙的祠堂大杂烩。在蓬莱阁顶,山东省电视台安装了一台摄像机,随时准备拍摄那传说中可遇不可求的仙岛。
仙岛当然也没有在我登上蓬莱阁的时候出现,于是我带着一丝失望返回了码头。曾经有一群道士正是从这个码头出发,渡过渤海,抵达了极乐之岛,他们被称做“八仙”。海滩边,有人用胶合板画了八仙像,领头的是拿扇子的汉钟离和背着剑的吕洞宾,还有持铁拐杖的铁拐李、满头白发的张果老、可爱的何仙姑、皇亲国戚曹国舅、提着花篮的奶油小生蓝采和、唐朝诗人韩愈会吹笛子的侄孙韩湘子(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这一说法主要来自传说,是否史实,尚存争议。——编者注)。但画中人韩湘子的头的部分已然不知去向,于是我走到画板后面,用我的头代替他的头,并请人拍了照。啊,蓬莱!就让我代替韩湘子,来分享他的仙人同伴的友情和奇遇吧。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3602364.jpg" />
作者与八仙图合影
第四章 临淄:此曲只应天上有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3602a3.jpg" />
清晨,我断了在蓬莱的仙人梦,没有乘船去那座极乐之岛,而是再次登上了一辆大巴,一路向西,回到滚滚红尘之中。这是一辆老式客车,它应该很擅长在劣等公路上行驶,因此即便是走在平坦的高速路上,它仍然会习惯性地颠簸。公路开始沿着海岸线走,后来转入内陆,每十公里左右,会出现一个标牌,提示行走在路上的人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城市淄博的地界。淄博确实是一个“工业城市”,因为它的工业烟尘污染半径达二十公里。我在一个标牌处下了车,结束了与车上的乘客同甘共苦的颠簸旅程,独自投身于车下的烟雾中。标牌告诉我,往北一公里,就是历史上齐国古都城的所在地。
在春秋战国的漫长历史中,齐国是角逐天下的几大诸侯强国之一。齐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管仲一人之力。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桓公的主要谋士,受命制定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使齐国成了富甲天下的诸侯国。传说他也是传世著作《管子》的作者。我向一些农民打听到管仲墓的所在地,那是一片荒野,从我下车的地方穿过高速路就到了。公元前645年,管仲下葬于此。我惊讶于他的墓还在,两千多年了,农田也好,公路也好,对它毫发无伤。其实,我相信管仲自己并不在乎后人怎样对待他的墓。墓对死者并无多大意义,它是给活人看的。它不过是给了我们一个瞻仰故人、追思过往的场所。我没在那里久留,凭吊了一阵就离开了,接下来我打算去管仲治理过的齐国的故都看看。
历史上齐国的强大使得许多小国都向它寻求庇护,鲁国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与齐国西南交界的小国。公元前517年,鲁国国君昭公抱怨两个贵族斗鸡,于是遭到他们的反抗,被迫流亡。这件事
烟台的葡萄也很有名,不过那不都是用来当水果吃的。葡萄这种被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看做上帝礼物的水果被倪维思牧师引入烟台后不久,一个祖籍广东的商人就开始用葡萄酿酒,时间是1892年。他很快就成功了,名下的张裕酒厂从此变成了烟台这座城市最知名的企业。葡萄酒可是我的最爱,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这家酒厂的酒窖。那里满是清一色的大橡木桶,它们是一百年前酒厂的创始人从法国引进的。然后我参观了装瓶车间。厂家为了表示欢迎,还开了五六瓶酒款待我。卡本内和雷司令的味道不错,但马斯喀特和苦艾酒太甜了,就连我这样的葡萄酒鬼也畏缩不前。不过,临走时我忍不住买了一瓶四十年的白兰地。
上午十点,我在烟台的行程就此结束。收拾好行李,我上了一辆开往蓬莱的巴士。蓬莱在烟台以西七十公里处。这是一辆标准的高速大巴,尽管它与之前那辆中巴大不相同,但它还是给我带来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对此我只能告诉自己:一定要淡定再淡定。这辆大巴在半路被警察拦下,所有的乘客被告之要检查身份证和行李,包括车顶的行李。一路上这样的停车检查我们一共经历了三次。原来,就在我品尝驰名中外的烟台葡萄酒时,三个人进了当地的一家银行,打死了两个出纳。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没有被第四次拦下。中午刚过,大巴终于到达了蓬莱。
