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界帝君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它和辩证唯物主义所提倡的物质不灭的思想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历史故事

僧圆泽传原文

杭州三生石僧圆泽传石刻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

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

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

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瞿塘。”

遂去,莫如所之。

现代散文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二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

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读事令人动容,这个故事歌颂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甘泽谣・圆观简介

三生石本为佛教故事,古时不甚闻名。后经北宋苏东坡所作《僧圆泽传》方才为人熟知,之后石凭文贵,三生石便也名扬四海,千古不衰。但《僧圆泽传》实非出于苏东坡的奇思妙想,乃是苏东坡润色古人文章而成。此故事最早记于唐代袁郊作《甘泽谣》中的有一篇《圆观》传奇故事,以下为其原文。

原文

杭州三生石

圆观者,大历末,雒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梵学之外,音律大通,时人以富僧为名,而莫知所自也。李谏议源,公卿之子,当天之际,以K宴饮酒为务。父~居守,陷于贼中。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饮而已。不置仆使,断其闻知,唯与圆观为忘言交。促膝静话,自旦及昏。时人以清浊不伦,颇生讥诮,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川,抵青城峨眉,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缧惫龋李公欲上荆州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决。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繇人,请缛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次南浦,维舟山下,见妇人数人,锦裆负罂而汲。圆观望见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曰:“自上峡来,此徒不少,何独恐此数人?”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