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分类: qsxs
什么了,捏捏鼻子说就听你们的吧。暗地里却与赵高商议,说:“刚才那些说的话你也听见了吧?”
赵高说:“是啊,这些大臣太过分,竟敢当众违逆陛下的心意。”
胡亥点头叹息说:“是啊,这都是我才登基根基不稳不能让他们臣服。先帝在位时五次巡视全国,彰显圣威,如今我不这么做的话岂不是向天下人示弱吗?也难怪大臣们不信服。”
赵高立刻说:“陛下英明!臣这就去准备。”
很快到春天的时候,一切准备妥当,胡亥领着李斯、赵高还有一干大臣浩浩荡荡出发了。旅游路线定为从咸阳出发,走高速公路,从河北到渤海,又到江苏浙江。旅途非常遥远。这条路线嬴政当年也走过,老子走过,儿子再走时自然要瞻仰下当年的遗迹。不要忘记,嬴政当年旅游,每去一处都要立石碑,写某某到此一游的同时顺便表彰攻击。胡亥看到这些早就物是人非的石刻忍不住欷感叹一番啊。
胡亥说:“这些石刻都是先帝在世时修的,现在我继承皇帝的称号,却不能自称始皇,那么我所刻下的碑文,时间长了恐怕会被后代误解啊。”
大臣们面面相觑,想说话又弄不清皇帝到底想说什么。
就听胡亥又感慨地说:“后人可不知道这些石刻是我刻的,怕是时间长了会误解成后代子孙所刻,这样就不能称颂始皇的功绩了。”
哦!恍然大悟,随行几位,左右丞相李斯、冯去疾,御史大夫集体下跪说:“既然这样就请陛下连先皇传位于陛下的诏书也一并刻上吧,这样后人就不会误解了。”
这话说出来,其实是要担风险的,搞不好会掉脑袋。胡亥登基一个月,而朝中的传闻就传了一个月。矫诏篡位虽然谁也拿不出证据,但是并不能说不引起大臣们的怀疑。扶苏死,蒙恬蒙毅被囚,这几件事情同时搅和在里头,由不得人不生疑惑啊。胡亥对满朝窃窃私语不会不知道,做贼的心虚,这也成了胡亥登基后最后的大心病。
这个将嬴政传位诏书刻在碑刻上的建议,无疑是胡亥欲望洗去自身嫌疑的举动。这三位说了这番话就后悔了,这是在揣测上意,在玩火。这个提议实在太合乎上意,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三位心惊胆战的时候,胡亥阴沉着一张脸,很久才说:“就这么办。”
这时候大家心里都有数了,而这一切都被赵高看在眼里。
胡亥心事重重,旅游到辽东回头。很显然回去的路途没有来时轻松,赵高随伺在胡亥身边,多日察言观色后,他觉得时机到了。
有一天,私下里赵高就对胡亥说:“陛下,您现在虽然贵为九五至尊,但前面的路还是很难走。”
这句话说到胡亥心里去了,他立刻说:“是啊。大臣们势力强大又不信服我,万一其他皇子与我争位要怎么办!”
这话意有所指,别人或许听不懂,可是赵高明白。胡亥最大的心病就是他的皇位来路不正,越是这样越是怕有人也学他当初,来个篡位玩玩。再联系众大臣冒险建议一事,就更让这位新皇寝室难安。
赵高立刻说:“这话臣其实早就想说了,可一直不敢说。先帝的大臣大多根基厚势力大,他们世代公卿关系盘根错节。而臣出身卑微,幸得陛下信赖提拔,让臣当郎中令掌管要事。大臣们表面上不说,其实都很不服气。如今陛下正在巡游途中,何不趁这个好机会,审查郡县官员,将有罪的杀掉,这样一来可以显示陛下的皇威,二来可以除掉陛下不满意的那些人。”
胡亥怔了怔,就听赵高又说:“请陛下不要犹豫,只要动作够快,大臣们来不及防备事情就能办成。然后您在举用那些不得势的人,让卑贱的显贵,让贫穷的富裕,这样必定能收用很多心腹之才,陛下您看这样办成不成?”
这话真是说得胡亥茅塞顿开,他兴奋地说:“太好了,就这么办!”
