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
分类: qsxs
                    是:西面联络达头、阿波,使沙钵略分兵防其右部;东面联络处罗侯和奚、契丹等,使沙钵略分兵防其左部。突厥可汗之间,彼此猜疑,趁衅出击,定可一举而功成。文帝采纳了这一建议,分派使臣往东、西两处"远交"势力较弱的达头、阿波、处罗侯以及奚、契丹,使其内附,造成沙钵略与各可汗间的猜疑。开皇三年四月,命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分兵八路出塞抗击突厥。杨爽大破沙钵略军,窦荣定击败阿波军。长孙晟劝阿波归附,沙钵略袭取阿波居地,阿波逃归达头,与达头合兵攻沙钵略。贪汗与河波友善,被沙钵略夺其众而废黜,也逃归达头。突厥内部相互攻杀,都派使入隋请和求援。文帝仍然施行"离强合弱"之策,一概拒绝,任其自然残杀。 
沙钵略屡为隋军所败,开皇四年九月遣使求和,千金公主自请改姓杨氏,为文帝义女。文帝封千金为大义公主,遣使致书沙钵略允其以"翁婿"之亲相认。此后,阿波势力渐强,东与沙钵略接境,西有龟兹、铁勒、疏勒等地,因号西突厥,突厥分为东、西两部。五年七月,沙钵略为达头、阿波所困,③ 《隋文》卷73《刘旷传》。
① 《隋书》卷51《长孙览附晟传》。
又怕契丹夹击,向隋求援。文帝已然掌握突厥内部力量的消长,命晋王杨广出兵相援,击败阿波。沙钵略归顺隋室,称"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表示"永为藩附"①。
沙钵略死后,其弟处罗侯立,称莫何可汗。文帝命长孙晟赐其旗鼓,西击阿波,阿波被擒。莫何死,沙钵略子雍虞闾立,号都蓝可汗。沙钵略另一子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文帝依然"远交",许突利娶隋安义公主为妻,故意赐予优厚,以离间都蓝。都蓝果然被激怒,与达头合兵袭突利。长孙晟设计挟持突利到长安归降,文帝封其为启民可汗,命高颎、杨素率兵大败达头、都蓝。启民招收旧部,居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南)。都蓝被部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屡为隋军所败。仁寿三年(公元603 年),步迦所部大乱,铁勒、仆骨等部归附启民。步迦逃奔吐谷(yù,音玉)浑,启民成为东突厥可汗,完全依附隋朝,北部边疆基本安宁。
(2)进攻高丽文帝即位,高丽王高汤遣使朝贡,授为大将军,辽东郡公。开皇二年正月、十一月,两次遣使贡方物。三年正月、四月、五月,不断遣使来朝。平陈之后,高汤担心隋攻高丽,便"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文帝以其"专怀不信,恒自猜疑",赐玺书责其"诚节未尽"①。不久,高汤病卒,其子高元继立,文帝准其请,特封为高丽王。十八年春,高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入犯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将其击退。文帝大为恼怒,命汉王杨谅、宜阳公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带领水陆军兵30 万,分两路进攻高丽。陆路遇大水,粮草不继,军中发生疾病;水路遇大风,船舰飘没。史称,死亡兵士十之八九。此间,正值隋与突厥达头、都蓝决胜之际,文帝趁高丽王遣使谢罪,宣布罢兵。百济王闻知隋军将征高丽,急忙遣使请为隋军向导。文帝既已罢兵,告其使者,高丽"服罪",不可再伐。高丽王知道此事后,兴兵侵扰百济。隋在辽东一带,则基本安定无事。
① 《资治通鉴》卷176 长城公至德三年七月。
① 《隋书》卷81《高丽传》。
(二)隋之强盛仁寿四年(公元604 年)七月,文帝逝于岐州(今陕西凤翔北)的仁寿宫大宝殿,次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第二年正月,改年号为大业,隋朝进入一个新的统治年代。
1。杨广夺位杨广(公元569-618 年),又名英,文帝次子,生母独孤皇后。自幼敏慧,深受父母宠爱。开皇元年,立为晋王。20 岁时,节度八路兵马,指挥灭陈。不久,转为扬州总管,每年一次入朝觐见父皇、母后。
杨广长兄杨勇为皇太子,参决军国大政。可惜杨勇多内宠,昭训云氏专擅东宫内政,深为独孤后不满。杨广每次入觐,都在母后面前"弥自矫饰",独孤后越发称赞杨广。当其"知皇后意移,始构夺宗之计"。派心腹暗示越国公杨素,转述皇后的意思。"皇后遂遗(杨)素金,始有废立之意。"①开皇二十年,突厥犯塞,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杨广趁机"卑躬以交"。在独孤皇后和重臣杨素的支持下,文帝终于废黜杨勇,立杨广为皇太子。此时,反对废长立幼的元勋高颎已被文帝罢免,正由杨素接替其尚书左仆射之职。文帝改年号为仁寿,每年避暑仁寿宫,朝政遂为杨广、杨素等把持。
杨广为皇太子不到4 年,文帝就一病不起,"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仁寿四年七月,文帝已经"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了,杨广与杨素却在传递宫内外的消息。所写字条被宫人误送到文帝手中,文帝开始懊悔。随即又见宠妃宣华夫人陈氏神色慌乱,忙问其故,说"太子无礼"相逼。文帝悔恨交加,说"畜生何足付大事"!急命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拟诏召回杨勇,杨素立即与杨广合谋,"矫诏执(柳)述、(元)岩,系大理狱",派东宫兵士把守宫门,妃嫔及宫人都"出就别室"。不久,文帝即亡,宫内外"颇有异论"②。
