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城》
分类: txts3
且可能会比之前更严重。他没有把这些话说出来,而是吼道:“重要的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呵呵,”帕克兰说,“我还以为我们说不到这段呢。我们当时已经基本上都把工位调整恢复了,但就在这个时候,纽柯克那个大家伙出现了。”
“他也是一个黑人兄弟。”伊利亚斯说。
“纽柯克之前一直在流水线下面干活儿。他开始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听别人跟他说了一嘴。他就冲上来叫我‘种族歧视猪’,还下狠手打了我。”领班用手指着自己脸上的瘀青,从他进办公室以后,脸肿得更加厉害了。
扎列斯基毫不客气地问:“你还手了吗?”
“没有。”
“幸亏你还有点儿头脑。”
“我有头脑,好吧,”帕克兰说,“我开除了纽柯克。当场就叫他走人。在这儿,没有人在揍了领班之后还能逍遥法外的。”
“这事我们得再看看,”伊利亚斯说,“很多事情都要看情况,尤其是当时挑衅的情况。”
马特·扎列斯基用手捋了捋头发,他自己怎么就只有这么点儿头发。本来,所有这些令人不快的局面都应该交给厂长麦肯农处理的,但是他人不在这儿。他在10英里开外的员工总部开会,主要讨论的是“猎户星”这款即将投产的超级神秘新车。有时候,马特·扎列斯基感觉麦肯农好像已经退休了,不过离他正式退休其实还有6个月呢。
现在,这个“烫手山芋”就落到了马特·扎列斯基的手里,和以前一样,这也是一桩棘手的纠纷。扎列斯基根本不可能继任厂长,而且他也知道这一点。他已经被召去看过了自己的官方评估,那个夹着评估记录的皮革活页本永远都摆在生产副总裁的办公桌上。这样就方便副总裁在每次需要任命或者提拔新人的时候,翻开来做参考。马特·扎列斯基那一页,除了照片和其他细节信息,还写着:“此人安排在目前的管理岗位最恰当。”
全公司的要员都知道,这种装腔作势、虚情假意的官方辞令其实就是在说,“没你什么事了”。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这个人升到这个位置已经够高了,这个职位估计一直会是他的,但是不会再升职了。
按照公司规定,不论什么人的档案里被写下那样一条致命的结论,都必须告知本人。这也是为什么马特·扎列斯基一个月前就知道,自己再怎么升也不会超过现在副厂长的位置了。虽然在最初得知消息的时候感觉苦涩失望,不过现在他已经逐渐接受这个事实了。他也知道其中的原因,他的观念太陈旧了,属于穷途末路的那群人——管理层和董事会不想再把更高层的关键岗位交给他了。如今,厂里的高层很少有像扎列斯基这样一步步升上来的——从车间工人、检查员、领班、主管一直到副厂长。他起步的时候,没有工程专业的学位,高中没毕业就去参加“二战”了。但是战后,他用自己的士兵补贴,通过夜校拿了一个学位,之后就开始一路往上爬,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欧洲堡垒等艰难险阻,活下来的人大多和他一样,充满雄心壮志。然而,扎列斯基后来才意识到,他浪费了太多时间,他开始的太晚了。那些强者,位于汽车公司梯队最顶端的——不论那时,还是现在——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办公室的年轻人,初生牛犊,满腔热忱。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麦肯农回避这个问题的理由,他现在还是厂里的“老大”,即便他不是有意为之。副厂长犹豫不决。他完全可以去请麦肯农做主,而且只要在这里打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他。
不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他自己也承认,是骄傲;扎列斯基知道,他能处理得和麦肯农一样好,甚至比他还要好。第二,他的直觉告诉他,还不是求救的时候。
扎列斯基突然问伊利亚斯:“工会有什么要求?”
“这个嘛,我和我们的地方主席谈……”
“咱们就把这些省了吧,”扎列斯基说,“我们都知道,早晚得开始谈,就直接说你们想要什么吧。”
“那很好,”这位工会委员说,“我们坚持三点。第一,纽柯克即刻复职,而且要补偿他在这段时间的损失。第二,向涉及的两位兄弟道歉。第三,开除领班帕克兰。”
帕克兰原本懒洋洋地向后倚着,突然猛地往前坐起来。“上天啊!你们的要求倒是不多呀。”他用讽刺的语气发问:“只是出于好奇,我是应该在被开除之前道歉?还是开除了之后再道歉?”
“公司要有一个正式的道歉,”伊利亚斯答道,“至于你是不是懂得礼貌去道歉,全由你自己决定。”
“本来就是由我决定。就别让他们屏气凝神地等着了。”
马特·扎列斯基厉声说:“要是你自己能多屏一会儿气,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乱成一团了。”
“你不会是要告诉我,他说的这些你都同意了吧?”领班生气地朝伊利亚斯打了个手势。
“我还没有找谁商量呢。我现在需要先想一想,而且你们俩各执一词,我还要去听听别人的说法。”扎列斯基拿起他身后的电话。背对着那两个人,拨打了一个号码,等待着。
等他想找的那个人接了电话,扎列斯基只是问了一句:“下面的情况怎么样?”
电话那一头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马特?”