这件事情由赵高全权代理,从这天开始,御驾经过的郡县就是一路血雨腥风。刚开始赵高还时时请示,走过的地方多了胡亥也懒得回复。赵高手掌生杀大权,杀得兴起,一路高歌猛进。从辽东回咸阳,走了一个多月,经过的郡县无不人心惶惶,为求活命,郡县官员们都对赵高阿谀逢迎,稍有不如意者就被强加罪名连坐三族处死。
在“巡游事件”大方针上胡亥和赵高虽观点一致,其间区别还是有的。胡亥主要想拔除的是在秦朝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大秦虽然没有分封制度,但这些有功绩有威望的大家族其潜力是可怕的,万一哪天这些家族联合起来,就能把胡亥拉下马。
而赵高杀人只是为了一件事,排除异己培植势力。赵高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角色。目前来看他还是个小角色,能混到这份完全靠在沙丘豪赌一把,以及和胡亥关系亲近。胡亥目前来看还愿意听他的耳边风,可万一哪天一句话说错了,又或者胡亥不想再听了呢?朝中有大把老资格大人物,比如李斯、冯去疾、冯劫等。这些人怎么看得下去赵高一个宦官出生的家伙手掌大权?赵高知道,要想永保官位权势,就必须迅速培植自己的集团势力。
回到咸阳后,此时的赵高和出行前已经判若两人,沿途收到礼物不说,一招杀鸡儆猴、培植势力的感觉好极了。他惊奇地发现,朝中那些大臣们不再将脸打得高高的,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带了一丝忌惮。赵
赵高说:“是啊,这些大臣太过分,竟敢当众违逆陛下的心意。”
胡亥点头叹息说:“是啊,这都是我才登基根基不稳不能让他们臣服。先帝在位时五次巡视全国,彰显圣威,如今我不这么做的话岂不是向天下人示弱吗?也难怪大臣们不信服。”
赵高立刻说:“陛下英明!臣这就去准备。”
很快到春天的时候,一切准备妥当,胡亥领着李斯、赵高还有一干大臣浩浩荡荡出发了。旅游路线定为从咸阳出发,走高速公路,从河北到渤海,又到江苏浙江。旅途非常遥远。这条路线嬴政当年也走过,老子走过,儿子再走时自然要瞻仰下当年的遗迹。不要忘记,嬴政当年旅游,每去一处都要立石碑,写某某到此一游的同时顺便表彰攻击。胡亥看到这些早就物是人非的石刻忍不住欷感叹一番啊。
胡亥说:“这些石刻都是先帝在世时修的,现在我继承皇帝的称号,却不能自称始皇,那么我所刻下的碑文,时间长了恐怕会被后代误解啊。”
大臣们面面相觑,想说话又弄不清皇帝到底想说什么。
就听胡亥又感慨地说:“后人可不知道这些石刻是我刻的,怕是时间长了会误解成后代子孙所刻,这样就不能称颂始皇的功绩了。”
哦!恍然大悟,随行几位,左右丞相李斯、冯去疾,御史大夫集体下跪说:“既然这样就请陛下连先皇传位于陛下的诏书也一并刻上吧,这样后人就不会误解了。”
这话说出来,其实是要担风险的,搞不好会掉脑袋。胡亥登基一个月,而朝中的传闻就传了一个月。矫诏篡位虽然谁也拿不出证据,但是并不能说不引起大臣们的怀疑。扶苏死,蒙恬蒙毅被囚,这几件事情同时搅和在里头,由不得人不生疑惑啊。胡亥对满朝窃窃私语不会不知道,做贼的心虚,这也成了胡亥登基后最后的大心病。
这个将嬴政传位诏书刻在碑刻上的建议,无疑是胡亥欲望洗去自身嫌疑的举动。这三位说了这番话就后悔了,这是在揣测上意,在玩火。这个提议实在太合乎上意,就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三位心惊胆战的时候,胡亥阴沉着一张脸,很久才说:“就这么办。”
这时候大家心里都有数了,而这一切都被赵高看在眼里。
胡亥心事重重,旅游到辽东回头。很显然回去的路途没有来时轻松,赵高随伺在胡亥身边,多日察言观色后,他觉得时机到了。
有一天,私下里赵高就对胡亥说:“陛下,您现在虽然贵为九五至尊,但前面的路还是很难走。”
这句话说到胡亥心里去了,他立刻说:“是啊。大臣们势力强大又不信服我,万一其他皇子与我争位要怎么办!”
这话意有所指,别人或许听不懂,可是赵高明白。胡亥最大的心病就是他的皇位来路不正,越是这样越是怕有人也学他当初,来个篡位玩玩。再联系众大臣冒险建议一事,就更让这位新皇寝室难安。
赵高立刻说:“这话臣其实早就想说了,可一直不敢说。先帝的大臣大多根基厚势力大,他们世代公卿关系盘根错节。而臣出身卑微,幸得陛下信赖提拔,让臣当郎中令掌管要事。大臣们表面上不说,其实都很不服气。如今陛下正在巡游途中,何不趁这个好机会,审查郡县官员,将有罪的杀掉,这样一来可以显示陛下的皇威,二来可以除掉陛下不满意的那些人。”
胡亥怔了怔,就听赵高又说:“请陛下不要犹豫,只要动作够快,大臣们来不及防备事情就能办成。然后您在举用那些不得势的人,让卑贱的显贵,让贫穷的富裕,这样必定能收用很多心腹之才,陛下您看这样办成不成?”
这话真是说得胡亥茅塞顿开,他兴奋地说:“太好了,就这么办!”
这件事情由赵高全权代理,从这天开始,御驾经过的郡县就是一路血雨腥风。刚开始赵高还时时请示,走过的地方多了胡亥也懒得回复。赵高手掌生杀大权,杀得兴起,一路高歌猛进。从辽东回咸阳,走了一个多月,经过的郡县无不人心惶惶,为求活命,郡县官员们都对赵高阿谀逢迎,稍有不如意者就被强加罪名连坐三族处死。
在“巡游事件”大方针上胡亥和赵高虽观点一致,其间区别还是有的。胡亥主要想拔除的是在秦朝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大秦虽然没有分封制度,但这些有功绩有威望的大家族其潜力是可怕的,万一哪天这些家族联合起来,就能把胡亥拉下马。
而赵高杀人只是为了一件事,排除异己培植势力。赵高很清楚自己是个什么角色。目前来看他还是个小角色,能混到这份完全靠在沙丘豪赌一把,以及和胡亥关系亲近。胡亥目前来看还愿意听他的耳边风,可万一哪天一句话说错了,又或者胡亥不想再听了呢?朝中有大把老资格大人物,比如李斯、冯去疾、冯劫等。这些人怎么看得下去赵高一个宦官出生的家伙手掌大权?赵高知道,要想永保官位权势,就必须迅速培植自己的集团势力。
回到咸阳后,此时的赵高和出行前已经判若两人,沿途收到礼物不说,一招杀鸡儆猴、培植势力的感觉好极了。他惊奇地发现,朝中那些大臣们不再将脸打得高高的,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带了一丝忌惮。赵