文
                
                
                
                    沙钵略屡为隋军所败,开皇四年九月遣使求和,千金公主自请改姓杨氏,为文帝义女。文帝封千金为大义公主,遣使致书沙钵略允其以"翁婿"之亲相认。此后,阿波势力渐强,东与沙钵略接境,西有龟兹、铁勒、疏勒等地,因号西突厥,突厥分为东、西两部。五年七月,沙钵略为达头、阿波所困,③ 《隋文》卷73《刘旷传》。
① 《隋书》卷51《长孙览附晟传》。
又怕契丹夹击,向隋求援。文帝已然掌握突厥内部力量的消长,命晋王杨广出兵相援,击败阿波。沙钵略归顺隋室,称"大隋皇帝真皇帝也",表示"永为藩附"①。
沙钵略死后,其弟处罗侯立,称莫何可汗。文帝命长孙晟赐其旗鼓,西击阿波,阿波被擒。莫何死,沙钵略子雍虞闾立,号都蓝可汗。沙钵略另一子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文帝依然"远交",许突利娶隋安义公主为妻,故意赐予优厚,以离间都蓝。都蓝果然被激怒,与达头合兵袭突利。长孙晟设计挟持突利到长安归降,文帝封其为启民可汗,命高颎、杨素率兵大败达头、都蓝。启民招收旧部,居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南)。都蓝被部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屡为隋军所败。仁寿三年(公元603 年),步迦所部大乱,铁勒、仆骨等部归附启民。步迦逃奔吐谷(yù,音玉)浑,启民成为东突厥可汗,完全依附隋朝,北部边疆基本安宁。
(2)进攻高丽文帝即位,高丽王高汤遣使朝贡,授为大将军,辽东郡公。开皇二年正月、十一月,两次遣使贡方物。三年正月、四月、五月,不断遣使来朝。平陈之后,高汤担心隋攻高丽,便"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文帝以其"专怀不信,恒自猜疑",赐玺书责其"诚节未尽"①。不久,高汤病卒,其子高元继立,文帝准其请,特封为高丽王。十八年春,高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入犯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将其击退。文帝大为恼怒,命汉王杨谅、宜阳公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带领水陆军兵30 万,分两路进攻高丽。陆路遇大水,粮草不继,军中发生疾病;水路遇大风,船舰飘没。史称,死亡兵士十之八九。此间,正值隋与突厥达头、都蓝决胜之际,文帝趁高丽王遣使谢罪,宣布罢兵。百济王闻知隋军将征高丽,急忙遣使请为隋军向导。文帝既已罢兵,告其使者,高丽"服罪",不可再伐。高丽王知道此事后,兴兵侵扰百济。隋在辽东一带,则基本安定无事。
① 《资治通鉴》卷176 长城公至德三年七月。
① 《隋书》卷81《高丽传》。
(二)隋之强盛仁寿四年(公元604 年)七月,文帝逝于岐州(今陕西凤翔北)的仁寿宫大宝殿,次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第二年正月,改年号为大业,隋朝进入一个新的统治年代。
1。杨广夺位杨广(公元569-618 年),又名英,文帝次子,生母独孤皇后。自幼敏慧,深受父母宠爱。开皇元年,立为晋王。20 岁时,节度八路兵马,指挥灭陈。不久,转为扬州总管,每年一次入朝觐见父皇、母后。
杨广长兄杨勇为皇太子,参决军国大政。可惜杨勇多内宠,昭训云氏专擅东宫内政,深为独孤后不满。杨广每次入觐,都在母后面前"弥自矫饰",独孤后越发称赞杨广。当其"知皇后意移,始构夺宗之计"。派心腹暗示越国公杨素,转述皇后的意思。"皇后遂遗(杨)素金,始有废立之意。"①开皇二十年,突厥犯塞,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杨广趁机"卑躬以交"。在独孤皇后和重臣杨素的支持下,文帝终于废黜杨勇,立杨广为皇太子。此时,反对废长立幼的元勋高颎已被文帝罢免,正由杨素接替其尚书左仆射之职。文帝改年号为仁寿,每年避暑仁寿宫,朝政遂为杨广、杨素等把持。
杨广为皇太子不到4 年,文帝就一病不起,"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仁寿四年七月,文帝已经"卧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了,杨广与杨素却在传递宫内外的消息。所写字条被宫人误送到文帝手中,文帝开始懊悔。随即又见宠妃宣华夫人陈氏神色慌乱,忙问其故,说"太子无礼"相逼。文帝悔恨交加,说"畜生何足付大事"!急命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拟诏召回杨勇,杨素立即与杨广合谋,"矫诏执(柳)述、(元)岩,系大理狱",派东宫兵士把守宫门,妃嫔及宫人都"出就别室"。不久,文帝即亡,宫内外"颇有异论"②。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