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彼岸》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工智能在后台做了许多事情,让我们从前没想过的事情成为可能。我们生活在它们默默的服务中,在不知不觉间,可能周围的全部世界都已经被其环绕。
如此深入生活,怎能不有所了解。
对人工智能的讨论,最热的话题无疑是两个:人工智能会不会毁灭人类,以及人工智能会取代多少人的就业。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在科普文章《离超级人工智能到来还有多远》中有一些讨论。总体而言,我觉得人工智能会变得非常强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毁灭我们。它们的威胁性其实和原子弹一样:能毁灭所有人,但按钮掌握在人类手里。最有可能出现的不是它们毁灭我们,而是我们毁灭我们。
对于第二个问题,其实我在《北京折叠》中有所涉及。《北京折叠》是四年前的作品,讨论的是当机器大量取代工人,冗余的劳动力如何生活,小说给出的黑暗解法是:把多余的人们折叠进夜里。现实中我自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事,于是一直非常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国际上有一些评估,好几项权威研究都得出大致相似的结论:在未来20年,现有工作的一半左右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国内尚没有这样大型而完整的报告出炉,但据我了解,有几项研究正在开展,估计明年会陆陆续续公布评估结果。如果在短时期就有大量工作被替代,而被替代的工作者又不能快速找到新工作,那就有可能造成显著的社会冲击,无论对福利,还是对社会稳定,都是挑战。
对这个问题我在前言里不展开讲,在全书的最后一篇,《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中会有所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两点:了解它们,了解我们。只有了解它们才可能与之同行,只有了解我们自己,才能知道人类有什么优势。我们要回到对人本身的信仰,以人为理想,才能在未来拥有自己的空间。
我发起了一个儿童教育项目“童行计划”,就是想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做一些尝试。不是教人工智能编程,而是希望启发和促进孩子特有的智慧。我希望每个孩子长大的时候,都有充分的准备,与人工智能同行。童行计划也会做很多公益教育,让理念普惠推广,我们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被折叠进黑夜。
“人之彼岸”的意涵其实很简单:
人在此岸,AI在彼岸,对彼岸的遥望让我们观照此岸。

科幻故事
你在哪里
1
任毅觉得,没有什么比在路演之前接到素素的电话更令人头疼的了。
他坐在会场外,心中纠结要不要接。会还有三分钟就开始了,据说姜总已经到楼下大堂,马上就乘电梯上来了,而他的商业计划书也已经反反复复过了很多遍,在头脑中热情翻滚,即将沸腾倾泻而出了,此时若接了素素的电话,且不说思绪可能全被打乱,更大的风险是,若素素说起来没完,他甚至可能会迟到。C轮融资很关键,这是整个公司命悬一线的时刻,他不能冒这个险。但是素素的电话若是不接,后果也很严重。他在转瞬间翻滚了三四个前景预估,难以抉择,耳机里一直在响,心里揪着,就像用细绳吊一桶金子。
最终,他还是决定让助手小诺来应对。
“小诺,你替我接一下电话。”任毅说,“跟素素说,晚上我给她准备了一个大惊喜,让她下班之后等我来接她。”
“好的,”小诺在耳机里说,“需要您的分身接听吗?”
“暂时不用了,你来跟素素说吧。就说我这会儿忙,晚上一定好好陪她。”任毅想了想,又加了句,“挂了电话之后,你给我订一个最浪漫的地方。”
小诺开始自动接听了,耳机里暂时安静下来。任毅没有选择旁听通话。他相信小诺,她一向谦恭有礼,又库存了数十万条平息怒火的经验话语,应该能安抚素素的情绪。他看了看袖子上显示的通话时间,25秒了,素素能坚持25秒没有挂电话,说明情绪还不至于太糟。任毅心里忐忑,但强行让自己把注意力转回到会议室。
“姜总好!姜总好!”当以姜劲涛为首的一行人走进会议室的时候,任毅从椅子上跳起来,到会议室门口伸出手,神情殷切。
“不好意思哈,来晚了点。”姜劲涛说。
“没事,没事,差不多,差不多。”任毅急忙替对方开脱道,“路上堵车吧?”
“主要是上一个会拖延了。”姜劲涛说,“我跟他们说我有会,但他们还是说个没完没了,不好意思啊。”
“没事。忙人都这样,会连着会。”任毅顺势赔了个笑脸说,“您真应该试用一下我们的‘分身’产品,八个会都能参加。”
“哈,”姜劲涛发出轻轻一笑,判断不出是欣赏任毅的幽默,还是不以为然,“行啊,你讲讲,我们买一套,说不准你下回来的时候,接待你的就是你的产品了。”
任毅听了,脸色变了变,这话听起来,滋味似乎总不是那么对。
但他无暇多想,只能顺势站起身,一边播放商业计划书,一边开始讲:“姜总好,各位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人工智能服务程序‘分身’。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最贵?时间!对大家来说金钱不成问题、知识唾手可得、关系遍布全球,就是时间不够分配……”
任毅一边说,一边观察台下几位投资大佬的反应。几个人看得挺专心,但是表情严肃,嘴角都紧闭着,弧线往下掉,说不上是正在认真思考还是持不同意见。他心里稍微有点虚,讲一个数字的时候,两次都念错了。脸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