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旗飘落》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这就是日本人的逻辑推理过程。



你找他们要东西,跟我必须给你东西,有什么联系吗?



兄弟你这么轻视我大清啊?想办什么事,也得找点稍微有技术含量的理由来啊,光“刷脸”可不行啊。



再精美的包装,也遮不住透出的臭豆腐味。



这次可不听他忽悠了。李鸿章果然很是恼火:你日本人准备与西洋改修条约,这算什么理由,与我有什么关系?



李大人对日本不讲规矩、不讲礼节,出尔反尔,更是严加训斥。(答以“去秋甫经立约,尚未互换,此时遽行改议,殊非信守。”)



完了,忽悠不成了。



忽悠不成柳原前光也不能走啊。硬着头皮交涉,但大清在底线上一步不退。



能玩的,也就是玩点文字游戏了,想方设法夹带点私货罢。



————————————————



第四次,终于正式换约



1873年4月,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来中国进行条约的正式换文。



柳原前光修约没搞定,碰了一鼻子灰,原稿打回。回去以后,人很郁闷,条约也被当废纸搁到阁楼上了。



将近一年。



又是忽然有一天,政府忽然决定批准条约、派人换文,急事急办。



请记住我说的这点。这件事的背景,马上会在下文谈及。



啊,做了这么多艰苦的工作,尤其是日本,不畏艰难、瞒山过海地来往奔忙,费这么大劲,终于成了。后期主要领导代表最高领导出席,也就是握手、微笑,签个字、换个文书,再吃个饭罢了,是吧?



按现在的情形,好象是吧。



但不是。




------------

第三节“日使三问”



事情没那么简单。



日本人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



副岛种臣使出阴招,竟在官方正式议题之外,派出随员柳原前光、翻译官郑永宁造访大清总理衙门。



在日本的郑姓,有什么来头?可能有人不知道。如果我提郑成功,你肯定知道。郑永宁可是郑成功兄弟的后代。当然也不是汉奸,郑成功虽然是南明赐姓封王的人,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但他母亲确实是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的母亲在清兵攻灭南明政权时,自杀殉国,他的二儿子却在日本。郑永宁这家伙能量不小,我不能不多次提到它。



二人到总理衙门,无中生有地提出三项交涉事宜,清史称“三问”:



澳门还算不算是中国地盘?朝鲜是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原住民杀害了琉球人民,日本要派人去追查。(一询澳门是否中国管辖,抑由大西洋主张?一询朝鲜诸凡政令,是否由朝鲜自主,中国向不过问?一询台湾生番戕害琉球人民,拟遣人赴生番处诘问。)



历史记载很简单,可背后的情节很复杂。这三问,其实大有深意,用心也可谓毒辣。



大清当时那个情况……



副岛他们一定捏准了大清国不好回答。



但,这决不是让大清国面子上过不去那么简单。



为什么?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一下:



――――――――――――――――



第一件,澳门



中国地,谁也不敢说不是。



问题是,怎么处理葡萄牙人。



据史载,葡萄牙开始是在澳门租空地建房居住,要交租金的,“请隙地建屋,岁纳租银五百两。”后来,逐渐发展到“钉关逐役,抗不交租”,不但不交钱了,还把我们的机关办事人员给赶走了,当然赶走人也是为了不交钱。再后来,葡萄牙人还趁着英国法国侵占澳门作为据点的机会,伙同英国法国闹事。由小偷转当强盗,乱哄哄之中,也趁混水摸一把鱼,把部队开进来,建上了营房、炮台,向澳门人收起了税。这样一步一步,久而久之,竟造成“澳地关闸以内,悉被侵占”的既成事实。



对这么明目张胆的事,该管事的粤省大吏竟然“置之不问”。



不管怎么说,未经大清国允许就在澳门建兵营筑炮台,公然把地盘拿去用了,俨然主人一般。这就是现实,唯有法理上的“事实”,是连个借条都没有。



没有借条,大清国没说赠送,没说割让,当然是“主权在我”,不搞“共同开发”。



但日本人所指要害是――为什么管辖权没有了?你是收回还是就这样默认给了?



日本人问此事,不仅面子上把大清国损得够呛,简直是戮到了大清国的心窝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