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02》
分类: txts3
名巫女的大神社,入选概率就要低一些。此外,年末年初的时候还会有一部分人会以打工的形式来做巫女,这相对比较容易。
1.5 参拜的规矩
所谓参拜,其实从穿过鸟居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在进入神社境内之前,预先把帽子、大衣、围巾等脱下来是基本的礼仪。因为鸟居是神域和人间的分界,穿过鸟居实际上就是一个祛除污秽、净化心灵的过程。
如果身上的污秽太重,光靠鸟居无法净化,就要依靠一种叫作祓禊的仪式,就是在神明面前用清水洗净身上的污秽。伊势神宫的祓禊非常气派,五十铃川横穿过参道,人们可以在河边通过洗手洁净心灵;一般的神社里也会在手水舍专门进行祓禊。
参拜者在手水舍用水盆盛满水,首先用右手拿起勺子,舀起清水清洗左手,再换手清洗,最后再把勺子换回右手,用左手的掌心盛起一些水来漱口,漱完之后整个祓禊仪式就结束了。最忌讳的是用嘴直接去喝勺子里的水,不仅步骤不对,而且非常不雅观。
大部分神社的拜殿正面上方都会悬挂铃,因为古时候的日本人相信铃声可以招来神灵、驱散恶灵,参拜者通过摇动垂下来的布来振动铃就能起到镇魂的作用。铃的下方有一个赛钱箱,人们可以投放一些零钱,也叫作赛钱。现在很多人把赛钱当作给神社的捐款,但在最开始这其实是人们因私人目的而交给神社的财物。古人认为交赛钱是在赔偿自己的污秽曾经带来的损失,有这种心理的参拜者会自发地把各种物品献给神。
神社里还发放避除灾难的护身符以及预知未来运势的神签,这跟佛教差不多。在这之后就是俗称“二拜二拍一拜”的拜礼,也是参拜的最终步骤,就是先鞠两个躬,再拍两下手,最后再鞠一个躬。鞠躬和拍手都是古人的规矩,鞠躬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拍手则是在说“见到你很高兴”。一直以来,日本人就是在用这些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在和神进行着沟通。
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参拜必须定期进行,一般都是在每月的1日或者15日。即便繁忙到不能坚持每个月都去,每年新年时也必定要去进行参拜。
1.6 净化与祈愿
日语中有个说法叫“人生の節目”,意为“人生的段落”,说的是人一生中出现的一个个转折的时刻。上学、毕业、第一份工作、结婚、生子都算得上是人生的转折点,而其中一些与神道的仪式密不可分。
每年的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节,也是日本的儿童节。男孩儿3岁和5岁、女孩儿3岁和7岁时都要举行庆贺仪式,如果家里有符合年龄的小孩儿,大人们就会给他们换上和服去神社祈愿,愿神明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厄年是从平安时代流传到现在的一个说法,指的是人一生中多灾的年纪。男性多数在25岁、42岁、61岁时,女性多数在19岁、33岁、37岁时遇到精神和健康上的不顺。每到这些年纪,人们都会前去参拜神社,通过接受净化的仪式来为自己接下来的一年消灾。
“七五三”节、厄年这些日本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大都需要在神社举行相关仪式。仪式一般在拜殿举行,参拜者进入拜殿时必须略微低头并且保持静默,向神表达足够的敬意。在神职人员的指示下各就各位之后,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神职人员会念一段祝词,之后就是仪式的重头戏——净化。
神职人员会手执一根贴满了纸条的净化棒在参拜者头顶挥舞,这可以替参拜者镇魂。在进行净化的过程中,人们必须把头往下低一点,同时做到心无杂念。待净化完成后,参拜者们从神职人员手里接过玉串,然后献给神明。所谓玉串,就是一小截缠了纸条的杨桐树枝。把玉串献给神明之后再进行“二拜二拍一拜”,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献玉串这个仪式在以前其实比较复杂,人们还会在祭场放上刀剑、丝绸等昂贵的物品,现在一切都简化了,通通用一截树枝来代替。不过玉串也是要花钱的,参拜者一般会把一定数额的现金包起来并以“玉串料”的名义交付给神职人员。
1.7 人神共乐的祭典
在日本,每逢盛大的祭典活动,街上游行的精美彩车、令人目不暇接的舞蹈以及人山人海的围观者,热闹非凡。那么,他们到底在祭祀些什么呢?