在中国一提起蓬莱,有些人会摇头感叹,另一些人则会凝视远方。原因就在于,中国古时候的蓬莱不是现在地理意义上的蓬莱,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描述的一座岛屿,它也不是普通的岛屿,而是仙人住的地方。据说,这个“仙人居”曾多次出现在山东近海,可望而不可即,许多渔民和航海者曾经偶尔瞥见过它,但一靠近,它就不见了。据说现在这座仙岛仍然会不时地在渤海上隐现。
我在蓬莱市里唯一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酒店里住下,离这家酒店大约十个街区就是蓬莱港码头。我把行李安顿好之后,就步行来到码头,登上了海岬的蓬莱阁,观赏新近建成的岛屿景观。蓬莱阁坐落在一处悬崖上,从那里可以眺望蓬莱港和渤海。它是中国最著名的楼阁,但现在却变成了道教各路神仙的祠堂大杂烩。在蓬莱阁顶,山东省电视台安装了一台摄像机,随时准备拍摄那传说中可遇不可求的仙岛。
仙岛当然也没有在我登上蓬莱阁的时候出现,于是我带着一丝失望返回了码头。曾经有一群道士正是从这个码头出发,渡过渤海,抵达了极乐之岛,他们被称做“八仙”。海滩边,有人用胶合板画了八仙像,领头的是拿扇子的汉钟离和背着剑的吕洞宾,还有持铁拐杖的铁拐李、满头白发的张果老、可爱的何仙姑、皇亲国戚曹国舅、提着花篮的奶油小生蓝采和、唐朝诗人韩愈会吹笛子的侄孙韩湘子(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孙这一说法主要来自传说,是否史实,尚存争议。——编者注)。但画中人韩湘子的头的部分已然不知去向,于是我走到画板后面,用我的头代替他的头,并请人拍了照。啊,蓬莱!就让我代替韩湘子,来分享他的仙人同伴的友情和奇遇吧。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3602364.jpg" />
作者与八仙图合影
第四章 临淄:此曲只应天上有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3602a3.jpg" />
清晨,我断了在蓬莱的仙人梦,没有乘船去那座极乐之岛,而是再次登上了一辆大巴,一路向西,回到滚滚红尘之中。这是一辆老式客车,它应该很擅长在劣等公路上行驶,因此即便是走在平坦的高速路上,它仍然会习惯性地颠簸。公路开始沿着海岸线走,后来转入内陆,每十公里左右,会出现一个标牌,提示行走在路上的人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城市淄博的地界。淄博确实是一个“工业城市”,因为它的工业烟尘污染半径达二十公里。我在一个标牌处下了车,结束了与车上的乘客同甘共苦的颠簸旅程,独自投身于车下的烟雾中。标牌告诉我,往北一公里,就是历史上齐国古都城的所在地。
在春秋战国的漫长历史中,齐国是角逐天下的几大诸侯强国之一。齐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管仲一人之力。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桓公的主要谋士,受命制定了一系列财政政策,使齐国成了富甲天下的诸侯国。传说他也是传世著作《管子》的作者。我向一些农民打听到管仲墓的所在地,那是一片荒野,从我下车的地方穿过高速路就到了。公元前645年,管仲下葬于此。我惊讶于他的墓还在,两千多年了,农田也好,公路也好,对它毫发无伤。其实,我相信管仲自己并不在乎后人怎样对待他的墓。墓对死者并无多大意义,它是给活人看的。它不过是给了我们一个瞻仰故人、追思过往的场所。我没在那里久留,凭吊了一阵就离开了,接下来我打算去管仲治理过的齐国的故都看看。
历史上齐国的强大使得许多小国都向它寻求庇护,鲁国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与齐国西南交界的小国。公元前517年,鲁国国君昭公抱怨两个贵族斗鸡,于是遭到他们的反抗,被迫流亡。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