“对。”
除了电话那边谨小慎微的回应,扎列斯基还能听到对方车间里刺耳的噪声。他总是惊叹,居然有人能够在那般嘈杂的工作环境中生存下去。即便是他自己,在流水线上干活的那些年,直到搬进
“呵呵,”帕克兰说,“我还以为我们说不到这段呢。我们当时已经基本上都把工位调整恢复了,但就在这个时候,纽柯克那个大家伙出现了。”
“他也是一个黑人兄弟。”伊利亚斯说。
“纽柯克之前一直在流水线下面干活儿。他开始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听别人跟他说了一嘴。他就冲上来叫我‘种族歧视猪’,还下狠手打了我。”领班用手指着自己脸上的瘀青,从他进办公室以后,脸肿得更加厉害了。
扎列斯基毫不客气地问:“你还手了吗?”
“没有。”
“幸亏你还有点儿头脑。”
“我有头脑,好吧,”帕克兰说,“我开除了纽柯克。当场就叫他走人。在这儿,没有人在揍了领班之后还能逍遥法外的。”
“这事我们得再看看,”伊利亚斯说,“很多事情都要看情况,尤其是当时挑衅的情况。”
马特·扎列斯基用手捋了捋头发,他自己怎么就只有这么点儿头发。本来,所有这些令人不快的局面都应该交给厂长麦肯农处理的,但是他人不在这儿。他在10英里开外的员工总部开会,主要讨论的是“猎户星”这款即将投产的超级神秘新车。有时候,马特·扎列斯基感觉麦肯农好像已经退休了,不过离他正式退休其实还有6个月呢。
现在,这个“烫手山芋”就落到了马特·扎列斯基的手里,和以前一样,这也是一桩棘手的纠纷。扎列斯基根本不可能继任厂长,而且他也知道这一点。他已经被召去看过了自己的官方评估,那个夹着评估记录的皮革活页本永远都摆在生产副总裁的办公桌上。这样就方便副总裁在每次需要任命或者提拔新人的时候,翻开来做参考。马特·扎列斯基那一页,除了照片和其他细节信息,还写着:“此人安排在目前的管理岗位最恰当。”
全公司的要员都知道,这种装腔作势、虚情假意的官方辞令其实就是在说,“没你什么事了”。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这个人升到这个位置已经够高了,这个职位估计一直会是他的,但是不会再升职了。
按照公司规定,不论什么人的档案里被写下那样一条致命的结论,都必须告知本人。这也是为什么马特·扎列斯基一个月前就知道,自己再怎么升也不会超过现在副厂长的位置了。虽然在最初得知消息的时候感觉苦涩失望,不过现在他已经逐渐接受这个事实了。他也知道其中的原因,他的观念太陈旧了,属于穷途末路的那群人——管理层和董事会不想再把更高层的关键岗位交给他了。如今,厂里的高层很少有像扎列斯基这样一步步升上来的——从车间工人、检查员、领班、主管一直到副厂长。他起步的时候,没有工程专业的学位,高中没毕业就去参加“二战”了。但是战后,他用自己的士兵补贴,通过夜校拿了一个学位,之后就开始一路往上爬,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欧洲堡垒等艰难险阻,活下来的人大多和他一样,充满雄心壮志。然而,扎列斯基后来才意识到,他浪费了太多时间,他开始的太晚了。那些强者,位于汽车公司梯队最顶端的——不论那时,还是现在——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办公室的年轻人,初生牛犊,满腔热忱。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麦肯农回避这个问题的理由,他现在还是厂里的“老大”,即便他不是有意为之。副厂长犹豫不决。他完全可以去请麦肯农做主,而且只要在这里打一个电话就可以找到他。
不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他自己也承认,是骄傲;扎列斯基知道,他能处理得和麦肯农一样好,甚至比他还要好。第二,他的直觉告诉他,还不是求救的时候。
扎列斯基突然问伊利亚斯:“工会有什么要求?”
“这个嘛,我和我们的地方主席谈……”
“咱们就把这些省了吧,”扎列斯基说,“我们都知道,早晚得开始谈,就直接说你们想要什么吧。”
“那很好,”这位工会委员说,“我们坚持三点。第一,纽柯克即刻复职,而且要补偿他在这段时间的损失。第二,向涉及的两位兄弟道歉。第三,开除领班帕克兰。”
帕克兰原本懒洋洋地向后倚着,突然猛地往前坐起来。“上天啊!你们的要求倒是不多呀。”他用讽刺的语气发问:“只是出于好奇,我是应该在被开除之前道歉?还是开除了之后再道歉?”
“公司要有一个正式的道歉,”伊利亚斯答道,“至于你是不是懂得礼貌去道歉,全由你自己决定。”
“本来就是由我决定。就别让他们屏气凝神地等着了。”
马特·扎列斯基厉声说:“要是你自己能多屏一会儿气,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乱成一团了。”
“你不会是要告诉我,他说的这些你都同意了吧?”领班生气地朝伊利亚斯打了个手势。
“我还没有找谁商量呢。我现在需要先想一想,而且你们俩各执一词,我还要去听听别人的说法。”扎列斯基拿起他身后的电话。背对着那两个人,拨打了一个号码,等待着。
等他想找的那个人接了电话,扎列斯基只是问了一句:“下面的情况怎么样?”
电话那一头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马特?”
“对。”
除了电话那边谨小慎微的回应,扎列斯基还能听到对方车间里刺耳的噪声。他总是惊叹,居然有人能够在那般嘈杂的工作环境中生存下去。即便是他自己,在流水线上干活的那些年,直到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