要了解日本的祭祀,就必须先弄清楚氏神和氏子这一对关系。氏神又叫产土神或者镇守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守护土地的神明”;氏子则是受氏神守护的当地居民。日本各地都存在着氏神,他们是从古至今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祖先神”。人们相信,越是祭祀这些神明,神明就越会给大家带来各种好处。相反,如果马马虎虎地对待神明,是有可能降下神罚的,于是一系列热情款待神明的祭典活动就这么开展并延续下来了。人们在祭典中摆上美食、演奏神乐,还用神轿把神明抬到四处。
大阪的花车祭和长野的御柱祭曾经由于举办形式过于激烈,而出现过有人死伤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祭典中祭祀的是一位凶神,而凶神喜欢看到人们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样子。不过,现在的祭典已经成为神和人能够一起庆祝和享受的活动了。
神轿、花车是祭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前提到的由神职人员操办的净化仪式不是所有人都能到场观看的,而祭典就不一样了。随着神轿和花车在大街上游行,围观者会很容易地聚集起来。
神轿在大街上的游行叫神幸
1.5 参拜的规矩
所谓参拜,其实从穿过鸟居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在进入神社境内之前,预先把帽子、大衣、围巾等脱下来是基本的礼仪。因为鸟居是神域和人间的分界,穿过鸟居实际上就是一个祛除污秽、净化心灵的过程。
如果身上的污秽太重,光靠鸟居无法净化,就要依靠一种叫作祓禊的仪式,就是在神明面前用清水洗净身上的污秽。伊势神宫的祓禊非常气派,五十铃川横穿过参道,人们可以在河边通过洗手洁净心灵;一般的神社里也会在手水舍专门进行祓禊。
参拜者在手水舍用水盆盛满水,首先用右手拿起勺子,舀起清水清洗左手,再换手清洗,最后再把勺子换回右手,用左手的掌心盛起一些水来漱口,漱完之后整个祓禊仪式就结束了。最忌讳的是用嘴直接去喝勺子里的水,不仅步骤不对,而且非常不雅观。
大部分神社的拜殿正面上方都会悬挂铃,因为古时候的日本人相信铃声可以招来神灵、驱散恶灵,参拜者通过摇动垂下来的布来振动铃就能起到镇魂的作用。铃的下方有一个赛钱箱,人们可以投放一些零钱,也叫作赛钱。现在很多人把赛钱当作给神社的捐款,但在最开始这其实是人们因私人目的而交给神社的财物。古人认为交赛钱是在赔偿自己的污秽曾经带来的损失,有这种心理的参拜者会自发地把各种物品献给神。
神社里还发放避除灾难的护身符以及预知未来运势的神签,这跟佛教差不多。在这之后就是俗称“二拜二拍一拜”的拜礼,也是参拜的最终步骤,就是先鞠两个躬,再拍两下手,最后再鞠一个躬。鞠躬和拍手都是古人的规矩,鞠躬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拍手则是在说“见到你很高兴”。一直以来,日本人就是在用这些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在和神进行着沟通。
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参拜必须定期进行,一般都是在每月的1日或者15日。即便繁忙到不能坚持每个月都去,每年新年时也必定要去进行参拜。
1.6 净化与祈愿
日语中有个说法叫“人生の節目”,意为“人生的段落”,说的是人一生中出现的一个个转折的时刻。上学、毕业、第一份工作、结婚、生子都算得上是人生的转折点,而其中一些与神道的仪式密不可分。
每年的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节,也是日本的儿童节。男孩儿3岁和5岁、女孩儿3岁和7岁时都要举行庆贺仪式,如果家里有符合年龄的小孩儿,大人们就会给他们换上和服去神社祈愿,愿神明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厄年是从平安时代流传到现在的一个说法,指的是人一生中多灾的年纪。男性多数在25岁、42岁、61岁时,女性多数在19岁、33岁、37岁时遇到精神和健康上的不顺。每到这些年纪,人们都会前去参拜神社,通过接受净化的仪式来为自己接下来的一年消灾。
“七五三”节、厄年这些日本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大都需要在神社举行相关仪式。仪式一般在拜殿举行,参拜者进入拜殿时必须略微低头并且保持静默,向神表达足够的敬意。在神职人员的指示下各就各位之后,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神职人员会念一段祝词,之后就是仪式的重头戏——净化。
神职人员会手执一根贴满了纸条的净化棒在参拜者头顶挥舞,这可以替参拜者镇魂。在进行净化的过程中,人们必须把头往下低一点,同时做到心无杂念。待净化完成后,参拜者们从神职人员手里接过玉串,然后献给神明。所谓玉串,就是一小截缠了纸条的杨桐树枝。把玉串献给神明之后再进行“二拜二拍一拜”,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献玉串这个仪式在以前其实比较复杂,人们还会在祭场放上刀剑、丝绸等昂贵的物品,现在一切都简化了,通通用一截树枝来代替。不过玉串也是要花钱的,参拜者一般会把一定数额的现金包起来并以“玉串料”的名义交付给神职人员。
1.7 人神共乐的祭典
在日本,每逢盛大的祭典活动,街上游行的精美彩车、令人目不暇接的舞蹈以及人山人海的围观者,热闹非凡。那么,他们到底在祭祀些什么呢?
要了解日本的祭祀,就必须先弄清楚氏神和氏子这一对关系。氏神又叫产土神或者镇守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守护土地的神明”;氏子则是受氏神守护的当地居民。日本各地都存在着氏神,他们是从古至今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祖先神”。人们相信,越是祭祀这些神明,神明就越会给大家带来各种好处。相反,如果马马虎虎地对待神明,是有可能降下神罚的,于是一系列热情款待神明的祭典活动就这么开展并延续下来了。人们在祭典中摆上美食、演奏神乐,还用神轿把神明抬到四处。
大阪的花车祭和长野的御柱祭曾经由于举办形式过于激烈,而出现过有人死伤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祭典中祭祀的是一位凶神,而凶神喜欢看到人们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样子。不过,现在的祭典已经成为神和人能够一起庆祝和享受的活动了。
神轿、花车是祭典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前提到的由神职人员操办的净化仪式不是所有人都能到场观看的,而祭典就不一样了。随着神轿和花车在大街上游行,围观者会很容易地聚集起来。
神轿在大街上的游行叫神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